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Y507660)

作品数:17 被引量:160H指数:8
相关作者:金则新李钧敏熊能李建辉王强更多>>
相关机构:台州学院西南大学杭州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农业科学
  • 6篇生物学
  • 1篇理学

主题

  • 5篇千岛湖
  • 5篇ISSR
  • 4篇优势种
  • 4篇种群
  • 4篇乌药
  • 4篇次生
  • 4篇次生林
  • 3篇光合特性
  • 2篇遗传分化
  • 2篇日进程
  • 2篇通径
  • 2篇通径分析
  • 2篇群落
  • 2篇种群结构
  • 2篇萃取
  • 2篇扩增
  • 2篇扩增条件
  • 2篇环境因子
  • 2篇黄酮
  • 2篇ISSR-P...

机构

  • 17篇台州学院
  • 9篇西南大学
  • 6篇杭州师范大学
  • 5篇上海师范大学
  • 4篇北京林业大学

作者

  • 17篇金则新
  • 7篇李钧敏
  • 6篇李建辉
  • 6篇熊能
  • 5篇王强
  • 4篇祁彩虹
  • 4篇王小伟
  • 3篇彭礼琼
  • 2篇李月灵
  • 2篇管铭
  • 2篇顾婧婧
  • 1篇徐兴利
  • 1篇王兴龙
  • 1篇余彬彬
  • 1篇宋文静
  • 1篇柯世省
  • 1篇左威
  • 1篇祈彩虹
  • 1篇陈琢
  • 1篇毕泉鑫

传媒

  • 6篇江苏农业科学
  • 3篇植物研究
  • 2篇生态学报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浙江大学学报...
  • 1篇西北林学院学...
  • 1篇生态学杂志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 1篇浙江林业科技

