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C2007000947)

作品数:8 被引量:14H指数:3
相关作者:赵文清李文玲岳向勇郭韬赵晓芸更多>>
相关机构:河北省人民医院河北医科大学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河北省医学科学研究重点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癫痫
  • 3篇病理
  • 2篇照射
  • 2篇手术
  • 2篇皮质
  • 2篇伽玛刀
  • 2篇外科
  • 2篇外科手术
  • 2篇戊四氮
  • 2篇细胞
  • 2篇临床病理
  • 2篇临床病理分析
  • 2篇难治
  • 2篇海马
  • 2篇海马神经
  • 2篇病理分析
  • 1篇蛋白
  • 1篇蛋白质
  • 1篇电图
  • 1篇凋亡

机构

  • 8篇河北省人民医...
  • 3篇河北医科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河北医科大学...

作者

  • 8篇赵文清
  • 7篇李文玲
  • 4篇岳向勇
  • 3篇杜亚丽
  • 3篇谭泊静
  • 3篇董长征
  • 3篇赵晓芸
  • 3篇郭韬
  • 2篇李萍
  • 2篇吕佩源
  • 2篇袁艳龙
  • 2篇何春年
  • 2篇尹昱
  • 2篇赵焕芬
  • 2篇翟金萍
  • 2篇谈艺
  • 1篇卢德宏
  • 1篇王贺波
  • 1篇王跃红
  • 1篇孙增鑫

传媒

  • 1篇中华神经外科...
  • 1篇山东医药
  • 1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临床与实验病...
  • 1篇立体定向和功...
  • 1篇基础医学与临...
  • 1篇中国微侵袭神...
  • 1篇中国全科医学

