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7102052)

作品数:4 被引量:13H指数:1
相关作者:金旭马桂蕾赵顺新张政朴陈旼旼更多>>
相关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南开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理学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理学

主题

  • 2篇星型
  • 2篇纳米胶束
  • 2篇靶向
  • 1篇蛋白
  • 1篇蛋白类
  • 1篇多臂
  • 1篇星型聚合物
  • 1篇血脑
  • 1篇叶酸
  • 1篇依托咪酯
  • 1篇乙醇酸
  • 1篇诱导分化
  • 1篇乳酸
  • 1篇内吞
  • 1篇嵌段
  • 1篇嵌段共聚
  • 1篇嵌段共聚物
  • 1篇全身
  • 1篇主动靶向
  • 1篇连接蛋白

机构

  • 4篇首都医科大学...
  • 3篇中国医学科学...
  • 2篇南开大学
  • 1篇北京三博脑科...

作者

  • 4篇金旭
  • 2篇宋存先
  • 2篇陈旼旼
  • 2篇张政朴
  • 2篇赵顺新
  • 2篇马桂蕾
  • 1篇包汉梅
  • 1篇刘天军
  • 1篇王保国
  • 1篇吕丰
  • 1篇齐正
  • 1篇曾敏
  • 1篇熊蔚

传媒

  • 2篇国际生物医学...
  • 1篇高等学校化学...
  • 1篇中国现代神经...

年份

  • 1篇2014
  • 2篇2012
  • 1篇2010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叶酸修饰星型端氨基PEG-PLGA纳米胶束的制备及肿瘤细胞靶向作用被引量:12
2012年
合成了星型多臂端氨基聚乙二醇(PEG)/聚乳酸-羟基乙酸(PLGA)两亲性嵌段共聚物(4s-PLGA-PEG-NH2),并通过核磁共振和凝胶渗滤色谱法对其结构进行表征;采用溶剂挥发法制备阿霉素载药纳米胶束,利用EDC缩合法与叶酸偶联,得到叶酸修饰的星型端氨基PEG-PLGA纳米胶束;采用动态光散射、紫外光谱及透射电镜等手段对纳米胶束进行了表征;对载药纳米胶束在HeLa细胞中的摄取及细胞毒性进行了初步评价.结果表明,经叶酸修饰的星型多臂端氨基PEG-PLGA载药纳米胶束可有效提高HeLa细胞的摄取率以及对HeLa细胞的杀伤率,表明其可作为一类新型的靶向抗肿瘤药物递送载体.
马桂蕾赵顺新金旭陈旼旼张政朴宋存先
关键词:星型聚合物纳米胶束叶酸靶向
0X26偶联载内吗啡肽超支化聚甘油-聚乳酸-聚乙醇酸纳米粒透血脑屏障机制实验研究
2014年
目的 制备新型包载内吗啡肽(EM)的偶联脑主动靶向抗体OX26的超支化聚甘油-聚乳酸-聚乙醇酸(HBPG-PLGA)纳米粒,通过脑毛细血管内皮细胞(BMEC)研究其透血脑屏障(BBB)机制.方法 利用新型材料HBPG-PLGA通过复合乳液法制备载EM的纳米粒,在其表面偶联转铁蛋白受体单克隆抗体OX26,通过透射电镜等进行表征;采用流式细胞术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研究不同配方纳米粒透过BBB的机制.结果 制备的载EM HBPG-PLGA纳米粒稳定,电镜下呈核壳结构,平均粒径(170±20) nm,Zeta电位约-27 mV,与OX26抗体的偶联效果较好,药物可以缓慢释放72 h以上.流式细胞术结果表明载EMHBPG-PLGA纳米粒具有良好的透BBB能力,其机制与细胞内吞作用有关;激光共聚焦显微镜结果显示纳米粒被内吞后,EM与纳米材料在细胞内分离,EM进入BBB,产生药理作用.结论 制备的偶联OX26载EM纳米粒稳定,能达到较好的透BBB作用,其机制与BMEC内吞作用有关,内吞后药物分离,进入脑内产生药理作用.
金旭熊蔚曾敏吕丰包汉梅刘天军
关键词:纳米粒主动靶向内吞
载阿霉素星型多臂PLGA-PEG嵌段共聚物纳米胶束的构建
2012年
目的 利用星型多臂端氨基聚乙丙交酯/聚乙二醇[4s-( PLGA-PEG-NH2)]两亲性嵌段共聚物作为载体材料,构建抗肿瘤药物阿霉素纳米胶束载药体系.方法 合成聚合物4s-( PLGA-PEG-NH2),通过核磁共振氢谱(1H NMR)和凝胶渗透色谱(GPC)对其组成、结构及相对分子质量进行表征;采用溶剂挥发法制备阿霉素(DOX)聚合物纳米胶束,并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粒径分析仪及荧光分析法对载药纳米胶束进行表征;对阿霉素载药纳米胶束在HeLa细胞中的摄取及细胞毒性进行了初步评价.结果 1H NMR与GPC测定结果表明:合成的共聚物符合设计的4s-( PLGA-PEG-NH2)结构;能成功物理包埋DOX药物分子在水溶液中自组装成核-壳结构的纳米胶束,载药量约为7.5%,包埋率约为75.2%,Zeta电位为-17.6 mV;体外细胞实验显示:载阿霉素星型4臂聚合物纳米胶束[DOX-loaded 4s-(PLGA-PEG-NH2)micelles]比载阿霉素线性聚合物纳米胶束[DOX-loaded linear-( PLGA-PEG-PLGA)micelles]可更有效地被HeLa细胞摄取,并对HeLa细胞的毒性更强.结论 4s-( PLGA-PEG-NH2)阿霉素载药纳米胶束可有效提高HeLa细胞的摄取率以及对HeLa细胞的杀伤率,提示其可作为一类新型的抗肿瘤药物递送载体.
陈旼旼赵顺新金旭宋存先张政朴马桂蕾
关键词:阿霉素两亲性嵌段共聚物
依托咪酯对小鼠诱导分化神经元缝隙连接子表达量的影响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观察全身麻醉药物依托咪酯对P19细胞诱导所获得的神经元缝隙连接子表达的影响,以揭示依托咪酯引起神经外科手术患者意识迅速丧失可能的分子学机制。方法 P19细胞经体外培养诱导分化为可特异性表达微管蛋白之神经元,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染色检测依托咪酯对神经元缝隙连接子表达的影响。结果依托咪酯和生胃酮处理P19细胞30 s和60 min后,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染色即可发现神经元缝隙连接子表达受到抑制,缝隙连接蛋白36(Cx36)阳性细胞数目显著减少,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30 s:t=-50.423,P=0.000;60 min:t=-25.826,P=0.000);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其抑制效应逐渐降低,与药物处理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处理30 s时,依托咪酯和生胃酮对神经元缝隙连接子的抑制效应相似(P>0.05),而随着药物处理时间的延长,相同作用时间、相同作用对象依托咪酯对神经元缝隙连接子的抑制效应逐渐增强且优于生胃酮组,以处理60 min时二者差异最大(t=-2.782,P=0.008)。结论依托咪酯可能通过抑制神经元缝隙连接子的表达水平而降低神经元细胞间缝隙连接通讯,能够部分解释依托咪酯在麻醉诱导过程中引起患者意识迅速丧失的可能的分子学机制。
齐正金旭王保国
关键词:依托咪酯全身连接蛋白类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