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甘肃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科技创新专项(2012GAAS07-3)

作品数:8 被引量:69H指数:4
相关作者:郭建国郭成金社林魏宏玉郭满库更多>>
相关机构:甘肃省农业科学院甘肃农业大学云南热带作物职业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甘肃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科技创新专项甘肃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农业科学

主题

  • 8篇玉米
  • 4篇玉米大斑病
  • 4篇玉米大斑病菌
  • 4篇斑病
  • 4篇病菌
  • 4篇大斑病
  • 4篇大斑病菌
  • 3篇种质
  • 3篇抗性
  • 2篇玉米种
  • 2篇玉米种质
  • 2篇玉米种质资源
  • 2篇穗腐病
  • 2篇种质资源
  • 2篇敏感性
  • 1篇玉米螟
  • 1篇玉米穗
  • 1篇玉米穗腐病
  • 1篇杂交
  • 1篇杂交种

机构

  • 8篇甘肃省农业科...
  • 4篇甘肃农业大学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云南热带作物...

作者

  • 8篇郭建国
  • 6篇郭成
  • 5篇金社林
  • 4篇郭满库
  • 4篇魏宏玉
  • 4篇杜蕙
  • 4篇杨凤珍
  • 2篇王生荣
  • 2篇张新瑞
  • 1篇李青青
  • 1篇王春明
  • 1篇吕和平
  • 1篇王晓鸣
  • 1篇何苏琴
  • 1篇陈红梅