年份

  • 1篇2020
  • 5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伽马刀治疗运动功能区癫痫术前评估方法及最佳剂量研究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探讨伽玛刀治疗运动功能区癫痫的最佳剂量、疗效及术前评估方法。方法 11例运动功能区癫痫患者通过5项主要评估指标〔临床症状、视频脑电图(VEEG)、MRI、脑磁图(MEG)、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SPECT/PET),考虑运动功能区癫痫者,加做运动功能区定位〕确定癫痫灶部位,行伽玛刀治疗。周边剂量11~14 Gy/50%,术前术后行心理状态及智力评估。结果按国际癫痫学会外科手术疗效分类法,有效率为10/11,患者在心理状态、智商等方面也得到明显改善;12 Gy组Ⅰ级例数最多,4例中3例达到Ⅰ级;14 Gy组并发症例数最多,3例中有2例出现并发症。结论伽玛刀治疗可较满意控制运动功能区癫痫发作,安全、损伤小;可以改善癫痫患者的心理状态及智力水平;治疗的关键在于严格把握术前评估,尤其是VEEG及放射剂量,低剂量伽玛刀治疗效果较好,12 Gy剂量治疗效果更好。
谭泊静赵文清李文玲岳向勇杜亚丽郭韬赵晓芸谈艺
关键词:术前评估伽玛刀疗效
难治性枕叶癫痫的手术治疗(附7例报告)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分析难治性枕叶癫痫的手术治疗效果和视觉功能保护效果。方法对7例难治性枕叶癫痫患者,行视力视野检查,致痫灶行皮层或局部病灶及周围胶质增生带切除术,对5~10 s内迅速跟随发作起始的症状产生区行低功率皮层热灼术或局部皮层切除术,疑有功能区放电或发作起始者加行脑磁图功能区定位,功能区行低功率皮层热灼术,并注意保护好其白质传导纤维。其中确定发作起始于功能区的2例行功能区皮层热灼术。根据Engel′s术后效果分级评估疗效;行视力视野检查,观察术后患者视觉功能变化。结果术后随访6-12个月,6例无癫痫发作,达到Engel′sⅠ级,1例术后存在稀少癫痫发作,达到Engel′sⅡ级。6例(包括行功能区皮层热灼术2例)术后视觉功能无明显变化,1例视觉功能障碍较术前加重。结论定位明确的难治性枕叶癫痫患者可行致痫灶皮层或局部病灶及周围胶质增生带切除术;功能区低功率皮层热灼术可有效控制癫痫发作,且不造成功能缺失。术前精确定位功能区,术中保护功能区皮质及白质传导纤维,可有效减少视觉功能损伤机会。
谭泊静赵文清李文玲赵晓芸岳向勇杜亚丽郭韬
关键词:枕叶癫痫外科手术视觉
重度局灶性皮层发育不良和皮层错构性肿瘤病变的临床病理分析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观察癫痫手术切除脑病变中,重度局灶性脑皮层发育不良(FCDⅡB)与皮层错构性癫痫相关肿瘤(神经元和混合性神经元-胶质瘤)的临床病理特点。探讨两者的形态学变化及相互关系。方法手术切除脑癫痫病灶,新鲜标本进行测量、切开、照相,显微镜下形态学观察。按脑皮质发育不良的病理诊断标准分类。应用一组免疫组化和特染指标协助诊断。结果在133例癫痫脑病变切除病例中,典型FCDⅡB者5例,皮层错构性癫痫相关肿瘤6例。在5例FCDⅡB中,存在重度脑皮层分层紊乱,典型的不成熟神经元、巨大神经元、异常神经元和气球样细胞。在6例脑皮层错构性癫痫相关肿瘤中,同样有以上病变,另外出现胶质神经元瘤样增生,DNT有黏液性背景、胶质增生及神经元减少。结论FCDⅡB与皮层错构性癫痫相关肿瘤有许多相似的病理变化,两者可能是癫痫脑病理谱系的连续病变,有待深入研究。
何春年卢德宏赵文清吕佩源李萍翟金萍赵焕芬袁艳龙
关键词:癫痫
低剂量伽玛刀照射对癫痫大鼠皮层及海马神经细胞内游离Ca^2+水平的影响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观察癫痫大鼠皮层及海马神经细胞内游离Ca^2+水平及低剂量伽玛刀照射对其的影响。方法选取Wistar大鼠32只,随机均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伽玛刀对照组、戊四氮(PTZ)致痫组、PTZ致痫+伽玛刀组。采用连续腹腔注射PTZ溶液制备癫痫大鼠模型,应用Leksell伽玛刀系统对大鼠进行低剂量伽玛刀照射12周,照射靶区为大鼠额叶皮层,后断头留取额叶及海马组织,制备神经元细胞悬液,应用共聚焦显微镜检测神经细胞内的游离Ca^2+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PTZ致痫组额叶及海马神经细胞内的Ca^2+荧光强度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PTZ致痫组相比,PTZ致痫+伽玛刀组神经细胞内的Ca^2+荧光强度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伽玛刀对照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神经细胞内的Ca^2+轻度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癫痫大鼠额叶皮层及海马神经细胞内Ca^2+水平升高可能是癫痫发病的重要机制之一;低剂量伽玛刀照射可能通过调节神经细胞内钙稳态而发挥抗癫痫和改善认知的作用。
