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571973)

作品数:21 被引量:459H指数:12
相关作者:辛德莉李靖韩旭马少杰刘禧杰更多>>
相关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中国石油中心医院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9篇肺炎
  • 19篇肺炎支原体
  • 13篇耐药
  • 7篇大环内酯
  • 7篇大环内酯类
  • 6篇支原体肺炎
  • 6篇肺炎支原体肺...
  • 5篇抗生素
  • 3篇药物敏感
  • 3篇突变
  • 3篇敏感性
  • 3篇耐药机制
  • 3篇耐药性
  • 3篇类抗生素
  • 3篇大环内酯类抗...
  • 2篇点突变
  • 2篇药物敏感试验
  • 2篇支气管
  • 2篇支气管哮喘
  • 2篇支原体感染

机构

  • 21篇首都医科大学...
  • 3篇中国石油天然...
  • 3篇中国石油中心...
  • 2篇无锡市克隆遗...

作者

  • 21篇辛德莉
  • 10篇李靖
  • 8篇韩旭
  • 6篇马少杰
  • 6篇刘禧杰
  • 5篇崔菲菲
  • 5篇侯安存
  • 5篇王斯
  • 4篇陈小庚
  • 4篇史大伟
  • 4篇李贵
  • 4篇马红秋
  • 3篇魏田力
  • 2篇李黎
  • 2篇秦玲
  • 2篇张忠浩
  • 2篇付晓燕
  • 2篇糜祖煌
  • 1篇龙小雅
  • 1篇刘晓红

传媒

  • 12篇实用儿科临床...
  • 2篇中华儿科杂志
  • 2篇中国实用儿科...
  • 2篇国际儿科学杂...
  • 1篇河北医药
  • 1篇中华检验医学...
  • 1篇实验动物与比...

