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社会科学基金(10C039)
- 作品数:4 被引量:3H指数:1
- 相关作者:王佥崇更多>>
- 相关机构:哈尔滨师范大学黑龙江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黑龙江省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哲学宗教更多>>
- 理学在近代中国的解构
- 2011年
- 自宋明以后,理学思想成为封建专制社会的官方哲学。但到了近代,随着格致之学的兴起,心性义理之学的衰落,以及社会历史的动荡、制度的变迁,近代思想家们从不同的视角与目的出发,对理学思想进行了有史以来最猛烈的批判,于是以理学为主流的官方哲学随政治机体的坍塌而终结于近代中国。
- 王佥崇
- 关键词:理学
- 梁启超成人主观世界德育思想的哲学解析被引量:2
- 2011年
- 作为中国近代的政治家、思想家和哲学家,梁启超所关注的人的教育其实是对成人国民的教育。他在特殊的历史语境之下,根据成人的主观能动性和主体类本质对象化特点,在人的精神境界改观上提出一套符合逻辑的德育思想。他的主观世界的德育改造包括德育目的渐次演进、德育内容的确定、德育方法的逐层建构等,绝大多数符合主体道德内化规律。这些都使他的主观世界德育改造具有中国式独具一格的品质,为当代道德建设蓝本提供许多可撷取的材料。
- 王佥崇
- 关键词:主观世界德育
- 哲学视域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多维反思被引量:1
- 2012年
- 在当前异质文化相互碰撞的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价值观较传统文化价值观发生了深刻变化,致使社会主义文化特征呈现出特殊性。通过反思人在现代生活中遭遇的文化障碍、文化困惑等问题,可以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目标是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相适应的文化精神。新的文化目标的建构,既能达成文化主体信念与追求的平衡,也会为十七届六中全会以来倡导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贯彻实施提供理论依据。
- 王佥崇
- 关键词: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哲学视域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哲学诉求
- 2012年
- 在当前古今及异质文化相互碰撞的时代,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结构中主体价值取向发生了微妙变化,致使社会主义文化的象征性体现呈现出特殊性。通过反思和批判文化主体在现代生活中遭遇的文化障碍、文化困惑等问题,可以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目标是非主体性的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相关的文化精神。与主体价值判断相关的新的文化建构,既能达成文化主体信念与追求的平衡,也会为十七届六中全会以来倡导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贯彻实施提供理论依据。
- 王佥崇
- 关键词:社会主义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