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2013FY113500)

作品数:27 被引量:136H指数:7
相关作者:孙素荣张云智张渝疆邓菲沈姝更多>>
相关机构:新疆大学中国科学院云南省地方病防治所更多>>
发文基金: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传染病预防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3篇医药卫生
  • 5篇生物学
  • 2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4篇病毒
  • 7篇蛋白
  • 6篇新疆出血热
  • 6篇出血热
  • 5篇糖蛋白
  • 4篇新疆出血热病...
  • 4篇抗原
  • 4篇出血热病毒
  • 3篇多克隆
  • 3篇多克隆抗体
  • 3篇疫源
  • 3篇疫源地
  • 3篇鼠疫
  • 3篇自然疫源
  • 3篇自然疫源地
  • 3篇流行病
  • 3篇流行病学
  • 3篇抗体
  • 3篇克隆
  • 3篇布尼亚病毒

机构

  • 12篇新疆大学
  • 11篇中国科学院
  • 9篇云南省地方病...
  • 7篇新疆维吾尔自...
  • 5篇大理大学
  • 2篇复旦大学
  • 2篇新疆疾病预防...
  • 2篇上海科源电子...
  • 1篇保山市疾病预...
  • 1篇广东出入境检...
  • 1篇昭通市疾病预...
  • 1篇中国科学院文...

作者

  • 12篇孙素荣
  • 9篇张云智
  • 8篇张渝疆
  • 5篇邓菲
  • 4篇汪梅芳
  • 4篇沈姝
  • 4篇雒涛
  • 3篇亚红祥
  • 3篇袁志明
  • 3篇李轶杰
  • 3篇王启果
  • 3篇刘希佳
  • 2篇苏正元
  • 2篇郝建梅
  • 2篇郭荣
  • 2篇李阳
  • 2篇夏菡
  • 2篇彭倩
  • 2篇吴慧
  • 2篇朱华兵

传媒

  • 5篇疾病预防控制...
  • 4篇中国人兽共患...
  • 3篇中华微生物学...
  • 2篇疾病监测
  • 2篇中国热带医学
  • 1篇生物技术通讯
  • 1篇生物多样性
  • 1篇生物技术
  • 1篇中华流行病学...
  • 1篇细胞与分子免...
  • 1篇中国媒介生物...
  • 1篇中国预防医学...
  • 1篇国际生物医学...
  • 1篇微生物与感染
  • 1篇军事医学
  • 1篇中华地方病学...