年份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2
  • 6篇2011
  • 6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千岛湖姥山马尾松种群结构和分布格局研究被引量:15
2010年
为研究千岛湖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种群动态变化,在姥山岛上设置面积为5.76 hm2的固定样地,进行群落学调查。根据野外调查的数据,对马尾松种群的结构和分布格局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马尾松种群1、2级个体数极少,仅占样地中马尾松个体数的0.06%和1.01%,幼苗、幼树储备严重不足,5级个体的比例最高,达到28.28%,马尾松种群径级结构为纺锤型;马尾松种群的存活曲线为凸型。这些均表明马尾松种群的年龄结构趋向衰退型。但马尾松种群中树个体很多,在较长的时期内马尾松还不会退出群落。马尾松种群静态生命表也可看出中一些小型径级的死亡率为负值,也说明马尾松种群幼苗严重缺乏,种群呈衰退趋势。马尾松种群各径级和总体的分布格局均呈聚集分布,从小树→中树→大树聚集指数逐渐减小,种群呈扩散趋势。
熊能金则新陈琢
关键词:马尾松种群结构静态生命表存活曲线
枫香自然种群遗传多样性的ISSR分析被引量:22
2010年
利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浙江省内枫香自然种群的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用10个引物对5个枫香种群共100个个体的样品DNA进行扩增,共测得135个位点,其中多态位点为118个,多态位点百分率(P)为87.41%,Shannon指数(I)为0.4646,Nei指数(h)为0.3122,表明枫香总体水平的遗传多样性较高。各种群的多态位点百分率平均为59.11%,Shannon指数平均为0.3660,Nei指数平均为0.2543。P、I、h均显示北山种群最高,天台山种群最低。AMOVA分子差异分析显示:85.49%的变异存在于种群内,14.51%存在于种群间,基因分化系数(Gst)为0.1856,种群间的遗传分化程度较低。种群间的基因流(Nm)为2.1944。5个种群间的平均遗传距离为0.1199。利用UPGMA法对5个种群进行聚类分析,结果分为两大类群:白云山、天台山、北山和安岱后4个种群组成一大类群;大明山种群单独为另一类群。
毕泉鑫金则新李钧敏李建辉
关键词:枫香遗传分化ISSR
牛膝ISSR-PCR反应体系的优化被引量:4
2011年
采用改进的SDS法提取牛膝(Achyranthes bidentata)基因组DNA,利用单因素试验对ISSR反应体系中的Mg2+浓度、dNTP浓度、模板DNA用量、TaqDNA聚合酶用量、BSA浓度、引物用量进行筛选和优化,得出了适用于牛膝ISSR分析的扩增条件:10μL PCR反应体积,1×Taq酶配套缓冲液(200 mmol/L Tris.HC l,pH值8.8,100 mmol/LKC l,1%TritonX-100,100 mmol/L(NH4)2SO4,15 mmol/L MgC l2),1.5 UTaqDNA聚合酶,2 mg/mL BSA,15 ng模板DNA,10 pmol引物,0.5 mmol/L dNTP,2.0 mmol/L Mg2+。利用优化反应体系从100个ISSR引物中筛选出12个重复性好、稳定性高的引物对24个牛膝个体的DNA进行扩增,共得到85个位点,其中74个为多态位点,多态位点百分率为87.06%,Ne i指数为0.330 3,Shannon信息指数为0.490 5,表明牛膝的遗传多样性处于较高水平。
王强金则新祁彩虹李钧敏彭礼琼
关键词:牛膝ISSR
千岛湖姥山岛次生林群落学特征研究被引量:1
2010年
对千岛湖姥山岛次生林的群落学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千岛湖姥山岛天然次生林有蕨类植物3科3属3种,裸子植物3科4属4种,被子植物34科62属84种。其中,双子叶植物30科56属77种,单子叶植物4科6属7种。种子植物科的分布区类型可划分为8种类型,以热带、亚热带分布最多,其次是温带分布,再次是世界广布;属的分布区类型可划分为13类,以热带性成分为主,也兼有相当比例的温带性成分。根据Raunkiaer的生活型统计,该群落的生活型高位芽植物最多;群落中叶的性质以小型、单叶、草质、非全缘为主。群落垂直结构可以分为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
熊能金则新李建辉余彬彬
关键词:次生林区系分析生活型
野芝麻ISSR-PCR扩增条件优化被引量:4
2011年
以野芝麻(Lamium barbatum)DNA为模板,利用单因子试验分别对影响野芝麻ISSR-PCR反应的Mg2+浓度、BSA(小牛血清蛋白)、DNA、TaqDNA聚合酶、4×dNTP和引物的浓度进行了优化,并通过梯度PCR确定试验的退火温度,最终确定野芝麻最佳的反应体系及PCR扩增程序为:10μL体系,其中包括1×Buffer、Mg2+2.5 mmol/L、BSA10 mg/mL、模板DNA15 ng、TaqDNA聚合酶1.5 U、4×dNTP 0.4 mmol/L、引物15 pmol;扩增程序:94℃变性5 min;94℃变性30 s,55.2℃退火45 s,72℃延伸1.5 min,共35个循环;72℃再延伸5 min反应终止。利用优化后的反应条件筛选出10个ISSR引物,并对野芝麻居群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多态位点百分率为82.08%,Nei指数为0.171 7,Shannon信息指数为0.238 1,说明野芝麻遗传多样性水平较高。该体系建立了标记位点清晰、反应系统稳定、检测多态性能力强、重复性好的扩增条件。
祁彩虹金则新李钧敏彭礼琼王强
关键词:ISSR分子标记引物筛选
千岛湖次生林优势种植物光合特性对不同光环境的响应被引量:23
2014年
