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0433040)

作品数:22 被引量:93H指数:6
相关作者:杨万泰刘莲英孙玉凤何辰凤白耀文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化工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化学工程理学一般工业技术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化学工程
  • 9篇理学
  • 1篇生物学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6篇乙烯
  • 5篇接枝
  • 5篇丙烯
  • 4篇光引发
  • 3篇微球
  • 3篇聚苯
  • 3篇聚苯乙烯
  • 3篇聚丙烯
  • 3篇苯乙烯
  • 2篇淀粉
  • 2篇引发剂
  • 2篇紫外
  • 2篇紫外光
  • 2篇紫外光引发
  • 2篇孔材料
  • 2篇光接枝
  • 2篇分子
  • 2篇改性
  • 2篇表面接枝
  • 1篇单分散

机构

  • 21篇北京化工大学

作者

  • 20篇杨万泰
  • 10篇刘莲英
  • 4篇孙玉凤
  • 3篇邓建元
  • 3篇白耀文
  • 3篇何辰凤
  • 3篇邓建平
  • 2篇范瑾巍
  • 2篇陈劲春
  • 1篇刘亚康
  • 1篇孔令兵
  • 1篇杜小瑾
  • 1篇王占丽
  • 1篇高冬
  • 1篇孟哲
  • 1篇魏长庆
  • 1篇朱建武
  • 1篇于毅冰
  • 1篇阎青
  • 1篇黄振华

传媒

  • 13篇北京化工大学...
  • 3篇高分子学报
  • 2篇高分子通报
  • 1篇高等学校化学...
  • 1篇昆虫学报
  • 1篇高分子材料科...
  • 1篇Chines...