年份

  • 2篇2020
  • 2篇2019
  • 7篇2018
  • 7篇2017
  • 4篇2016
  • 3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2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新疆地区立克次体调查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18年
由立克次体引起的疾病是一类重要的人畜共患疾病。新疆生态环境复杂,立克次体传播媒介、宿主及种类复杂多样,自然疫源地分布广泛,已给当地人类健康和畜牧业发展带来极大危害。全球气候变暖及新疆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对外经济贸易交流的不断提升,都有可能成为新疆地区立克次体媒介和宿主更加多样化的潜在因素。近年来,新疆地区一些立克次体病如Q热、埃立克体病、无形体病等发病率有所上升,因此,受到普遍关注。目前,已从新疆多个地区检测并分离出多种新型立克次体,其公共卫生学意义也日益受到重视。作者对新疆地区近20年来已报道的立克次体种属鉴定、媒介宿主、流行分布情况等研究进展做一简要概述,以期为新疆立克次体及立克次体病的系统研究及其诊断、预防和治疗手段的研究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张敬媛张渝疆孙素荣
关键词:立克次体立克次体病媒介宿主
新疆出血热病毒Gc抗原片段抗原性及免疫原性分析被引量:3
2019年
目的表达纯化新疆出血热病毒(XHFV)糖蛋白的2个结构域GcⅠ和GcⅡ,研究其免疫原性及对小鼠免疫应答的影响.方法构建pET28a-GcⅠ和pET32a-GcⅡ原核表达质粒,分别转化大肠杆菌BL21,并优化rGcⅠ和rGcⅡ蛋白的表达和纯化条件.采用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和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融合蛋白的抗原性.通过蛋白免疫和核酸初免-蛋白加强免疫2种方式免疫BALB/c小鼠,将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5组:pVAX1-GcⅠ+rGcⅠ组、pVAX1-GcⅡ+rGcⅡ组、rGcⅠ组、rGcⅡ组和生理盐水组(对照组),每组7只.采用间接ELISA检测小鼠血清抗体效价,同时通过脾T淋巴细胞增殖实验和细胞因子含量测定对免疫效果进行评价.结果纯化获得融合蛋白rGcⅠ和rGcⅡ,两者能与绵羊阳性血清反应,具有较好的抗原性.3次免疫小鼠后,各实验组小鼠血清中的IgG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01),血清抗体效价均达到1:12800以上,其中rGcⅡ和pVAX1-GcⅡ+rGcⅡ组脾细胞培养上清中Th2型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4(IL-4)的质量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79.97±7.47)ng/L比(24.29±3.81)ng/L,(61.43±9.27)ng/L比(24.29±3.81)ng/L,均P<0.01];pVAX1-GcⅡ+rGcⅡ组Th1型细胞因子干扰素-γ(IFN-γ)的质量浓度最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42.46±2.60)ng/L比(20.33±1.67)ng/L,P<0.001],并显示出明显的抗原特异性脾T淋巴细胞增殖(P<0.001).结论纯化后的重组蛋白rGcⅠ和rGcⅡ具有较好的免疫原性,可使被免疫机体T淋巴细胞趋向于Th2效应,且pVAX1-GcⅡ联合重组蛋白GcⅡ的抗原特异性免疫效果较好,有望作为防治XHFV的候选疫苗.
张敬媛汪梅芳郭超凡朱华兵李轶杰张渝疆孙素荣
关键词:新疆出血热病毒糖蛋白免疫原性
Dhori病毒核蛋白基因的重组表达及其抗体制备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表达和纯化Dhori病毒(DHOV)核蛋白(NP),并制备多克隆抗体。[方法]RT-PCR扩增NP基因,并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ET-28a和真核表达载体peDNA3.1中。将重组质粒pET-28a-NP转化至大肠杆菌BL21中诱导表达,SDS-PAGE分析重组蛋白NP(rNP)的表达并亲和层析纯化rNP,以抗DHOV阳性羊血清检测其抗原性,免疫新西兰免制备抗血清,以ELISA法检测其效价。将pcDNA3.1-NP转染至Vero细胞,以间接免疫荧光法评估抗体的结合活性,WesternBlotting检测抗体与重组蛋白的特异性反应能力。[结果]pET-28a-NP和peDNA3.1-NP重组质粒构建正确,原核表达的rNP约为55.3kDa,并能被阳性羊血清识别,制备的抗体效价为1:409600,能特异性识别真核及原核表达产物。[结论]成功表达和纯化rNP,并制备了多克隆抗体,可用于深入研究DHOV核蛋白的生物学特性及其检测试剂。
刘振明沈姝阿布力米提·莫明史深刘希佳丁军涛邓菲张渝疆孙素荣
关键词:核蛋白真核表达多克隆抗体
病毒抗原表位研究方法进展及其多表位疫苗的应用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综述病毒抗原表位研究方法及多表位疫苗的应用。方法查阅并整理大量病毒抗原表位和病毒多表位疫苗的相关文献,总结抗原表位研究方法和多表位疫苗的应用。结果病毒抗原表位的研究方法基本成熟,根据不同抗原表位可选用不同的鉴定及研究方法,本文总结了病毒抗原表位预测法、抗原肽合成法、噬菌体展示法、化学裂解法及酶裂解法和核磁共振分析法(NMR)及表面等离子共振技术(SPR)法等多个病毒抗原表位鉴定法;多表位疫苗目前已成为疫苗研究的热点,拥有诸多研究前例,为病毒多表位疫苗创造了无限的发展前景。结论由于体内免疫应答反应的复杂性和许多研究方法的局限性,仅用一种鉴定方法不能够完全体现出全部的免疫应答反应,因此需要结合使用多种方法才能得到更全面的抗原表位数据;随着现代生物学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创建更加先进准确和快速的抗原研究方法仍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
