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08CZS004)
- 作品数:11 被引量:45H指数:5
- 相关作者:刁培俊刘云王菲菲王志双刘佳佳更多>>
- 相关机构:厦门大学漳州师范学院首都师范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福建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经济管理社会学更多>>
- 税役文书与社会控制:宋代户帖制度新探被引量:5
- 2010年
- 宋代的户帖是产税文书,也是宋代赋役推排的主要依据之一,而不是纳税通知书,其使用范围较广,涵盖了民田、官田、寺观产业以及房屋与宅地等。宋代户帖是从五代承袭而来,一般官员、民户、寺观都有户帖。但是,有些民户存在一个户头有多个户帖的现象,这成为户帖的最大缺陷,再加上各地官府没有一个统一的实施标准,因而在南宋绍兴十二年(1142年)以后,户帖逐渐被砧基簿所取代。作为产税文书,户帖是宋代朝廷进行社会控制的一个制度窗口。
- 刘云
- 关键词:宋代社会控制
- 宋代户帖制度的变迁被引量:8
- 2009年
- 户帖是两宋朝廷编制税租簿与差役簿进而控制地方社会的重要制度之一。在北宋时期,户帖所登记的财产种类不断增加,所记载的财产信息逐渐明晰,在税役负担与财产证明方面起到比较明显的作用。但是,由于两宋时期不同阶段财政制度改革的需要,以及户帖自身存在不可避免的缺陷,户帖在南宋前期逐渐被砧基簿所取代。从这个制度的变迁可以看出,户帖是官府与百姓之间互动的一个纽带,促进了百姓税役负担的明确化,也保障了宋代产权的明晰化,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稳定了当时的国家财政。
- 刘云刁培俊
- 关键词:宋代
- 从“稽古行道”到“随时立法”——两宋乡役“迁延不定”的历时性考察被引量:4
- 2008年
- 两宋期间,乡役制度在"稽古行道"的外在口号下"随时立法"①,以致前后不但有役名上的反复和叠压,也有差役、募役和名募实差等差派方式的变化。究其原因是朝廷不重视制度的彻底改革,更是与两宋州县财政运转状况以及乡间富民形势户应对帝国法制以维护私家利益等密切相关。
- 刁培俊
- 区域社会经济史研究的“说法”和“做法”--《唐宋时期明州区域社会经济研究》读后
- 2010年
- 区域社会经济史研究中"叙事框架"的探索,通过对地方历史的图景描述去发现蕴涵的区域史研究问题等等"说法"及其具体"做法",能否成为中国帝制时期区域社会经济史研究"范式",颇值得认真研讨。如何全面提炼议题、需要讨论哪些议题,方可构建为"区域社会经济史"研究的大致体系?区域史、区域社会经济史的研究走向哪里?亦即其"说法"在理论层面上的提升与"做法"具体落实问题等,均有待追寻和丰富区域社会经济史研究理路。
- 刁培俊刘佳佳
- 南宋义役田的产权分析被引量:3
- 2009年
- 义役田是南宋时期伴随着义役而出现的一种新型的共有土地制度,最早于绍兴十九年出现在婺州金华县西山乡。作为一种共有土地,义役田的来源与所有权、经营权、转让权等权力束都有自身的特色,是宋代经济领域的一个新内容。它对稳定南宋时期的统治秩序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由于其本身存在产权主体不明的缺陷,义役田容易被地方乡族势力非法侵占,从而导致义役也随之遭到破坏。
- 刘云刁培俊
- 关键词:南宋产权
- 地上与地下互证,文本与碑铭映辉——《福建宗教碑铭汇编·兴化府分册》宋代部分校读记
