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20060075003)

作品数:9 被引量:16H指数:3
相关作者:赖伟东李晓苇李新政冯红光白兵更多>>
相关机构:河北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化学工程理学机械工程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化学工程
  • 2篇理学
  • 1篇机械工程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4篇微胶囊
  • 3篇影像密度
  • 3篇光固化
  • 2篇信息材料
  • 2篇预聚
  • 2篇显色
  • 2篇光谱
  • 1篇信息记录
  • 1篇信息记录材料
  • 1篇引发剂
  • 1篇荧光
  • 1篇荧光光谱
  • 1篇荧光衰减
  • 1篇预聚体
  • 1篇预聚物
  • 1篇纸基
  • 1篇涂层
  • 1篇凝胶率
  • 1篇自由基
  • 1篇自由基型

机构

  • 9篇河北大学

作者

  • 9篇李晓苇
  • 9篇赖伟东
  • 5篇李新政
  • 4篇冯红光
  • 3篇傅广生
  • 3篇白兵
  • 2篇孟双双
  • 2篇任少波
  • 2篇张楠
  • 1篇党伟
  • 1篇安文
  • 1篇孙曙旭
  • 1篇赵晓辉
  • 1篇于海洋
  • 1篇王文丽

传媒

  • 2篇功能材料
  • 2篇信息记录材料
  • 1篇分子科学学报
  • 1篇河北大学学报...
  • 1篇中国造纸
  • 1篇材料导报
  • 1篇光谱学与光谱...

