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全球变化研究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2010CB50600)

作品数:3 被引量:111H指数:3
相关作者:赵淑清朱超周德成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全球变化研究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经济管理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生物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2篇土地利用
  • 2篇退耕
  • 2篇退耕还林
  • 2篇覆被变化
  • 1篇有机碳
  • 1篇有机碳储量
  • 1篇有机碳密度
  • 1篇碳储量
  • 1篇碳密度
  • 1篇退耕还林工程
  • 1篇退耕还林还草
  • 1篇退耕还林还草...
  • 1篇农牧
  • 1篇农牧交错区
  • 1篇还草
  • 1篇黄土高原
  • 1篇建成区
  • 1篇城市
  • 1篇城市建成区

机构

  • 3篇北京大学

作者

  • 3篇周德成
  • 3篇朱超
  • 3篇赵淑清

传媒

  • 1篇地理科学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 1篇自然资源学报

年份

  • 2篇2012
  • 1篇2011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退耕还林工程对黄土高原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影响——以陕西省安塞县为例被引量:54
2011年
退耕还林工程(Sloping land conversion program,SLCP)可快速改变土地利用/覆被格局。论文以黄土高原典型沟壑区——陕西省安塞县为例,利用MSS/TM/ETM+卫星遥感影像,获取研究区6个时期土地利用/覆被的时空信息,通过统计模型,定量分析了研究区SLCP对土地利用/覆被格局的影响。草地、耕地及林地为研究区三大主要土地利用/覆被类型,研究区土地利用/覆被变化整体处于不平衡态势;整个研究时段内,耕地先增后减,整体减少38.4%;林地先减后增,整体增加4.36%;灌木林地和草地减少,而未成林造林地快速增加;SLCP显著加强了耕地的递减趋势,并大幅增加了未成林造林地面积,至2010年未成林造林地面积显著大于天然林地的面积。这些变化可能具有降低土壤侵蚀与产流量、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碳吸收等效应;SLCP能提高农民收入,且大部分农民支持SLCP;但其负面效应亦不可忽视。研究将有助于对SLCP效应的全面理解,并可为该区生态恢复工程的规划与决策及生态环境保护提供参考。
周德成赵淑清朱超
关键词:黄土高原退耕还林工程
1997—2006年中国城市建成区有机碳储量的估算被引量:25
2012年
随着城市区域碳排放的增加,城市碳循环在全球碳循环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而城市碳排放和碳储量的估算是城市碳循环研究的基础.本研究利用统计资料,参考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对1997—2006年中国城市建成区有机碳储量进行估算.结果表明:1997—2006年,中国城市建成区总有机碳储量呈上升趋势,由0.13~0.19PgC(平均值为0.16PgC)增加到0.28~0.41PgC(平均值为0.34PgC);建成区有机碳密度由9.86~14.03kgC.m-2(平均值为11.95kgC.m-2)增加到10.54~15.54kgC.m-2(平均值为13.04kgC.m-2).建成区的有机碳主要储存在土壤中,其次是建筑物和绿地,居民有机体的碳储量可忽略不计.1997和2006年,土壤、建筑物、绿地和居民有机体在总碳库中的比例分别为78%、12%、9%、1%和73%、16%、10%、1%.
朱超赵淑清周德成
关键词:城市建成区有机碳储量有机碳密度
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对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区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影响--以科尔沁左翼后旗为例被引量:36
2012年
以北方农牧交错区-科尔沁左翼后旗为例,利用卫星遥感技术获取1980~2010年土地利用/覆被信息,通过统计模型重建土地利用/覆被及景观格局变化过程,综合评价二者动态及退耕还林还草等生态恢复工程的影响。研究区土地整体处于准平衡态势,各地类双向转换较频繁;耕地与草地的变化对区域土地利用/覆被及景观格局变化起支配作用;退耕还林还草等生态恢复工程逆转了天然植被(包括草地与林地)整体减少及耕地与未利用地增加的局面,使各景观破碎化程度有所缓解,这可能有利于生态环境的改善。
周德成赵淑清朱超
关键词:农牧交错区退耕还林还草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