- 2011年
- 郑振满和丁荷生两位先生主编的《福建宗教碑铭汇编.兴化府分册》宋代部分,涉及到南宋刘克庄的文集。经过参照宋代刻本、明清抄本这些现存于世的"地上"纸本文献,与《碑铭》一书之中来自于"地下"的石刻文献相比勘,发现有的文字是世存纸本文献明显被刻工等传布过程中致误,有的是石刻文献整理中留下的一些疑点。地上与地下互证,文本和碑铭映辉,是这部文献整理过程中应持有的态度和价值所在。
- 王志双
- 唐宋时期乡村控制理念的转变被引量:15
- 2009年
- 由唐入宋,王朝的乡村控制体系发生了转变。不但外在形式上出现了由单一的乡里制向乡役制、保甲制等多种形式的转变,出现了由前后海内一统到因地制宜、因俗而治、随时而变等注重时、空差异的转变,而且参与"治民"的人的身份也从乡官转变为乡役。赵宋王朝的乡村控制理念看似更务实,更理性,实际上仍出于应对唐宋社会大变局的考量,更因疲于应对内外交困的政局所导致。朝廷上下缺乏长远政治眼光和行政策略,官僚士大夫们之间因党争政见不同而导致"变革"不休,州县官府和乡村社会因制度的朝令夕改而无所适从,这些都直接导致了乡村秩序的混乱。
- 刁培俊
- 关键词:唐宋变革
- 宋朝“保甲法”四题被引量:8
- 2009年
- 王安石等人推出保甲法和募役法后不久,保甲法和乡役法即混同在一起,保正副长等也渐次取代(兼代)了乡役名目,但保甲法本身的一些制度性问题,颇值得认真辨析——熙宁六年时,保甲的编制自十、五十、五百户改变为五、二十五、二百五十户,并成为此后保甲法和混同于乡役法后保甲编制的主要形式;熙宁八年闰四月之前,保甲法已经混通于乡役法了;就役法问题上的"元丰旧制",是和王安石变法后乡役制度的重新编排有关的;已成为乡役制的保甲名目保正副,其设置和职责,在北宋后期和南宋时期,因时空之不同而有区别。
- 刁培俊
- 家族历史的“遐想”与历史记忆的“失忆”——以福建安溪《虎邱林氏族谱》为例的探讨被引量:3
- 2012年
- 从福建安溪《虎邱林氏族谱》等资料考察,中国传统族谱有许多关于家族历史的"遐想"和虚构,尤其是其远祖的追溯,家族内仕宦名人的记忆等。就这一族谱并结合已有的家族史研究论述看,学者们似乎更多地忽视了"元朝"这一历史阶段,呈现出历史记忆中的"失忆"。究其实,这与元朝儒家传统不绝如缕的断裂,中国尊祖敬宗等传统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以及后世儒士对这一阶段的鲜见记述等有关。
- 王志双王菲菲
- 关键词:家族历史虚构元代
- 官治、民治规范下村民的“自在生活”——宋朝村民生活世界初探被引量:4
- 2013年
- 两宋文献显示,在日常生活的许多"私"领域中,皇权无意、也缺乏足够的行政力量完全控制村落民户。在这些看似"国家不在场"的领域,皇权只能听任村民们"自在"生活。只要村民能够按时完税服役,保持乡间社会秩序稳定,皇权控制是相对无力或疏散的。但这并不意味着皇权控制的若有若无或"无为而治",实际上,宋朝广大村民生活在一个庞大而细密的社会控制网络之中,其中有来自皇权渗透于乡间的"官治"控制网络,它表现为刚性的行政治理;有"以民治民"的"半官方化"的乡役等模式,"民治"实质上乃"官治"的延伸与变异,其统摄村民的方式更加隐蔽;此外,交织于"官治"和"民治"之间的、柔性的儒家纲常教化理念的统摄力也相当显著。宋朝村落在"官治"与"民治"交织治理模式之下,社会秩序相对和谐。较之宋以前诸朝,两宋社会控制模式更显多元,"官治"和"民治"的色彩和绩效都更加明显。
- 刁培俊
- 关键词:宋朝村民乡村控制官治民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