年份

  • 1篇2012
  • 6篇2010
  • 4篇2009
  • 5篇2008
  • 2篇2007
  • 3篇2006
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支气管哮喘动物模型现状被引量:3
2009年
近年来支气管哮喘发病率有逐年增长的趋势,所以对于支气管哮喘病因、病机及治疗方面的研究很必要。但支气管哮喘在人体研究具有局限性,使动物模型在哮喘研究中起了无可替代的作用。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哮喘动物模型被应用于进一步阐明哮喘的病理生理、免疫学机制,同时动物研究可提供人体研究难得的结果,甚至在研制新药方面也可提供在人身上无法实行的实验性治疗。本文就目前已经成型的动物模型及相关致敏物质做一综述。
崔菲菲辛德莉
关键词:支气管哮喘动物模型
阿奇霉素-米诺环素转换疗法治疗肺炎支原体肺炎的疗效被引量:22
2012年
目的了解米诺环素对肺炎支原体(MP)的抑制作用,观察阿奇霉素-米诺环素转换疗法治疗肺炎支原体肺炎(MPP)的效果。方法应用体外药敏试验测定米诺环素对MP的最小抑菌浓度(MIC),根据药敏试验结果设计临床观察方案。选择2008年12月-2009年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儿科住院MPP患儿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初期均静脉滴注阿奇霉素10 mg.kg-1.d-1,连用3 d,治疗组转换口服米诺环素50 mg,每12 h 1次,持续至发热症状消失24~48 h;对照组序贯口服阿奇霉素10 mg.kg-1.d-1,1次.d-1,静脉及口服共7~10 d为1个疗程,可根据病情需要重复疗程。观察2组患儿在发热时间、住院时间、肺外并发症、临床疗效等方面的差异。结果米诺环素对MP标准株的最小抑菌质量浓度为0.1 mg.L-1,对耐大环内酯药物株的最小抑菌质量浓度为0.025~1.000 mg.L-1;2组患儿性别、年龄、住院前病程有可比性;治疗组患儿的发热时间(P=0.000)、住院时间(P=0.002)均短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低、有效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96,0.605)。结论米诺环素对MP有良好的抑制作用;应用阿奇霉素-米诺环素转换疗法治疗8岁以上儿童MPP可缩短发热时间、住院时间。
侯尚文许疌史大伟张忠浩马红秋辛德莉
关键词:药敏试验肺炎支原体肺炎阿奇霉素米诺环素转换疗法耐药
北京地区肺炎支原体肺炎的流行状况被引量:80
2006年
目的了解北京地区肺炎支原体(MP)肺炎的发病规律及感染后带菌状况。方法选择1929例儿科住院的肺炎患儿.对不同年度、不同季节、不同年龄MP肺炎的发病情况进行统计。对20例确诊为MP肺炎患儿进行随访。结果MP肺炎发病率第一、二、三季度间比较P均〉0.05,第一、二、三季度分别与第四季度比较,P均〈0.05。7~9岁与10~14岁比较P〉0.05,1个月~3岁与4~6岁、7~9岁、10~14岁比较,4~6岁与7~9岁、10~14岁比较P均〈0.05。1992~1994年支原体肺炎呈逐年下降趋势,而1995年末发病显著增加(2、3倍),后又有下降趋势。20例MP肺炎培养结果显示,带菌时间最短为0.5个月,平均带菌时间为1.5个月,最长为4.5个月。结论MP肺炎的发病与年龄、季节和年度有密切关系。
辛德莉李贵李靖马红秋陈小庚
关键词:肺炎支原体流行病学
肺炎支原体对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耐药机制被引量:49
2006年
肺炎支原体(MP)是儿童和青少年社区获得性呼吸道感染的常见病原体,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是治疗小儿MP感染的首选药物。然而,近年来MP对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出现耐药,结合位点的基因突变是目前的研究热点,也是引起MP耐药的主要机制之一。对MP耐药性的研究可为抗生素的合理选择和应用提供理论指导。
韩旭辛德莉
关键词:肺炎肺炎支原体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耐药
氯霉素、利福平对肺炎支原体的抗菌活性分析被引量:12
2007年
目的探讨氯霉素、利福平对肺炎支原体(MP)的抗菌活性。方法对370例咽拭子标本进行MP分离培养,应用套式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扩增MP种特异16SrRNA基因对临床分离株进行分子鉴定;通过药物敏感试验测定MP分离株的红霉素的最小抑菌质量浓度(MIC),应用套式扩增红霉素作用靶位23SrRNA基因,以鉴别敏感株和耐药株;应用药物敏感试验测定MP分离株的氯霉素、利福平的MIC。结果临床标本370例中分离MP50株。其中红霉素敏感株4株,耐药株46株。46株耐药株的红霉素作用靶位23SrRNA基因发生点突变,4株敏感株无点突变。所有MP分离株对氯霉素敏感,对利福平耐药。结论利福平对MP无效,氯霉素对MP红霉素敏感株及耐药株均有效。
韩旭辛德莉李靖陈晓庚马少杰
关键词:氯霉素利福平肺炎支原体药物敏感性试验
肺炎支原体对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耐药分子机制被引量:32
2008年