年份

  • 1篇2011
  • 1篇2009
  • 3篇2008
  • 8篇2007
  • 8篇2006
  • 1篇2005
2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紫外光引发的玉米淀粉在软材料表面的改性被引量:1
2007年
以玉米淀粉作为改性剂、二苯甲酮(BP)做光引发剂对聚合物材料表面进行紫外光偶合反应,用X-射线电子能谱(XPS)、水接触角(CA)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改性后的聚合物表面进行了结构和性能表征。结果表明,玉米淀粉被固定到CPP膜表面的最佳条件为0.03g/L玉米淀粉、1.0g/LBP、12.0mW/cm2光强和8min光照时间。玉米淀粉改性后的CPP膜的接触角可由105.0°变为66.3°。随着玉米淀粉的初始浓度的增加,改性CPP膜的表面水接触角先随之下降然后略有上升;延长光照时间和增加光强均会使玉米淀粉改性的CPP膜的表面水接触角随之下降。玉米淀粉改性后的CPP膜的表面形成了一定规则形状的颗粒结构。
黄振华徐晶晶杨万泰
关键词:玉米淀粉亲水性
快速、高强超吸水凝胶的研究被引量:10
2007年
概括介绍了一些在高吸水凝胶基础上提高凝胶吸水速率和膨胀凝胶强度的方法以及近年来的相关研究状况,展望了制备吸液量大、吸液快且强度高的水凝胶的研究发展前景。
刘莲英王勤孙玉凤杨万泰
关键词:吸水速率凝胶强度
时/空分离光接枝技术在核孔膜表面改性上的应用被引量:2
2006年
时/空分离光接枝技术是一种全新的光接枝方法,使用该方法可对不能直接光照到的表面进行改性。本文采用时/空分离光接枝技术对核孔膜的内、外表面进行接枝改性,实验结果表明,核孔膜外表面及孔内表面均能得到改善,并对反应机理进行了探讨。
张正东李默涵刘莲英杨万泰
关键词:表面改性
2-乙基乙烯基醚丙烯酸酯的制备及其阴离子聚合被引量:3
2008年
在相转移催化剂存在下,以2-氯乙烯醚和丙烯酸钠为原料设计合成了双官能团单体2-乙基乙烯基醚丙烯酸酯,研究了相转移剂的种类以及反应条件对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反应条件为:2-氯乙烯醚/丙烯酸钠物质的量比5∶1;反应温度110℃;反应时间4 h;以三乙基苄基氯化铵(TEBA)为相转移剂效果最佳。随后在一定的温度下,以1,1-二苯基己基锂(DPHL)为催化剂,以2-乙基乙烯基醚丙烯酸酯为单体在四氢呋喃中进行了阴离子聚合,得到分子量可控的单分散的聚合物。
侯金顺邓建平韩丙勇刘亚康孔令超杨万泰
关键词:相转移催化剂阴离子聚合
金特异性结合短肽介导的重组杆状病毒与胶体金构成的纳米复合体
2011年
纳米金在生物探针方面的应用技术是重要的研究方向,这一技术的关键在于纳米金与生物分子有效的结合,本文通过基因重组策略,研究杆状病毒表面展示技术与金特异结合肽介导的固定化方法联用以构建生物-无机复合材料的可行性。利用Bac-to-Bac杆状病毒表达系统将合成的金特异结合肽基因融合到杆状病毒BmNPV囊膜糖蛋白gp64的N端信号肽与成熟蛋白之间构成转移质粒载体,经过转座得到重组穿梭质粒pFB-gp64-Au,转染Sf9昆虫细胞后收获多角体启动子控制下表达融合蛋白的重组AcMNPV。同时采用硼氢化钠还原法制备得到胶体金,进行组建病毒-胶体金复合结构的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成功构建的重组穿梭质粒转染细胞后得到囊膜表面经金无机结合肽修饰的AcMNPV重组病毒,并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TEM)观察到由金特异结合肽所介导的病毒-胶体金的复合结构。这项研究有助于进行生物-无机复合体系构建及纳米材料在生物学领域应用的研究。
宋磊陈劲春
关键词:BAC-TO-BAC重组杆状病毒纳米复合体
新型紫外光引发气/固聚合反应体系
2006年
设计了一个紫外光引发的气/固聚合反应体系,通过紫外光引发和三乙醇胺/二苯甲酮引发,在BOPP膜和玻璃表面分别直接获得了醋酸乙烯酯(VAc)聚合物。结果表明,在BOPP膜上的聚合物的交联度可达46%,而玻璃表面的聚合物溶解后可完全通过200目(0.071 mm)的金属网,分子量分布分别为6.0和4.0左右。这两处的聚合物层的质量和分子量都随反应时间的延长而增加,温度升高不利于玻璃表面上聚合物分子量的增加而利于BOPP膜上附着的聚合物可滤过部分分子量的上升。根据BOPP膜上聚合物层有一定程度交联的现象,本文改进了反应装置,在BOPP膜上获得了交联度大于95%的聚合物层,而同时在玻璃表面生成的聚合物较少,并仍可完全通过200目(0.071 mm)的金属网。
孔令兵邓建平杨万泰
关键词:醋酸乙烯酯光引发
脱模溶剂对制备聚苯乙烯表面大孔材料的影响被引量:2
2007年
采用马来酸酐-醋酸乙烯共聚物乳液为模板,分别以水、乙醇和丙酮为脱模溶剂,合成了表面层(厚度为10μm)为大孔结构(孔径为250~400nm)的聚苯乙烯(PS)孔材料.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测定了材料表面的微观形貌,SEM照片显示出3种脱模溶剂均能制备PS大孔材料,其中水为脱模溶剂时对PS基材的不利影响最小.用傅立叶红外光谱仪(FTIR)表征了脱模后孔内被固定的特征基团,结果表明,不同的脱模溶剂分别对应不同的孔内基团,即水-羧基、乙醇-酯基及丙酮-酐基.测定了3种脱模溶剂的脱模速率,其顺序为丙酮>>乙醇>水.
邓建元田晓曼范瑾巍杨万泰
乙酸中沉淀聚合制备窄分散聚二乙烯基苯微球被引量:8
2007年
在沉淀聚合中利用含无毒的乙酸溶剂合成出窄分散交联聚二乙烯基苯(PDVB-55)微球,用扫描电镜(SEM)对其表面形态和粒度进行了表征,结果显示PDVB-55微球均匀且互相分离,平均粒径是2.69μm.X射线光电能谱(XPS)分析表面化学组成显示,微球表面有大量残余双键.
阎青白耀文孟哲杨万泰
关键词:醋酸二乙烯基苯微球
光接枝表面改性聚丙烯膜固定蛋白质的研究被引量:6
2008年
采用表面光接枝改性,以二苯甲酮为光引发剂,在聚丙烯膜表面分别接枝一层聚丙烯酸(PAA)、聚丙烯酰胺(PAM)和马来酸酐(MAH),然后分别在上述接枝层表面对牛血清白蛋白(BSA)进行固定。采用称重法、付立叶红外光谱仪、水接触角测试仪、紫外-可见光谱等测试手段对表面改性效果和固定的蛋白量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在经MAH、AA和AM接枝改性过的聚丙烯膜表面可以固定BSA。而且固定效果率比较为:MAH>AA>AM。
甘胜华邓建元杨万泰
关键词:聚丙烯膜牛血清白蛋白
PREPARATION OF LOW MOLECULAR WEIGHT POLY(GLYCIDYL METHACRYLATE) BY PHOTOPOLYMERIZATION被引量:1
2006年
Low molecular weight poly(glycidyl methacrylate)s (PGMAs) were prepared by photopolymerization in ethyl acetate, with benzophenone (BP) as photoinitiator, and triethylamine (TEA) as hydrogen donor. The existence of semipinacol dormant end groups in PGMA was confirmed by FT-IR and 1H-NMR, and the content of the semipinacol dormant groups was determined quantitatively by 1H-NMR measurement. The effects of various factors, such as reaction time, BP concentration and monomer concentration on the synthesis of the polymers were investigated systematically. The molecular weights of the polymers were also investigated with GPC. It is shown that increasing BP concentration and decreasing irradiation time and monomer concentration led to a significant decrease of the molecular weights.
杨万泰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