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302318)

作品数:10 被引量:50H指数:4
相关作者:董金皋张利辉刘云惠李正平王绍新更多>>
相关机构:河北农业大学河北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高等学校骨干教师资助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 1篇理学

主题

  • 9篇玉米
  • 9篇斑病
  • 9篇病菌
  • 9篇大斑病
  • 9篇大斑病菌
  • 8篇玉米大斑病
  • 8篇玉米大斑病菌
  • 7篇毒素
  • 3篇液相
  • 3篇液相色谱
  • 3篇色谱
  • 3篇相色谱
  • 3篇HT-毒素
  • 2篇蛋白
  • 2篇真菌
  • 2篇真菌毒素
  • 2篇菌丝
  • 2篇菌丝蛋白
  • 1篇单克隆
  • 1篇单克隆抗体

机构

  • 9篇河北农业大学
  • 1篇河北大学

作者

  • 9篇董金皋
  • 3篇刘云惠
  • 3篇张利辉
  • 2篇李正平
  • 2篇邢继红
  • 2篇王绍新
  • 1篇刘颖超
  • 1篇张建成
  • 1篇吴国江
  • 1篇徐淑华
  • 1篇王朝华
  • 1篇范永山

传媒

  • 5篇植物病理学报
  • 2篇河北大学学报...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微生物学通报
  • 1篇Agricu...