传媒

  • 2篇江西农业学报
  • 1篇植物保护学报
  • 1篇玉米科学
  • 1篇植物保护
  • 1篇西北农业学报
  • 1篇甘肃农业科技
  • 1篇植物病理学报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6
  • 2篇2015
  • 3篇2014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玉米种质资源抗穗腐病鉴定被引量:7
2015年
为明确玉米不同品种(系)之间的抗穗腐病性差异,采用田间自然感病法,于2009~2011年在甘肃省天水市甘谷县对522份玉米种质资源进行了田间抗性鉴定和评价。结果表明,共筛选出高抗材料74份、抗病材料55份、中抗材料275份,分别占供鉴材料的14.18%、10.54%和52.68%;其余118份均为感病和高感材料,占22.60%。因此,应加大力度搜集,鉴定与评价玉米种质资源,为抗病育种提供核心抗源。
郭成郭满库魏宏玉郭建国
关键词:玉米穗腐病种质资源抗性
甘肃省玉米大斑病菌生理小种结构组成与交配型测定被引量:3
2018年
为了明确甘肃玉米大斑病菌生理小种与交配型的结构组成,采用单基因鉴别寄主测定了甘肃4个典型生态区57株玉米大斑病菌的抗、感反应型,对峙培养显微观测法测定了它们与标准菌株杂交是否产生有性态子囊壳。结果表明,甘肃玉米大斑病菌生理小种结构组成十分复杂,57株病菌中共发现0、1、12、23、123、N、1N、2N、3N、123N共10个生理小种,0号以61.40%分布频率成为优势生理小种,1号以17.54%分布频率成为次优势生理小种,23号生理小种出现频率仅为5.26%、123和N号生理小种出现频率仅为3.51%,12、1N、2N、3N、123N生理小种出现频率仅为1.75%,4个典型生态区中河西灌溉绿洲生态区生理小种结构组成最为复杂,15株病菌中共检出0、1、N、12、1N、2N、3N、123N 8个生理小种,中部干旱雨养、陇东半湿润半干旱和南部湿润生态区生理小种结构组成相对简单,42株病菌共检出0、1、23、123和N号5个生理小种。相对而言,甘肃玉米大斑病菌交配型结构组成简单,57株病菌中共检出A型22株、a型24株, Aa型11株,分布频率分别为38.6%、42.1%和19.3%;其中河西灌溉绿洲、中部干旱雨养和陇东半湿润半干旱生态区45株病菌共检出18株A型、18株a型和9株Aa型,A∶a比例完全符合1∶1,南部湿润生态区12株病菌共检出4株A型、6株a型和2株Aa型,A∶a比例小于1∶1。
郭建国杨凤珍杨凤珍金社林杜蕙
关键词:玉米大斑病菌生理小种交配型
玉米种质资源抗螟性鉴定被引量:1
2014年
为明确玉米不同品种(系)之间的抗螟性差异,采用田间自然感螟法,于2010-2011年在甘肃省天水市甘谷县对478份玉米种质资源进行田间抗性鉴定。结果表明:在216份农家种资源、216份自交系和46份杂交种中共筛选出高抗材料86份、抗螟材料85份、中抗材料167份,分别占供鉴材料的18.0%、17.8%和34.9%;其余140份为感螟和高感材料,占29.3%。
李青青郭成郭满库魏宏玉郭建国
关键词:玉米螟种质资源抗性鉴定
甘肃省玉米大斑病菌对丙环唑和腈菌唑敏感性评价被引量:3
2019年
采用平皿法测定甘肃省57株玉米大斑病菌对丙环唑和腈菌唑的敏感性,明确甘肃省玉米大斑病菌对两种三唑类杀菌剂的敏感基线和抗性水平,筛选和推广高效、广谱杀菌剂以确保玉米生产安全。结果表明,甘肃省玉米大斑病菌对丙环唑平均EC50为0.86μg/mL,EC50范围为0.36~1.93μg/mL,正态分布的平均EC50=0.76μg/mL,可作为对丙环唑的敏感基线。对腈菌唑的平均EC50为0.98μg/mL,EC50范围为0.19~2.55μg/mL,正态分布的平均EC50=0.92μg/mL,可作为对腈菌唑的敏感基线。甘肃省玉米大斑病菌对丙环唑敏感性强于腈菌唑,病菌在EC50水平的平均抗性为1.13和1.07,最高抗性为2.53和2.78,暂无抗药性。
郭建国杨凤珍杜蕙杜蕙金社林
关键词:玉米玉米大斑病菌丙环唑腈菌唑敏感性
甘肃玉米穗腐病样品中轮枝镰孢菌的分离鉴定及生物学特性被引量:38
2014年
为了明确甘肃玉米穗腐病的病原种类,于2009年9月在甘肃省四大生态区采集玉米穗腐病样品,以组织分离法进行病原物的分离培养,对分离得到的镰孢菌菌落进行纯化和单孢分离后,以形态学为基础,参照Leisle分类系统进行鉴定。结果表明:共分离到271株镰孢菌菌株,其中以轮枝镰孢菌(Fusariumverticillioides)和黄色镰孢菌(Fculmorum)出现频率高,属优势种。按照柯赫氏法则对沈单16和金穗96832进行致病性测定,证实了轮枝镰孢菌对玉米果穗的致病性。选取2株轮枝镰孢菌菌株进行EF—1α(tef)基因序列分析,将PCR产物回收测序后在GenBank上比对,菌株GSLT4.3—2与Gen.Bank中登记的轮枝镰孢菌FN179339、FN179345和FN179338;GSTS24.2—1与轮枝镰孢菌FN179343、FN179346、FN179340、FN179344和FN252384亲缘关系最近,序列同源性达100%。轮枝镰孢菌GSYCl7—2-1的生长温度范围为15-35℃,最适温度为28℃,pH值为8;菌落在pH值为4-10的培养基上能够迅速扩展,pH值为7时产孢量最大;碳源对轮枝镰孢菌菌丝生长影响相对稳定,而氮源对其营养生长影响的变幅较大;完全黑暗条件下,菌丝扩展最快,12h光暗交替对产孢量有明显的促进作用;病原菌菌丝致死温度为70℃,10min。
郭成魏宏玉郭满库何苏琴金社林陈红梅王晓鸣郭建国
关键词:玉米穗腐病生物学特性
甘肃玉米大斑病菌对嘧菌酯的敏感基线与抗药性监测被引量:12
2015年
为明确甘肃玉米大斑病菌对嘧菌酯的敏感基线和抗性水平,采用平皿法测定了采自甘肃4个典型生态区的57株玉米大斑病菌对嘧菌酯的敏感性。结果表明,甘肃玉米大斑病菌对嘧菌酯敏感性差异较大,EC50在0.03-5.21μg/m L之间,平均EC50为0.54μg/m L,其中有32个菌株EC50呈连续性正态分布,平均EC50为0.10μg/m L,即为甘肃玉米大斑病菌对嘧菌酯的敏感基线。基于此,发现12株抗性菌株,平均抗性水平为5.18,最高抗性水平为49.93,抗性频率为21.05%,其中南部湿润和陇东半湿润半干旱地区出现中、高抗菌株7株,占12.28%,陇东半湿润半干旱和中部干旱雨养地区出现低抗菌株5株,占8.77%,而河西干旱灌溉地区15株菌对嘧菌酯十分敏感,平均抗性水平为1.56,最高抗性水平为3.89,暂无抗药性。
郭建国杨凤珍杜蕙郭成吕和平王生荣
关键词:玉米大斑病菌嘧菌酯敏感基线抗药性
甘肃玉米大斑病菌对吡唑醚菌酯的敏感性监测分析被引量:5
2016年
为明确甘肃玉米大斑病菌对吡唑醚菌酯的敏感基线和抗药性水平,采用平皿法测定甘肃省4个典型生态区57株玉米大斑病菌对吡唑醚菌酯的敏感性。结果表明,甘肃玉米大斑病菌对吡唑醚菌酯的敏感性差异较小,EC50为0.10-1.56mg/L,EC50平均值为0.66mg/L,49株菌株EC50连续性正态分布时的EC50平均值0.61mg/L即为甘肃玉米大斑病菌对吡唑醚菌酯的敏感基线;基于此发现,甘肃玉米大斑病菌对吡唑醚菌酯的平均抗性为1.08,最高抗性为2.55,暂未出现抗药性,其中中部干旱雨养生态区5株菌株十分敏感,平均抗性和最高抗性分别为0.84和1.11,而河西干旱灌溉生态区15株菌株敏感性较低,平均抗性和最高抗性分别为1.23和2.55,需警惕其抗药性。
杨凤珍郭建国杜蕙王春明郭成金社林王生荣
关键词:玉米大斑病菌吡唑醚菌酯敏感性
特用玉米种质及杂交种对丝黑穗病的抗性评价被引量:4
2014年
采用菌土覆盖接种法,鉴定评价了131个玉米特用种质和57个特用杂交种对丝黑穗病的抗病性。结果表明,131份特用种质中,6份表现抗病或中抗,125份表现感病或高感;57个特用杂交种中,8个品种表现抗病或中抗,49个品种表现感病或高感。表现抗病的编号为00097153、00231081的抗病种质和编号为00030253、00097112、00201242、00211465的中抗种质可作为甜糯品种选育的重要抗源;抗病杂交种高优1号和中抗杂交种白早糯、京科糯120、星糯918、华甜粘83、敦甜2号、甜单22号、高油115可作为甜糯和高油玉米的主推广品种。
郭建国郭满库郭成魏宏玉金社林
关键词:玉米种质杂交种抗性评价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