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十一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2006BAD03A16)

作品数:3 被引量:123H指数:3
相关作者:张金池陶宝先李奕建姜姜张东海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林业大学迈阿密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十一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引进国际先进农业科技计划国家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农业科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1篇森林土
  • 1篇森林土壤
  • 1篇森林植物
  • 1篇土壤
  • 1篇土壤重金属
  • 1篇重金
  • 1篇重金属
  • 1篇重金属元素
  • 1篇主要森林类型
  • 1篇小流域
  • 1篇小流域尺度
  • 1篇流域尺度
  • 1篇酶活性
  • 1篇金属元素

机构

  • 3篇南京林业大学
  • 1篇迈阿密大学

作者

  • 3篇陶宝先
  • 3篇张金池
  • 1篇李海东
  • 1篇俞元春
  • 1篇林杰
  • 1篇丛日亮
  • 1篇张东海
  • 1篇姜姜
  • 1篇李奕建
  • 1篇愈元春

传媒

  • 1篇生态学报
  • 1篇环境化学
  • 1篇生态环境学报

年份

  • 1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8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南京近郊主要森林类型对土壤重金属的吸收与累积规律被引量:5
2011年
研究了南京近郊针、阔叶树种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麻栎(Quercus acutissima)对重金属元素铬、铜、镍、铅、锌的吸收和累积规律.研究结果表明,5种重金属元素在2种林分的枯落物层含量均高于灌草层和乔木层各部位,但由于乔木层生物量较大,重金属元素在2种森林生态系统中主要储存在乔木层,其总储量大小顺序为:麻栎>杉木.2种林分乔木层对5种重金属元素的总富集系数杉木大于麻栎,表明杉木对土壤重金属的吸收能力大于麻栎,但根据吸收系数、归还系数及周转期3个指标可知,麻栎对土壤重金属的净化效果要优于杉木.因此,在评价植物对土壤重金属元素的净化效果时,不能仅凭富集系数定优劣,要综合考察影响其净化效果的其它因素.
陶宝先张金池俞元春
关键词:森林植物重金属元素
基于小流域尺度的土壤可蚀性K值空间变异被引量:72
2008年
采用传统统计学和地统计学相结合的方法,以邓下小流域为研究区,利用EPIC模型中土壤可蚀性K值算法,研究了小流域尺度下土壤可蚀性K值空间变异特征及不同植被类型对其影响。结果表明:(1)研究区K值的变化范围为0.1498~0.4981,均值为0.3316,变异系数为22.11%,小流域土壤可蚀性存在中等程度的空间变异性。(2)研究区土壤可蚀性K值总体分布趋势是从西北向东南增大,条带状分布明显,K值较高处以"岛状"嵌于小流域中南部。北部森林覆盖区土壤抗侵蚀能力较强,中南部耕作种植及居住生活区土壤抵抗侵蚀能力较弱。(3)研究区8种不同植被类型除旱耕地外,K值垂直变异特征均是K0~20cm茶园>旱耕地>草地>阔叶林>灌木林>针叶林>毛竹林。
张金池李海东林杰李奕建姜姜陶宝先张东海
关键词:小流域
苏南丘陵地区森林土壤酶活性季节变化被引量:46
2010年
研究了苏南丘陵区不同林分土壤养分、酶活性的剖面分布以及酶活性的季节动态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偏酸性,土壤中TN质量分数较高,有机质、TK、AK质量分数中等,TP、AP质量分数较低,土壤TN、有机质、AK、AP的质量分数及蔗糖酶、脲酶、H2O2酶、磷酸酶活性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而逐渐降低。土壤酶活性在不同季节也存在差异,蔗糖酶活性的季节变化表现为:秋季>夏季>春季>冬季,脲酶活性为:夏季>春季>秋季>冬季,毛竹林土壤的磷酸酶活性为:秋季>春季>夏季>冬季,其它3种林分土壤的磷酸酶活性为:秋季>夏季>春季>冬季,H2O2酶活性在马尾松、麻栎、毛竹林土壤内表现为:春季>秋季>夏季>冬季,在杉木内林土壤内表现为:春季>夏季>秋季>冬季。在α=0.01或α=0.05水平下,土壤酶活性与土壤TN、AP、AK、有机质及重元素Pb、Cu、Zn、Cr、Ni呈显著或极显著相关,与土壤容重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冬季蔗糖酶与其它3个季节的蔗糖酶呈现极显著或显著正相关;秋季磷酸酶与其它3个季节的磷酸酶呈现极显著或显著正相关;夏季脲酶与其它3个季节的脲酶呈现极显著正相关;夏季H2O2酶与其它3个季节的H2O2酶呈现极显著正相关。
陶宝先张金池愈元春丛日亮
关键词:酶活性森林土壤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