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979-)
- 作品数:10 被引量:20H指数:3
- 相关作者:黎学军王瑛王华吕春颖邓军更多>>
- 相关机构:广西艺术学院广西大学华南农业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山东大学自主创新基金广西高等学校科研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政治法律文学艺术更多>>
- 回顾与展望:跨媒介叙事研究及其诗学建构形态考察被引量:8
- 2016年
- 与叙事学领域的其他形态相比,跨媒介叙事的研究步伐相对滞后。迄今为止,我国的跨媒介叙事研究,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即各种媒介叙事的合法性与可能性研究、文字叙事与其他媒介叙事的关系研究以及跨媒介叙事现象研究。跨媒介叙事理论形态的研究尚未正式提上议事日程。但跨媒介叙事显然有其不同于叙事学其他分支学科的个性特征,我们完全有必要而且有可能建构起一种适应跨媒介叙事研究的诗学理论体系。
- 王瑛
- 关键词:跨媒介叙事诗学建构
- 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起源与内涵被引量:1
- 2016年
- 现行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由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创立,即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是恩格斯以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对历史唯物主义进行的解读并凝练成型的一个总体性框架。它的理论内核在风行社会主义国家近一个世纪的哲学教科书中并未被明确和完整地表述过。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是站在"社—资"对立统一基石之上的无产阶级意识形态体系。马克思主义世界观、马克思主义哲学、无产阶级意识形态体系是一个事物的不同方面,其具有阶级性、科学性和实践性三个主要特征。
- 黎学军
-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世界观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恩格斯
- 关于“阶级”与阶级问题的探讨
- 2013年
- "阶级"一直是我们切分人类社会的理论之"刀"。我国、欧美学界对阶级理论、马克思的阶级理论的争论大致可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阶级"与阶级的"名实"问题、"阶级结构"测量与计算的问题、"阶级"的形态问题、"阶级"的界限问题,等等。我们认为,首先,只要人群分类的条件存在,阶级必然会一直存在下去;其次,随着时代的发展,作为理论的"阶级"也有与时俱进的必要,毕竟它的发生场景主要在欧美,我们不能总是抱着过去那些缺乏实证数据支持的理论自言自语。
- 黎学军
- 关键词:阶级所有制
-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法则、准则和悬设
- 2015年
-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一门将人类"为何要从"以及"如何从"生产领域的被奴役状态过渡到突破分工狭隘限制状态的整个历程打开给大众看的伦理学学科,实践与道德的承诺在其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1](P144)。以康德伦理学说的框架来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法则是全世界社会主义国家的共同指南——有唯一本真义的马克思恩格斯经典论述;其准则是建设有本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其悬设有两个:一是人类社会发展不会中断;二是按照唯物史观描述规律持续发展的人类社会必将进入到共产主义社会高级阶段。
- 邓军
-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伦理学学科建设
-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中的若干问题探讨
- 2012年
-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图景的边框已被学人们粗略地勾画了出来,从丰富多彩的研究成果中提炼出三个问题进行专题讨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应该更多地关注普通大众的喜怒哀乐,应以大众之眼看待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人们通常认为的"大众"似乎充满了惰性,但如果跳出社会分层的视角转而以文化的视角看待大众,更能发现大众的首创精神。一些蹈常袭故的研究方法及某些所谓的"定论"应与时俱进地更新知识体系。
- 黎学军
-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大众
- 马克思“批判的历史科学”发展历程被引量:1
- 2013年
- 在史学史的视野中,马克思"批判的历史科学"具有自身发展的历史。从中学拉丁论文开始,马克思就进入到了史学研究的领域,随后也间或接触到一些经济史方面的书籍,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结合黑格尔历史辩证法与《克罗兹纳赫笔记》摘录的政治史、经济史知识,给出了自己对分析人类历史发展的方法论原则。此后,马克思进入到"原本"的研究之中,其间也发表了一些专业的史学论述,如《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和《鸦片贸易史》等著述。晚年马克思逐渐淡出了论辩领域转而再次进入了史学领域,并摘录了欧美史家大量的著述。
- 黎学军
- 关键词:历史科学唯物史观史学史
- 青年马克思“历史科学”本义论析被引量:1
- 2015年
- 青年马克思笔下的"历史"和"科学"都是多义词,组合在一起的"历史科学"放在青年马克思特定的学术旨趣和奋斗目标背景下,应指的是一门主要用于解析与其同时代的工业资本主义社会架构运演规律的精确计量学说——政治经济学。在确立了对人类史总的看法之后,马克思构思了这门历史科学(即后来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思路:有物质生产的历史才是真历史、只有用物质生产才能够计量人类的过去、只有用类似自然科学的计算方法才能精确计量物质生产的运动轨迹、只有用这样方式计算出来的结果才能够说明资本主义社会运行状况及预示人类社会的未来状貌。
- 黎学军
- 关键词:历史科学政治经济学资本论
- 异质性哲学视野中的现代身份政治——以阿伦特和伯林对犹太复国主义的分歧为例被引量:3
- 2013年
- 在抽象的现代社会,个体身份的确定需要基于他/她同某个集体成员在特定属性上的同样性,其重要政治意义在于构成具有同一身份的人的集体,形成以身份为构成原则的政治活动。异质性哲学有助于以民族主义这一身份政治典范为例,分析现代身份政治的深层意识根源、机理及限度。打破身份政治的困境必须抛弃对某种共同属性的固执,认真对待个体身上丰富的异质性,阿伦特的公民政治能够向个体的丰富性敞开,不失为一条可行的路径。
- 吕春颖
- 关键词:身份政治公民政治阿伦特
- 中国少数民族题材纪录片概念建构与考察价值被引量:5
- 2012年
- 新中国成立后,政府十分重视发展少数民族文化,拍摄了一大批少数民族影像。少数民族题材纪录片以质朴、直观的影像方式书写了少数民族的政治、经济、社会与文化状况,但其概念的形成和受到业界的广泛关注却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并与纪录影像本体、新时期学术话语、影像人类学等问题交织到了一起,专家学者通常从文化、作者、题材等方面同时对概念进行限定。其实只要主题和题材是以反映少数民族生活为主的纪录片都可划归为"少数民族题材纪录片",以符合中国各民族聚居、杂居的现实状况和促进少数民族纪录片发展需要。研究少数民族题材纪录片不仅是一个影像专业问题,更关涉到少数民族文化进步、民族和国家形象的建设。
- 王华
- 关键词:少数民族题材纪录片人类学
- 练文以析其辞,观象以综其理——评凌逾《跨媒介香港》被引量:1
- 2017年
- 凌逾的《跨媒介香港》以文本内部观察的方式,发现了香港文学的纹理和肌理,并深入到香港文化层面,探寻香港文学跨媒介现象的成因。该著的价值在于,一,对香港文学跨媒介叙事的个性素描,对海派、台派跨媒介叙事研究具有范式意义。二,香港文学的跨媒介叙事研究,对于跨媒介叙事诗学的建构具有理论引导价值。三,提醒文学研究应该以一种更为包容的心态和宽阔的心胸,给予跨媒介叙事更多的注意力。四,揭示跨媒介叙事创意为文学叙事的艺术形式增添摇曳风姿,日臻丰富和完善的形式,有时候会比内容更具有历史的甚至艺术伦理的价值。五,由此引起的跨媒介叙事诗学之思,可能会引发叙事学诗学建构的新趋势。
- 王瑛
- 关键词:跨媒介叙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