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10YJA710041)

作品数:14 被引量:75H指数:3
相关作者:路琳彭秀兰付明明惠保德刘建华更多>>
相关机构:河南师范大学黄淮学院郑州师范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哲学宗教政治法律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文化科学
  • 3篇哲学宗教
  • 2篇政治法律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0篇高校
  • 8篇生态
  • 8篇生态文明
  • 7篇教育
  • 5篇德育
  • 4篇文明
  • 3篇生态文明教育
  • 3篇文明教育
  • 3篇明教
  • 2篇审视
  • 2篇素质教育
  • 2篇主义
  • 2篇文化
  • 2篇马克思主义
  • 2篇价值观
  • 2篇高校德育
  • 2篇高校生态文明...
  • 1篇道德
  • 1篇道德教育
  • 1篇德教

机构

  • 7篇河南师范大学
  • 6篇黄淮学院
  • 2篇郑州师范学院
  • 1篇河南城建学院

作者

  • 7篇路琳
  • 4篇彭秀兰
  • 4篇付明明
  • 2篇惠保德
  • 1篇王丹丹
  • 1篇刘建华

传媒

  • 1篇教育探索
  • 1篇学校党建与思...
  • 1篇中国成人教育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河南师范大学...
  • 1篇新疆社会科学
  • 1篇天中学刊
  • 1篇河南社会科学
  • 1篇前沿
  • 1篇中州大学学报
  • 1篇学术探索
  • 1篇重庆科技学院...
  • 1篇教育科学文摘
  • 1篇内蒙古财经大...

年份

  • 1篇2014
  • 7篇2013
  • 3篇2012
  • 3篇2011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马克思主义生态理论及其当代价值被引量:3
2011年
站在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生态维度,结合有关中西方马克思主义生态理论的研究,蕴涵在马克思文本中的生态理论大致可概括为:人是自然的产物;人与自然的关系是通过劳动联系起来的,本质上反映着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必须以尊重自然为前提;实现真正的人与自然的和谐,必须以共产主义取代资本主义四个方面。正确认识和把握马克思主义生态理论及其当代价值,不管是对生态文明建设实践,还是对生态文明理论研究,或者是对高校开展生态文明教育,都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彭秀兰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生态理论生态文明
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观的哲学意蕴被引量:3
2013年
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观源于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观,它以实践为视角,在批判旧哲学抽象自然观的基础上,立足人与自然现实的、具体的统一,从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三个层面建构生态文明主题理念,内含转变传统的发展理念和消费理念,解决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的矛盾,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意义。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观不仅为我们正确理解生态文明的本质内涵提供了哲学基础,而且为我们走出人类中心主义和自然中心主义,合理解决困惑当前生态文明建设的诸多问题提供了科学指南。
彭秀兰
关键词:生态文明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观自然观主题建构
高校生态文明素质教育的德育审视被引量:1
2013年
生态文明建设已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对高校人才素质培养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高校生态文明素质教育与学校德育体系的有机结合,将人与自然之间的伦理关系纳入整个道德调整领域,丰富着高校德育内涵。高校生态文明素质教育所具有的和谐属性、价值属性、系统属性、实践属性和发展属性,充分体现着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高校德育的内在价值和理想追求。生态文明素质教育应从整体世界观、生态善恶观、生态公平和正义、生态人格塑造、生态实践等方面进行理论探索与实践创新,进而构建体现生态文明价值取向的高校德育模式。
路琳付明明
关键词:高校德育
浅论高校生态文明教育被引量:32
2011年
高校生态文明教育是指在提高大学生生态意识和文明素质的基础上,使之自觉遵循生态系统原理,积极改善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人与自我的关系而进行的有目的、有计划的系统性的培养活动。它对于实现大学理想、满足社会需要、完善学生个体发展均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高校可通过开发课程资源、创新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营造校园生态环境氛围、构建生态文明教育评价体系等途径,确保生态文明教育目标的实现。
彭秀兰
关键词:高校生态文明教育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与我国生态价值观的重构被引量:2
2012年
首先分析了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核心内涵,然后探讨了我国生态价值观重构的现实意义,最后提出了构建生态价值观的途径。正确分析和认识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对于在全社会树立正确的生态价值观,深化对人与自然关系的科学理解,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积极而深远的意义。
惠保德
关键词: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生态价值观
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的德育文化功能探析被引量:2
2013年
开展生态文明素质教育是新时期高校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精神的重要体现。在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文化功能应成为德育的首要功能。为此,德育应立足社会生态文化与人之间的双向互动与建构,从大学生生态世界观、生态价值观、生态思维方式等方面积极引导,同时通过确立生态文明素质教育与德育一体化理念、强化生态文明素质教育实践环节、发掘高校生态文明素质教育的情景资源、整合生态文明素质教育与学校德育资源等方式进一步创新高校德育,增强德育的文化功能,实现社会需求与人才培养的统一,从而最终实现德育的价值,完成德育的使命。
路琳
关键词:生态文明建设德育文化功能
高校生态文明素质教育的德育审视被引量:2
2013年
将生态文明素质教育纳入德育体系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生态文明作为一种新兴的社会文明形态,是对工业文明反思之后的必然选择。然而,当前相当一部分学校缺乏从素质教育全面育人的角度认真考虑生态文明素质教育与已有学校德育的有机结合,以生态文化价值观为重点的生态文明素质教育在德育实施过程中尚未得到应有的重视。由此,高校德育必须高度重视大学生生态文明素质教育,及时将生态文明素质教育纳入高校德育体系之中,这是生态文明社会建设发展的要求。
路琳付明明
关键词:德育体系高校德育学校德育文化价值观文明形态
建设高校生态文明教育制度的意义及原则被引量:1
2013年
建立高校生态文明教育制度是提高高校生态文明教育实效的有效途径之一。建立高校生态文明教育制度有助于促进高校生态文明教育的顺利进行,有利于推进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完善。建设原则主要有以人为本、系统性、合理性、合法性、可操作性原则。
路琳王丹丹
关键词:高校生态文明教育
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与高校生态文明教育被引量:15
2012年
马克思主义生态观是关于人与自然之间辩证关系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包含着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人与自我和谐的重要主题,这对我国高校开展生态文明教育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高校生态文明教育应以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为指导,同时遵循科学性、综合性、实践性、发展性等原则,以确保教育目标实现。
彭秀兰
关键词:生态文明马克思主义生态观高校生态文明教育
高校生态文明素质教育研究综述被引量:2
2013年
纵观学者们从各个视角对高校生态文明教育的研究,尤其是从德育的视角,对于我们进一步研究高校生态文明素质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对近几年来学者们对高校生态文明教育的研究综述,进而从德育的视角深入探讨高校生态文明素质教育,有利于实现生态文明素质教育的实效性;同时促进学校德育的发展。
路琳付明明
关键词:德育教育生态文明素质教育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