达尔肯.托肯张渝疆孙素荣
关键词:多表位疫苗
沙粒病毒及所致人类疾病的研究进展被引量:7
2019年
沙粒病毒(Arenaviruses)属于沙粒病毒科(Arenaviridae),现分为爬行动物沙粒病毒属(Reptarenavirus,RARV)、哈特曼病毒属(Hartmanivirus,HARV)和哺乳动物沙粒病毒属(Mammarenavirus,MARV)3个属,分别以爬行动物和啮齿动物为宿主。沙粒病毒,特别是MARV可引起人类病毒性出血热,主要分布于非洲和美州,近几年来,亚洲也有病例报道,特别是我国鼠类中也证实存在一类新型沙粒病毒的感染,引起人们的关注。本文就沙粒病毒的结构、分类、疫苗、治疗及所致人类疾病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蒋梦颖张云智
关键词:人类疾病
新疆塔里木河流域出血热自然疫源地多样性调查分析(Ⅰ)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了解并掌握塔里木河流域新疆出血热自然疫源地的多样性。方法根据塔里木河流域地理环境特征,在上、中、下3个区段设立植物群落生态学和土壤地质调查研究样方,采用生态学方法统计分析不同生态景观下植物群落和土壤地质的特征。结果塔里木河流域新疆出血热自然疫源地由沼泽湿地、草甸湿地、盐碱地、沙质盐碱荒漠和盐碱风蚀荒漠组成,其植物群落构成和分布与流域土壤地质类型的分布一致,群落结构随地质类型的改变而变迁,具有丰富的多样性。结论干旱和半干旱的沙质盐碱荒漠植物群落结构完整和物种丰富多样性,是维持新疆出血热自然疫源地疾病流行的重要因素。
雒涛郝建梅孙素荣李冰阿布力克木.阿不都热西提阿不力米提.买托呼提王启果张渝疆
关键词:新疆出血热自然疫源地多样性塔里木河流域
云南省西北地区家畜体表蜱类形态学与分子生物学鉴定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调查云南省西北地区家畜体表蜱的种类及其种群遗传进化情况。方法采集家畜体表寄生的蜱虫,经形态学鉴定后,用PCR法扩增蜱样本的16S rDNA和ITS2基因片段,测序后进行序列分析。结果共采集成蜱样本1 275只,经形态学鉴定为1科3属4种,其中微小扇头蜱1 263只(占99.1%),卵形硬蜱7只(占0.6%),锐跗硬蜱4只(占0.3%),未知血蜱1只(占0.1%)。样品分子鉴定结果与形态学鉴定结果一致。16S rDNA序列分析显示,蜱P6与印度微小扇头蜱(EU918188)的相似性最高为99.8%,与中国云南微小扇头蜱(JX051062)的相似性99.4%;蜱P2与美国卵形硬蜱(U95900)的相似性最高为93.8%;蜱P1与日本锐跗硬蜱(AB105167)的相似性最高为95.9%;蜱P4与澳大利亚parva血蜱(JX573136)的相似性为90.5%,与中国云南长角血蜱(JX051064)的相似性为88.7%。ITS2序列分析显示,蜱P6与来自老挝(KC503276)、中国云南(KC203364)的微小扇头蜱的相似性均为99.9%;蜱P2与日本卵形硬蜱(D88857)的相似性最高为96.1%;蜱P1与日本锐跗硬蜱(AB605168)的相似性最高为95.3%;蜱P4与罗马尼亚Haemaphysalis parva血蜱(FN296282)的相似性最高为91.0%。结论云南地区家畜体表存在微小扇头蜱、卵形硬蜱、锐跗硬蜱和一种与parva血蜱相关的新型血蜱。
亚红祥沈姝苏正元邓菲张云智
关键词:PCR检测
布尼亚病毒及所致主要人类疾病研究概况被引量:3
2017年
布尼亚病毒科分5个病毒属,包括至少350种病毒,可感染人和动植物,在节肢动物和动植物宿主中交替循环传播,其中多种布尼亚病毒与人类疾病紧密相关。本研究就布尼亚病毒的基因组结构与功能、流行病学、动物感染模型、病毒的诊断、治疗及预防进行综述。
吴慧张云智
关键词:布尼亚病毒流行病学
2004-2014年云南省保山市狂犬病疫情分析及风险评估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为了科学地预防和控制狂犬病,对保山市狂犬病疫情进行分析并对2014年保山市狂犬病进行风险评估。方法调查云南省保山市狂犬病疫情资料、流行病学资料、狂犬病疫苗使用情况、犬存栏数和相关的狂犬病防治措施。结果 2004年1月1日至2014年9月10日,保山市共发生人间狂犬病13例,其中2014年施甸县5例,这5例狂犬病潜伏期41~167 d,中位数113 d;地理分布由南向北主要分布在旧城乡至水长乡的公路两旁的乡村。保山市合计犬伤人率为2.75/10万,其中施甸县为19.51/10万,龙陵县为1.19/10万,昌宁县为0.38/10万,腾冲县为0.33/10万和隆阳区为0.29/10万。以犬伤人率最低的隆阳区为参考,施甸县为隆阳区的61.49倍(χ^2=169.990,P〈0.05),其他县与隆阳区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施甸县、龙陵县和隆阳区3县(区)兽用狂犬病疫苗免疫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2 415.930,P〈0.05),施甸县的兽用狂犬病疫苗免疫率高。结论近期在保山市发生人间狂犬病数≥5例可能性风险较低;3~4例可能性风险中等;1~2例可能性风险较高。发生的地区为施甸、龙陵县和隆阳区3县(区)风险很高;发生在昌宁县和腾冲县2县风险中等。
张云智杨卫红章域震袁庆虹赵明杨明强
关键词:狂犬病风险评估
鼠疫耶尔森菌重要功能蛋白caf 1抗原表位的精细定位
2018年
目的完成鼠疫耶尔森氏菌重要功能蛋白caf 1的精细线性抗原表位鉴定。方法利用DNA重组技术获得重组蛋白rcaf 1,免疫新西兰兔制备抗rcaf 1多克隆抗体;使用DNA Star-protean软件及生物网站http://www.cbs.dtu.dk/services/Signal P/预测rcaf 1的抗原表位,并通过基因工程技术获得连接KLH载体蛋白的多肽;使用ELISA方法鉴定预测的精细抗原表位。结果对鼠疫耶尔森氏菌重要功能蛋白caf 1预测的精细线性抗原表位,经ELISA法检测,其中多肽片段P1为弱阳性、P2为阳性,具有较好的免疫原性。结论针对鼠疫耶尔森菌重要功能蛋白caf 1抗原表位的预测是准确的,为鼠疫潜在诊断靶点及新型疫苗的选择提供了可靠依据。
郭荣阿布力米提.莫明刘希佳孙素荣
关键词:鼠疫耶尔森菌CAF抗原表位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