年份

  • 2篇2011
  • 1篇2010
  • 4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7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光热敏微胶囊的感光特性研究被引量:2
2009年
采用界面聚合技术制备了新型光信息记录材料光热敏微胶囊。利用红外光谱技术及热显影技术对光热敏微胶囊的感光特性进行了研究。在傅里叶红外光谱中根据CC键在1634cm-1处振动吸收峰强度的变化,研究了囊内预聚物TMPTA单体在光引发剂184作用下随曝光时间改变的光固化特性。实验结果表明预聚物TMPTA聚合时,C=C键在1634cm-1处振动吸收峰随曝光时间的延长逐渐变小,即预聚物的固化程度随曝光时间延长逐渐增大。利用热显影技术研究了光热敏微胶囊影密度随曝光时间的变化,研究结果发现随曝光时间的延长显影密度逐渐降低,说明囊内预聚物固化程度的增大加强了对染料前体的包裹作用,从而降低了显影剂与染料前体的结合机会。
李晓苇李新政冯红光赖伟东赵晓辉
关键词:预聚物光固化红外光谱
热敏微胶囊型信息记录技术的研究进展被引量:5
2007年
热敏微胶囊型信息记录技术具有形成图像分辨率高、成本低、环保、生产储运容易等优点,是信息记录领域近年来发展迅速的一种新技术。综述了信息记录领域中的两种热敏微胶囊型信息记录技术——光定影型和非光定影型的显色原理、技术特点及应用现状,介绍了该型材料信息记录层的制备流程,分析了材料制备过程中影响微胶囊粒度分布的各种因素,着重分析了材料制备过程和热显影过程中影响热显影特性的各种因素,并进一步对该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李晓苇王文丽孙曙旭赖伟东张楠
关键词:信息记录微胶囊
单体固化特性对光热敏微胶囊显影密度的影响被引量:2
2011年
利用界面聚合技术制备了以不同单体为囊芯的新型感光材料光热敏微胶囊。借助于傅里叶红外光谱及原子力显微技术对不同单体的双键交联固化及固化产物的表面形貌进行了分析,利用热显影打印技术检测了光热敏微胶囊显影密度随曝光时间的变化。实验结果表明,不同单体的双键交联固化速度主要与单体官能度有关,并且单体固化产物的表面形貌与单体的双键含量有关,不同单体的固化速度和固化产物交联密度是影响光热敏微胶囊显影密度的主要因素。根据实验结果可以得出单体对显影密度的影响效果依次为TMPTA>(PO3)TMPTA>DPGDA。
李新政李晓苇赖伟东白兵冯红光
关键词:官能度
纸基热敏微胶囊涂层的显色特性研究被引量:1
2009年
利用界面聚合法制备了聚脲壁热敏微胶囊材料,其峰值粒径约为0.96μm;热重分析表明,微胶囊囊壁热相变温度范围128~230℃。利用图像密度检测手段得到了材料图像密度随显色控温条件的变化。在150℃下,随显色时间的增加热敏微胶囊的显色密度快速增大,并在7s时达到稳定值1.67,高于110℃、5s时获得的稳定显色密度0.35。在控制显色剂D-8熔融状态、微胶囊囊壁热相变程度的基础上,温度是决定热敏微胶囊显色密度的关键因素。显色后纸基热敏涂层由于PVA胶体熔融出现了不规则形貌。
傅广生赖伟东李新政任少波李晓苇
关键词:微胶囊信息材料
光热敏微胶囊材料光固化影像密度特性研究
2009年
光热敏微胶囊材料可作为新型非银盐信息记录媒质,其囊芯光敏反应是实现光信息记录的关键。本文利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技术,通过监测囊芯TMPTA单体的C=C双键在1650-1626cm-1处特征吸收峰随曝光时间的变化,发现在紫外光照射下,TMPTA分子C=C双键在光引发剂自由基作用下发生交联聚合而引起微胶囊囊芯固化,随曝光时间增长,囊芯固化程度表现为先快速增加,再到曝光20s后基本达到稳定。显影密度检测表明,光热敏微胶囊内部固化程度直接决定了后续热显影的影像密度,进而在不同曝光时间下形成了影像密度反差。
李晓苇冯红光赖伟东傅广生
关键词:微胶囊影像密度光固化
光热敏微胶囊材料的囊芯固化特性研究被引量:3
2009年
光热敏微胶囊材料可作为新型的高分辨率光信息记录媒质;本文在利用界面聚合法制备平均粒径为0.4μm的光热敏微胶囊基础上,获得了囊芯的凝胶率及影像密度随曝光时间的变化。结果表明囊芯光敏功能物质的凝胶率随曝光时间增长逐渐增大,显影密度随曝光时间增加而降低;不同曝光时间下微胶囊囊芯光固化程度不同是导致影像密度出现反差的直接原因。
李晓苇于海洋赖伟东党伟孟双双
关键词:凝胶率影像密度光聚合信息记录材料
自由基型光引发剂的瞬态及稳态荧光特性研究被引量:2
2011年
利用荧光光谱技术研究了不同自由基型光引发剂的瞬态及稳态荧光光谱特性,从分子结构出发分析了共轭结构对光引发剂荧光光谱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随共轭效应的增强,荧光激发与发射峰波长逐渐增大;瞬态荧光谱的衰减受电子基团的影响较为明显,含有吸电子基团的光引发剂荧光衰减快,而含有给电子基团的光引发剂荧光衰减慢。通过对溶剂极性及粘度研究发现:光引发剂荧光发射峰随溶剂的极性增加出现明显红移现象,表明激发跃迁类型主要是π—π*跃迁,并且随溶剂粘度的增大光引发剂荧光衰减明显得到延缓。当光引发剂浓度达到10-2mol.L-1时,由于粒子间碰撞加强及自吸收现象引起的自猝灭效应比较明显。
李新政李晓苇赖伟东白兵安文
关键词:光引发剂荧光光谱荧光衰减共轭效应
囊芯包覆量变化对光热敏微胶囊特性的影响
2010年
采用界面聚合技术制备了以囊芯质量为变量的光热敏微胶囊,利用红外光谱及热显影技术对其光聚合及热显影特性进行了检测.红外光谱检测结果表明,光热敏微胶囊中预聚单体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TMPTA)随囊芯包覆质量的增加聚合速度逐渐加快,聚合程度逐渐增大;从热显影结果可以看出随囊芯质量增加显影密度逐渐增大,且曝光前后的密度反差也同时逐渐增大,热显影检测结果与红外检测具有一致性,根据实验结果得到了囊壁与囊芯最佳质量比为1/2.17.
李新政李晓苇赖伟东冯红光白兵
关键词:预聚体光固化
高分辨热敏微胶囊信息材料及其影像特性被引量:3
2008年
利用界面聚合法制备了亚微米级染料前体微胶囊和显色剂微胶囊,探讨了显影条件、囊壁材料用量与影像密度之间的关系.分析表明显影温度、显影时间、囊壁材料用量共同影响影像密度,显影温度决定了囊壁的渗透能力,显影时间决定了显色反应程度,而囊壁材料用量决定了囊壁厚度进而影响影像密度.得到最佳显影温度区间为130℃-140℃,最佳显影时间为5s.
李晓苇任少波赖伟东孟双双张楠傅广生
关键词:影像密度囊壁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