目的了解肺炎支原体(MP)对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耐药分子机制。方法对370例咽拭子标本进行MP分离培养,应用巢式PCR扩增MP种特异16S rRNA基因对临床分离株进行分子鉴定;通过体外药物敏感试验测定MP临床分离株对红霉素的最小抑菌质量浓度(MIC),并筛选出耐药株;除23S rRNA结构域Ⅴ区外,通过PCR扩增与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耐药性有关的23S rRNA结构域Ⅱ区及核糖体蛋白L4、L22的基因,扩增产物进行全自动DNA测序,测得序列与美国国立生物信息中心已登录的MP标准株M129的相应基因序列作比对。结果370例咽拭子标本中分离MP50株。其中敏感株4株,耐药株46株。耐药株的红霉素MIC显著升高。50株临床分离株和标准株FH均未出现23S rRNA结构域Ⅱ区的基因突变。在核糖体蛋白L4中,其中6株临床分离株和标准株FH分别出现了58位C→A、66位T→G、81位G→T、162位C→A和(或)430位A→G点突变。在核糖体蛋白L22中,50株临床分离株和标准株FH均出现了508位T→C点突变,且其中11株和标准株FH还分别出现了62位C→A、65位T→A和(或)279位T→C点突变。结论MP对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耐药现象严重,23S rRNA结构域Ⅴ区中心环的药物作用靶位基因突变是耐药性产生的主要机制。在使用大环内酯类药物治疗的过程中,有体内诱导出耐药株的可能性。
刘禧杰辛德莉李靖王斯史大伟崔菲菲付小燕
关键词:肺炎支原体大环内酯类微生物敏感性试验点突变
耐红霉素肺炎支原体肺炎24例临床分析被引量:15
2008年
目的了解肺炎支原体对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耐药现状,提高对耐药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认识和诊治水平。方法对2006年10月至2007年7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儿科病房确诊为肺炎支原体肺炎的110例患儿,从其咽部或鼻咽部获取标本,利用肺炎支原体分离培养技术分离培养肺炎支原体并进行药物敏感试验,筛选耐药株;对24例确诊为耐药肺炎支原体肺炎住院患儿的临床特点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肺炎支原体对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有耐药株产生,110例标本中,分离肺炎支原体阳性株26例,耐药株24例,耐药率占92.31%,发病年龄多为学龄儿童,6~14岁占83.34%。持续发热5d伴刺激性咳嗽的患儿占100.00%,肺部无明显阳性体征。外周血白细胞大多正常(占83.33%),但发热期血沉(83.33%)及C反应蛋白(91.67%)都升高。胸片以一侧大片絮状阴影为多见,右侧12例(50.00%)多于左侧6例(25.00%),双侧6例(25.00%)。19例(79.17%)有肺外合并症,伴有渗出性胸膜炎者3例(12.5%)。阿奇霉素平均疗程9.4d。结论临床应认识到耐药肺炎支原体肺炎的存在;避免不合理使用抗生素。
张忠浩辛德莉刘禧杰王斯李靖侯安存李贵
关键词:肺炎支原体肺炎大环内酯类耐药性
肺炎支原体感染与支气管哮喘的关系被引量:46
2007年
肺炎支原体(MP)感染与支气管哮喘的关系是近年研究的热点之一,MP感染可导致呼吸道慢性炎症,进而导致呼吸道高反应性。MP直接损伤上皮细胞,影响细胞因子、炎症介质及IgE释放,调节黏液分泌;使呼吸道上皮内神经调节机制出现紊乱,对刺激因子呈高反应性。应用大环内酯类药物治疗支气管哮喘也取得一定疗效。本文就二者间关系的研究进展加以综述。
马少杰辛德莉
关键词:支气管哮喘肺炎支原体细胞因子
肺炎支原体对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耐药性及耐药机制研究被引量:61
2008年
目的了解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e,MP)对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耐药情况及耐药机制。方法对370份咽拭子标本进行MP分离培养,应用套式PCR扩增MP种特异16S核蛋白体RNA(16SrRNA)基因对临床分离株进行分子鉴定;通过药物敏感实验测定MP分离株对大环内酯类药物的MIC并筛选出耐药株;设计套式PCR扩增红霉素作用靶位23S核蛋白体RNA(23SrRNA)基因,扩增产物进行全自动DNA测序,测得序列与NCBI已登录的MP标准株M129(登录号)(68422)23SrRNA基因作比对。结果370份临床标本中分离MP50株,分离阳性率为13.5%。50株中敏感株4株,耐药株46株(占92%)。耐药菌株的红霉素、阿奇霉素、交沙霉素MIC值均升高。4株敏感株和肺炎支原体国际标准株FH的23SrRNA基因序列与基因库的MP基因序列相同,46株耐药株的23SrRNA基因发生点突变,41株突变位点在23SrRNAV区中心环的2063位,其中40株发生了A—G的点突变,1株发生了A—c的点突变;另5株突变位点在2064位,A→G。结论MP对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耐药率高,耐药性的分子基础是23SrRNA基因的点突变,其中2063位点突变占主导地位。23SrRNA基因发生点突变的肺炎支原体对红霉素、阿奇霉素及交沙霉素的MIC值均升高。
辛德莉韩旭糜祖煌李靖秦玲魏田力陈小庚刘禧杰侯安存李贵
关键词:大环内酯类微生物敏感性试验核糖体点突变
肺炎支原体基因分型的研究进展
2009年
肺炎支原体(MP)是儿童院内和社区呼吸道感染最常见的病原体之一。目前国内外报道公认,根据MP菌株纠基因序列变化,应用用基因的PCR产物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DNA指纹图谱分析等分子生物学技术可将MP分为Ⅰ型和Ⅱ型,同一型中又可分为不同亚型。对MP型别的了解有助于深入了解MP的生物学特性,对其致病机制和流行病学研究也有一定帮助。该文从MP基因分型的依据、各种应用于分型的分子生物学方法以及国内外分型结果作一综述。
王斯辛德莉
关键词:基因型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