在林窗、林缘、林下3种自然光环境下,对千岛湖次生林优势种马尾松、苦槠、石栎和青冈栎在不同季节的光合作用日变化、光响应、CO2响应和叶绿素荧光参数进行比较,探讨优势种对光环境的适应及响应的差异,以期了解群落演替的内在机制.结果表明:在3种光环境下,马尾松、苦槠的日均净光合速率(Pn)为夏季最高,石栎、青冈栎为秋季最高.在林窗、林缘中,年均最大净光合速率(Amax)、光饱和点(LSP)、光补偿点(LCP)、暗呼吸速率(Rd)均为马尾松最高,苦槠次之,青冈栎和石栎最低;林下生境中,青冈栎的年均Amax、表观量子效率(AQY)最高,其次是石栎和苦槠,马尾松最低.3种生境中,马尾松的年均最大羧化速率(Vc max)、最大电子传递速率(Jmax)和磷酸丙糖利用率(TPU)均显著高于其他3种优势种.马尾松、苦槠4个季节的PSII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均为林窗最高,石栎、青冈栎为林下最高;马尾松、苦槠的Fv/Fm最大值出现在夏季,石栎、青冈栎出现在秋季.马尾松、苦槠更适合生长于林窗等高光强生境中,而石栎、青冈栎在林下等低光强生境中生长较好.随着演替的进程,群落郁闭度增大,石栎和青冈栎将取代马尾松和苦槠成为群落演替顶极阶段的优势种.
管铭金则新王强李月灵左威
关键词:千岛湖优势种光环境林窗
山鸡椒ISSR扩增条件的优化
2011年
采用改进的SDS法提取山鸡椒基因组DNA,利用单因素试验对ISSR反应体系中的Mg2+浓度、dNTP浓度、模板DNA用量、TaqDNA聚合酶用量、BSA浓度、引物用量进行筛选和优化,得出了适用于山鸡椒ISSR分析的扩增条件:10μL PCR反应体积,1×Taq酶配套缓冲液(200 mmol/L Tris.HCl,pH值8.8,100 mmol/L KCl,1%Triton X-100,100 mmol/L(NH4)2SO4,15 mmo1/L MgCl2),0.8 UTaqDNA聚合酶,16 ng模板DNA,6 pmol引物,0.3 mmol/L dNTP,1.75 mmol/L Mg2+。利用优化反应体系从100个ISSR引物中筛选出12个重复性好、稳定性高的引物对21个山鸡椒个体的DNA进行扩增,共得到107个位点,其中,91个为多态位点,多态位点百分率为85.05%,Nei指数为0.361 3,Shannon信息指数为0.522 1,表明山鸡椒的遗传多样性处于较高水平。
徐兴利金则新李钧敏祈彩虹
关键词:ISSR
麻栎ISSR-PCR扩增条件的优化被引量:3
2011年
采用改进的SDS法提取麻栎基因组DNA,利用单因素试验对ISSR反应体系中的Mg2+浓度、dNTP浓度、模板DNA用量、TaqDNA聚合酶用量、BSA浓度、引物用量进行筛选和优化,得出了适用于麻栎ISSR分析的扩增条件:10μL PCR反应体积,1×Taq酶配套缓冲液(200 mmol/L Tris.HC l,pH值8.8,100 mmol/L KC l,1%TritonX-100,100 mmol/L(NH4)2SO4,15 mmol/L MgC l2),0.75 UTaqDNA聚合酶,10 ng模板DNA,10 pmol引物,0.4 mmol/LdNTP,3.5 mmol/L Mg2+。利用优化反应体系从100个ISSR引物中筛选出12个重复性好、稳定性高的引物对21个麻栎个体的DNA进行扩增,共得到85个位点,其中61个为多态位点,多态位点百分率为71.76%,Ne i指数为0.322 2,Shannon信息指数为0.459 3,表明麻栎的遗传多样性处于较高水平。
彭礼琼金则新祁彩虹李钧敏王强
关键词:麻栎ISSR
花榈木光合作用日进程及其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被引量:13
2012年
应用LCA-4型光合测定系统,在自然条件下,对花榈木(Ormosia henryi)叶片光合作用日进程进行测定,结果表明:花榈木的净光合速率日进程曲线呈现"双峰"型,有"午休"现象;暗呼吸速率日进程亦呈"双峰"曲线。胞间CO2浓度日变化曲线与净光合速率基本相反,在午间出现1个峰值。气孔阻力曲线呈现"U"型,在早晚两个时间段变化幅度较大。通过逐步多元回归分析法分析净光合速率日变化与各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得到最优化方程:Y=8.033 6+0.001 1X1-0.074 5X3-0.318X4(复相关系数R=0.997 1,F=171.606 6,显著水平P=0.000 7,剩余标准差S=0.141 2)。偏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表明,光合有效辐射、空气相对湿度和气温是影响净光合速率日变化的主要环境因子,影响大小的顺序为:气温>空气相对湿度>光合有效辐射。
王兴龙金则新李建辉熊能
关键词:花榈木光合作用环境因子通径分析
乌药光合特性日进程与其环境因子的相关分析被引量:15
2010年
用LCA-4型便携式光合测定仪,在自然条件下,于8月上旬的晴朗天气对乌药(Lindera aggregata)叶片光合作用日进程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全光照环境下乌药叶片的净光合速率的日进程曲线呈双峰型,在午间出现明显的"午休"现象。胞间CO2浓度的日进程基本与净光合速率相反,中午胞间CO2浓度增高,表明净光合速率午间降低主要受非气孔限制因素的影响。暗呼吸速率日进程呈单峰曲线,中午最高。用逐步多元回归方法得到净光合速率日变化的最优化方程为:Y=118.098 4+0.012 2X1-0.767 0X3-3.231 3X4(复相关系数R=0.987 3,F=38.488 7,显著水平P=0.006 8,剩余标准差S=0.689 7)。偏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表明,光合有效辐射、空气相对湿度和气温与净光合速率的日变化有着极显著或显著的相关关系,是影响乌药光合速率主要的环境因子,影响大小的顺序为:气温>光合有效辐射>空气相对湿度。
王小伟金则新柯世省李建辉熊能
关键词:乌药净光合速率环境因子通径分析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