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专项(2008ZX08009-001)

作品数:3 被引量:28H指数:3
相关作者:刘伟娜李学勇韩建民董金皋李钟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河北农业大学复旦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专项留学人员科技活动项目择优资助经费上海市科委重大科技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农业科学

主题

  • 2篇水稻
  • 1篇蛋白
  • 1篇移码
  • 1篇移码突变
  • 1篇油菜
  • 1篇油菜素内酯
  • 1篇脂肪酸去饱和...
  • 1篇生物胁迫
  • 1篇突变
  • 1篇昼夜节律
  • 1篇转录因子基因
  • 1篇胁迫
  • 1篇陆地棉
  • 1篇棉花
  • 1篇节律
  • 1篇克隆
  • 1篇基因
  • 1篇基因表达
  • 1篇基因克隆
  • 1篇家族

机构

  • 1篇河北农业大学
  • 1篇复旦大学
  • 1篇华中农业大学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 1篇曹英萍
  • 1篇邢永忠
  • 1篇石金磊
  • 1篇董金皋
  • 1篇韩建民
  • 1篇李学勇
  • 1篇明凤
  • 1篇陈华夏
  • 1篇刘伟娜
  • 1篇李钟

传媒

  • 2篇遗传
  • 1篇棉花学报

年份

  • 1篇2011
  • 2篇2010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水稻Dwarf1移码突变的新突变体鉴定被引量:4
2011年
从一批水稻品种"中花11"组织培养苗里分离到一个矮化突变株"C6PS",它的T2代群体株高呈现3:1分离。利用该群体矮化单株与"珍汕97"、"牡丹江8"构建2个F2群体F2(CZ)、F2(CM),两个群体中高株与矮株均呈现3:1分离,证明该性状变异为单基因控制。"C6PS"表现型与已经报道的Dwarf1隐性突变体"d1"相似,以D1附近标记RM430检测F2(CZ)群体基因型,结果显示群体表型与RM430基因型呈极显著相关(P=0.0001),将该基因初步定位于Dwarf1附近。对"C6PS"及"中花11"进行D1序列分析显示,突变株中D1基因在其第九个外显子与第九个内含子的剪接位点上发生6个碱基的缺失,根据缺失两侧序列设计C6PS-D1L/R标记,在T2代群体该标记与表型呈现共分离,表明"C6PS"是一种新的Dwarf1突变体。cDNA测序显示突变体d1基因转录产物发生26个碱基的缺失,导致移码产生终止突变,从而无法翻译出有功能的Gα蛋白,因此,它是一个Gα功能缺失突变体。叶倾斜度检测显示"C6PS"对油菜素内酯响应比野生型"中花11"弱。
陈华夏周成博邢永忠
关键词:水稻油菜素内酯
水稻OsFAD2、OsFAD6的克隆及其家族成员对非生物胁迫的响应被引量:10
2010年
植物中的不饱和脂肪酸由脂肪酸去饱和酶(Fatty acid desaturase,FAD)合成,它在植物的生长发育以及植物非生物胁迫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文章采用RT-PCR方法,从水稻日本晴(Oryza sativa L.)中克隆了分别与FAD2、FAD6同源的脂肪酸脱氢酶序列,命名为OsFAD2和OsFAD6。OsFAD2的ORF为1 167 bp,推测其编码蛋白含有388个氨基酸,等电点为8.17,分子量为52.24 kDa,C端有内质网定位序列;OsFAD6的ORF长度为1 365 bp,推测编码454个氨基酸的蛋白质序列,分子量44.35 kDa,等电点为9.24,推测N端38个氨基酸为叶绿体导肽。两者都具有膜整合脂肪酸去饱和酶特有的3个组氨酸簇。RT-PCR分析表明,OsFAD2和OsFAD6在水稻所有器官中都表达,在叶中表达量为最高。在水稻FAD基因家族中,叶中OsFAD2、OsFAD6的mRNA对低温不响应,而OsFAD7和OsFAD8的mRNA在低温下上升。水稻叶中OsFAD2、OsFAD6、OsFAD3和OsFAD7的mRNA表达具有昼夜节律性,在光照下表达量低,而在随后的黑暗中表达量高,OsFAD6和OsFAD7 mRNA表达的昼夜节律性可能与水稻幼苗叶片中NADPH量的改变有关。
曹英萍石金磊李钟明凤
关键词:水稻脂肪酸去饱和酶非生物胁迫昼夜节律表达谱
棉花TCP家族转录因子基因GhTCP1的克隆与表达分析被引量:14
2010年
通过比对拟南芥、金鱼草、水稻和玉米等植物中已知TCP家族转录因子的氨基酸序列,根据保守区设计兼并引物,以陆地棉(Gossypium hirsutum L.)品种新陆早13号的DNA为模板,获得棉花转录因子基因GhTCP1的中间保守区序列。根据该段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采用5'和3'RACE技术获得了全长cDNA序列,编码397个氨基酸。基因组DNA序列分析表明,GhTCP1基因含有一个内含子。棉花GhTCP1蛋白与其它植物中的TCP家族转录因子有较高的相似性,证明该基因在进化过程中是相当保守的。半定量RT-PCR表达分析结果显示,该基因在棉花的侧芽中特异表达。
刘伟娜韩建民董金皋李学勇
关键词:陆地棉TCP基因克隆基因表达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