年份

  • 1篇2007
  • 3篇2006
  • 1篇2005
  • 4篇2003
  • 1篇2002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高效液相色谱对玉米大斑病菌毒素的分离与制备被引量:2
2005年
建立了以高效液相色谱分离制备玉米大斑病菌2号小种毒素的方法,研究了以Nova-PakC18分析柱、制备柱对检测波长、流动相、pH值对分离和制备的影响.结果表明5-羟甲基-2-呋喃甲醛的检测限为0.017 mg/L,其他组分的相对偏差为0.09%~1.9%.在0.005~0.10 g/L范围内,标准毒素的线性回归良好,相关系数和回收率分别为0.971 3和98.2%.该方法快速、准确且重现性好,适于毒素的分离制备.
刘云惠张利辉董金皋
关键词:高效液相色谱玉米大斑病菌毒素
玉米大斑病菌HT-毒素特异性组分与原生质膜蛋白互作研究被引量:5
2006年
以玉米叶片原生质为研究对象,以ANS(1-苯胺基-8-萘磺酸)作荧光探剂,用荧光标记法研究了毒素与质膜蛋白的互作.在被ANS标记后的原生质悬浮液中加入不同浓度HT-毒素后,ANS荧光强度明显增加,呈现出了剂量—效应关系,表明HT-毒素与质膜上ANS某些受体发生了互作.本实验采用2种试剂,从2个角度表明了ANS受体和质膜上存在的毒素受体具有蛋白特性.初步推测HT-毒素特异性组分的原初作用位点在质膜外侧.
王绍新刘颖超李正平董金皋
关键词:玉米大斑病膜蛋白作用位点
玉米大斑病菌特异性毒素组分分离条件的优化研究被引量:3
2006年
把从玉米大斑病菌的1号小种菌株(99-2)中提取的粗毒素进行硅胶TL层析,分离到Ⅰ(Rf0·06)、Ⅱ(Rf0·21)、Ⅲ(Rf0·45)、Ⅳ(Rf0·60)、Ⅴ(Rf0·75)5种组分,分别对此5组分进行生物测定,发现组分Ⅱ对带Ht1基因的玉米具有较强的特异性。经对组分Ⅱ进行HPLC的进一步纯化,又可得到3种组分Ⅱ-1、Ⅱ-2、Ⅱ-3,其中只有Ⅱ-3具有特异致病活性。对Ⅱ-1、Ⅱ-2、Ⅱ-3进行紫外-可见全波长扫描,发现只有Ⅱ-3在300nm处有吸收峰,Ⅱ-1和Ⅱ-2的峰形相似,可能为类似物。
王绍新董金皋
关键词:玉米大斑病真菌毒素玉米
玉米大斑病菌特异性毒素组分的分离与纯化被引量:25
2003年
玉米大斑病菌的 2号小种菌株用改良Fries培养液进行体外培养 ,培养滤液经 - 40℃冷冻干燥 ,加等体积甲醇去除沉淀后用乙酸乙酯提取 ,粗提物经HPLCC18柱可以分离出 8个组分 (峰 3~ 10 )。经生物测定发现 ,7号峰和 10号峰的纯品对玉米叶片有明显的毒性 ,其中 7号峰对带有Ht1基因的玉米表现出了一定的特异性。制备所得毒性组分分别进行红外光谱扫描 ,发现 2个毒性组分的红外吸收光谱基本一致 ,吸收峰形状基本相同 ,只是其波数稍有变动。
张利辉刘云惠董金皋李正平
关键词:玉米大斑病高压液相色谱红外光谱大斑病菌纯化
Purification and Structural Analysis of a Selective Toxin Fraction Produced by the Plant Pathogen Setosphaeria turcica被引量:3
2007年
Thirteen fractions from the pathogenic plant fungus Setosphaeria turcica race 1 were separated and collected using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Their toxic activities were assayed through leaf puncturing on corn differentials (OH43,OH43Ht1,OH43Ht2,and OH43HtN),and the results revealed that eight fractions were toxic and fraction 6 was specifically toxic to OH43Ht1,which could be taken as a gene-selective toxin fraction.Fraction 6 was finely purified via HPLC and condensed by freeze desiccation.Its chemical structure was analyzed with EI-MS,IR,HMBC,1H-NMR,and two-dimensional NMR.The results suggested that fraction 6 contained an unsaturated double bond,carbonyl and methylene groups with molecular weight of 142.
ZHANG Li-huiDONG Jin-gaoWANG Chao-huaLI Zheng-ping
关键词:玉米大斑病菌
植物病原真菌毒素结合蛋白研究现状被引量:5
2002年
植物病原真菌毒素结合蛋白的研究是近年来毒素研究中的热点及难点之一。本文介绍了真菌中广义蠕孢菌属 (Helminthosporium)、链格孢属 (Alternaria)、壳梭孢属 (Fusicoccum)、轮枝孢属 (Verticilium )等 10余种真菌毒素在结合蛋白研究中的最新进展 ,尤其是较为详细地介绍了甘蔗长蠕孢毒素、燕麦维多利亚毒素、玉米长蠕孢T小种毒素、玉米炭色蠕孢菌毒素结合蛋白研究的技术与方法。提出毒素结合蛋白的研究应采取同位素技术与免疫化学相结合的技术路线。
王朝华董金皋
关键词:真菌毒素同位素技术免疫化学
玉米大斑病菌毒素对玉米叶肉细胞脂氧合酶活性的影响被引量:7
2003年
玉米大斑病菌 2号小种粗毒素 (HT C)和标准毒素 (5 羟甲基 2 呋喃甲醛 ,HT I)处理玉米叶片 ,都能诱导 3种供试基因型玉米叶片中脂氧合酶活性增高 ,但是不同基因型玉米对HT C和HT I的反应不同 ,HT I对含有Ht1基因的品系诱导时间早 ,水平高 ,HT C对于不带Ht基因的品系LOX的影响略高于HT I;不同浓度的HT I在OH4 3和OH4 3Ht1玉米叶片中诱导的LOX酶活性不同 ,高浓度HT I和HT C对LOX酶活诱导时间早 ,水平高 ,浓度降低诱导水平降低 ;外源H2 O2 对HT I和HT C在OH4
张建成范永山董金皋
关键词:玉米大斑病菌叶肉细胞脂氧合酶毒素
玉米大斑病菌毒素的液相色谱分离及7种纯组分的活性监测被引量:4
2003年
由玉米大斑病菌(HT-毒素)引起的玉米大斑病是世界玉米产区的重要病害之一,罹病的玉米植株叶片迅速萎蔫死亡,严重地威胁着玉米的产量,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近年来由于大面积种植的玉米品种不抗病,大斑病日趋严重[1].
刘云惠张利辉董金皋吴国江
关键词:玉米大斑病HT-毒素液相色谱分析
玉米大斑病菌菌丝蛋白单克隆抗体制备被引量:2
2006年
邢继红董金皋
关键词:玉米大斑病菌单克隆抗体菌丝蛋白抗体制备HT-毒素受体蛋白生化过程
玉米大斑病菌菌丝蛋白电泳分析及抗体检测被引量:3
2003年
邢继红徐淑华董金皋
关键词:玉米大斑病菌菌丝蛋白电泳分析抗体检测分子量测定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