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营养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基金(2004DA125184F1208)
- 作品数:5 被引量:15H指数:3
- 相关作者:张元庆王栋才杨效民张喜忠王曦更多>>
- 相关机构:山西省农业科学院中国农业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动物营养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基金山西省农业科学院育种工程项目山西省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 不同粗饲料对和杂一代肉牛活体外瘤胃发酵的影响
- 2015年
- 本试验旨在研究和杂一代肉牛不同粗饲料饲养条件下瘤胃液对精、粗饲料活体外产气量、瘤胃发酵和瘤胃消化率的影响,探讨和杂一代肉牛瘤胃发酵功能。3种处理分别为对照组(西门塔尔牛常规饲养)、和秸组(和杂一代牛+秸秆)、和谷组(和杂一代牛+谷草),3种活体外培养底物为精料补充料、谷草和玉米秸秆。结果表明:不同瘤胃液处理组之间的理论最大产气量差异不显著,和秸组与和谷组中2种粗饲料底物的产气延滞期与对照组相比数值上有增加的趋势(P>0.05),而产气速率则是对照组显著高于其他两组(P<0.05),各处理组瘤胃液对各个底物活体外瘤胃培养发酵各个时间点的甲烷产量影响差异均不显著(P>0.10),但是各个底物之间的甲烷产量影响差异显著(P<0.05);所有发酵参数在因子间无互作(P>0.10)。结论,和杂一代牛具有较强的耐粗饲能力,具有降低甲烷产生的潜力,是值得培育的优良杂交组合。
- 张喜忠李博王栋才杨效民张元庆贺东昌
- 关键词:瘤胃发酵蒸汽压片谷草
- 晋南牛与和杂一代牛育肥试验比较研究被引量:5
- 2015年
- 本试验旨在通过高档育肥试验,对晋南牛与和杂一代(日本和牛×中国西门塔尔牛太行类群)进行育肥性能和肉质性状比较研究。选择体重(301±11.24)kg的和杂一代与晋南牛各15头进行了12个月的高档育肥试验,测定了和杂一代与晋南牛的育肥性能和肉质性状。结果表明:和杂一代牛的日增重为0.96 kg,比晋南牛的日增重0.87 kg提高10.34%,差异显著(P<0.05);和杂一代牛的屠宰率和胴体产肉率分别为58.3%、83.3%,比晋南牛分别提高2.82%和1.09%(P>0.05);剪切力和大理石纹等级在数值上晋南牛优于和杂一代牛(P<0.05);其他指标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晋南牛在增重性能和产肉性能方面低于和杂一代牛,但肉品质优于和杂一代。因此,借鉴高档肉牛育肥饲养管理经验开发利用晋南牛进行高档肉牛生产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 张喜忠王栋才张元庆杨效民王曦靳光李博徐芳孙锐锋孙晓晴
- 关键词:晋南牛育肥性能肉质性状
- 晋南牛保种群部分微卫星遗传多样性分析被引量:5
- 2014年
- 本研究利用微卫星技术检测晋南牛保种场育种核心群遗传结构.建立其微卫星档案.从分子水平上为晋南牛的保种与选育提供理论依据。实验检测分析晋南牛16个微卫星位点的等位基因、基因频率及分布状况。结果表明:HEL9位点在150头晋南牛中呈单态.其他15个位点有效等位基因数在1~4.BM18180为低度多态(PIC〈0.25),BM2113、ETH、HEL5及TGLA44属于中度多态(0.5〉PIC〉0.25),其余位点为高度多态(PIC〉0.5),这些位点适用于动物的遗传分析和个体鉴定。结果显示,晋南牛保种群是一个具有遗传多样性的群体。
- 张元庆王曦李福星杨效民李博靳光王栋才贺东昌
- 关键词:微卫星晋南牛
- 中国西门塔尔太行类群牛繁殖生理表征探析
- 2015年
- 结合人工授精、胚胎移植工作,对中国西门塔尔太行类群牛的繁殖生理表征进行了观察、触诊与研究。结果表明:在良好饲养管理条件下的母牛发情不受季节影响;47%的母牛在夜间开始发情;太行类群牛的发情持续期平均为21.37 h;排卵时间多在发情结束后12 h左右,且夜间发生排卵的牛较多;发育成熟卵泡直径以0.8~1.2 cm(手感)居多,占到59%;发情母牛子宫颈深部输精,情期受胎率64%。
- 郭素凤杨忠王栋才张喜忠王曦张元庆杨效民
- 关键词:繁殖生理发情排卵情期受胎率
- 不同地域玉米秸化学成分、瘤胃发酵特性和能量价值比较被引量:5
- 2014年
- 本试验旨在以采自北京大兴(BJ)、河北文安(HB)、吉林公主岭(JL)、山西太原(SX)、江苏徐州(JS)5个地域的同一品种玉米秸作为试验材料,通过化学分析和体外人工瘤胃产气法比较其化学成分、瘤胃发酵特性及能量价值的差异。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化试验设计。结果表明:不同地域来源玉米秸的粗蛋白质、粗脂肪和粗灰分含量最高的玉米秸分别高出含量最低的49.0%(P<0.05)、51.5%(P<0.05)和52.3%(P<0.01);体外发酵的玉米秸24和72 h净产气量和产气速度c以来源于BJ的玉米秸最高(P<0.01),SX最低(P<0.01),其余各组居于其间;与其他地域来源的玉米秸相比,BJ玉米秸体外发酵的pH(P<0.05)、氨态氮浓度最低(P<0.01),但丙酸摩尔比例最高(P<0.05或P>0.05);不同地域的玉米秸体外有机物消化率、总可消化养分含量、消化能、代谢能和增重净能值最高值较最低值分别高出20.1%、13.6%、13.7%、13.6%和43.2%(P<0.01)。由本试验可知,不同地域来源的玉米秸在化学成分、体外瘤胃发酵参数(除乙酸和异丁酸摩尔比例外)、产气量、有机物消化率含量和能量价值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在采用玉米秸作为肉牛粗饲料时,应对其化学成分和能量价值进行实际测定或估测。
- 刘强林张元庆白元生孟庆翔周振明任丽萍赵金维高书文
- 关键词:玉米秸化学成分瘤胃发酵特性产气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