尹昱王晓晗王贺波孙增鑫董长征李文玲赵文清赵振彪
关键词:伽玛刀癫痫戊四氮
猫功能区氢氧化铝慢性癫痫模型的建立与病理研究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建立适合研究癫痫发病机制的功能区慢性癫痫模型,并分析其病理特点。方法家猫24只,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皮层注射8%灭菌氢氧化铝悬浊液;对照组皮层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进行行为学检测,并于致痫后2周、4周、8周、16周及32周行皮层脑电图检测。结果实验组于致痫后4周左右开始出现棘波和棘慢波放电,6~8周出现右后下肢的抖动、阵挛及强直,有的随后出现四肢抽动及全身阵挛,达到Racine分级的Ⅴ级;病理显示致痫灶中心可见氢氧化铝晶体,神经元细胞出现不同程度变性、坏死,周围灰质内胶质细胞增生和坏死的神经元细胞被胶质细胞包围吞噬。结论猫功能区氢氧化铝慢性癫痫模型是成功的、更精确的模拟人类癫痫的慢性模型,致痫灶异常的胶质细胞增生及神经元的变性坏死导致新传导通路形成是其病理基础。
谭泊静赵文清李文玲赵晓芸谈艺岳向勇杜亚丽郭韬
关键词:氢氧化铝功能区慢性癫痫模型脑电图
戊四氮点燃癫痫大鼠学习记忆功能及海马神经元钙调素依赖性蛋白激酶Ⅱ表达的变化
2009年
目的观察戊四氮(PTZ)点燃癫痫对大鼠学习记忆功能的影响及海马神经元钙调素依赖性蛋白激酶Ⅱ(CaMKⅡ)表达的变化。方法腹腔内连续注射PTZ制备点燃癫痫大鼠模型,用Morris水迷宫评测大鼠学习和记忆功能,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观察海马神经元α-CaMKⅡ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大鼠比较,在Morris水迷宫试验中,PTZ组寻找平台的逃避潜伏期显著延长(P<0.05),游泳距离显著增加(P<0.05),穿越平台的次数及在平台象限的游泳距离的百分率显著减少(P<0.05),搜索策略变差,同时伴有海马CA1、CA3区α-CaMKⅡ表达明显减少(P<0.05)。结论PTZ点燃癫痫大鼠学习和记忆功能受损可能与海马CA1、CA3区α-CaMKⅡ表达减少有关。
尹昱赵文清李文玲吕佩源李卫泊梁传栋王跃红
关键词:癫痫戊四氮海马学习记忆
脑皮质发育不良性难治性癫痫57例临床病理分析
2008年
目的探讨难治性癫痫病灶手术切除患者,经病理诊断为脑皮质发育不良病例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对57例手术切除脑癫痫病灶新鲜标本先进行测量,后切开用10%中性缓冲福尔马林溶液固定,石蜡切片,常规染色、特染及免疫组化染色,详细形态学观察。按脑皮质发育不良的病理诊断标准进行分类,探讨各种类型临床病理学特点。结果在57例中,皮质轻度发育不良(mildMCD)9例;局灶性皮层发育不良(FCD)33例(ⅠA14例,ⅠB14例,ⅡA8例,ⅡB7例);皮层瘢痕性小脑回畸形5例。应用免疫组化和特染指标协助诊断。结论本组脑皮质发育不良以FCDⅠA和ⅠB型为常见类型;类型与手术疗效有关。一些免疫组化和特染指标有助于诊断与分型。
何春年李萍赵文清李文玲孙吉林董长征翟金萍赵焕芬袁艳龙
关键词:癫痫大脑皮质神经系统畸形
伽玛刀照射诱导猫运动区皮质细胞凋亡的研究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观察伽玛刀照射对猫运动区皮质细胞凋亡和bcl-2表达的影响。方法健康实验用猫9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伽玛刀15Gy照射组和50Gy照射组,30只/组。伽玛刀照射后1、2、3、7、14d5个时间点各取6只动物,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bcl-2蛋白的表达、TUNEL法检测脑细胞凋亡的动态变化。结果伽玛刀照射后动物均未出现肢体偏瘫、行走不稳等并发症。与对照组相比,伽玛刀照射组各时间点细胞凋亡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伽玛刀15Gy照射组与50Gy照射组相比,照射后2d细胞凋亡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伽玛刀照射组各时间点bcl-2表达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明显降低(P<0.05),而伽玛刀50Gy照射组bcl-2表达水平在各时间点均低于15Gy照射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伽玛刀照射后,细胞凋亡率变化与照射剂量有关;bcl-2蛋白表达减弱可能是伽玛刀照射引起脑细胞凋亡的分子机制之一。
董长征赵文清李文玲白爱岐岳向勇陈晓刚崔雪花
关键词:放射外科手术细胞凋亡原癌基因蛋白质C-BCL-2原位缺口末端标记运动皮质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