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11YJC630104)
- 作品数:8 被引量:92H指数:4
- 相关作者:李胜陈晓春黄艳王小艳更多>>
- 相关机构:江西财经大学湖南大学宁波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环境科学与工程水利工程政治法律更多>>
- 基于制度分析的跨行政区流域水污染治理绩效优化研究被引量:4
- 2015年
- [目的]从制度是博弈的规则角度分析影响跨行政区流域水污染治理绩效的症结,旨在为提高流域水环境质量提供规则建议。[方法]通过对《环境保护法》、《水法》、《水污染防治法》相关法律条款和水资源管理体制进行分析,以及对中国水环境质量状况进行调查。[结果]条块分割,多头管理,缺乏协调机制的流域管理体制及制度安排已难以适应污水排放量急剧增长和解决日渐频繁的跨区域性流域水污染事件的需要,而环境法制执行力的缺失进一步使嵌入经济和政治双重竞争博弈的地方政府容易采取保护污染企业和转嫁污染等恶性竞争手段,使流域陷入公地悲剧的非理性均衡。[结论]提高跨行政区流域水污染治理绩效需要进一步完善博弈规则设计,提高制度执行力以承诺行动的方式提高中央政策的可信性和有效性,建立"河长制",创新流域产权及完善异地开发补偿制度。
- 李胜
- 关键词:跨行政区流域水污染治理绩效
- 美澳两国典型跨界流域管理的经验及启示被引量:4
- 2013年
- 美国和澳大利亚分别在田纳西河流域和墨累-达令河流域开发的过程中通过颁布专门的流域立法和成立专门的流域管理机构,并不断加强管理过程中的公众参与,改善了流域内的自然生态环境和社会环境,成为流域管理成功的典范,对我国的跨界流域管理工作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参考美国和澳大利亚的流域管理经验,我国应加强流域管理立法,提高和明确流域管理机构的法律地位和职权,加强流域管理机构与流域政府,以及社会公众之间的协调、沟通与合作,增强流域管理中的民主性和科学性,并通过制定具体的行动方案,提高公众参与流域环境保护的认知和实践的积极性,改善我国流域环境生态恶化的局面。
- 李胜黄艳
- 跨行政区流域污染协同治理的实现路径分析被引量:7
- 2016年
- 跨行政区流域污染协同治理是对政府主导型、市场自决型和社区自治型治理体系失灵的回应。协同治理机制不是自发实现的,它受到多方因素的制约,各级各地政府之间的利益冲突、企业社会责任的缺失、社会环境监管能力不强、政府组织结构权力分散和协调能力不强共同构成了跨行政区流域污染协同治理的制约因素。如何克服制约因素带来的负面效应是跨行政区流域污染协同治理能否实现的保障,提出从完善流域生态补偿和区际利益协调、科学设置政府绩效评估指标、强化企业环境污染法律责任追究、健全环境公益诉讼制度和重组流域治理组织结构等方面构建多元主体之间的平衡稳定的协同治理机制。
- 李胜
- 关键词:跨行政区流域污染协同治理
- 基于府际博弈的跨行政区流域水污染治理困境分析被引量:57
- 2011年
- 水资源短缺和水污染是我国面临的重要环境问题。受流域自然整体性和流动性的影响,某一行政区的污染通常可以通过水体向另一个或多个行政区转移。传统理论上,人们认为造成跨行政区流域水污染治理困境的主要原因是经济增长方式、产业结构、环境执法效率和管理体制的障碍。实际上,以上因素难以从根本上解释跨行政区流域水污染的治理困境。文章运用博弈理论对流域污染治理中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之间的信号传递博弈,以及流域上下游地方政府之间的污染治理博弈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区域利益、信息不对称和缺乏激励机制的影响下,地方政府很难真正履行中央政府的治理政策,而污染外部性和利益冲突则使各行政区之间难以达成合作治理,府际博弈的非理性均衡成为跨行政区流域水污染治理困境的深层次原因。鉴于此,跨行政区流域水污染治理必须理解政府的角色和行为,才能找到有效的治理对策。中央政府有必要增强政策威胁的置信度,提高监督和惩治水平,克服地方政府和污染企业达成利益同盟,并通过重复博弈建立行政区之间的流域合作治理机制。
- 李胜陈晓春
- 关键词:跨行政区流域水污染
- 构建跨行政区流域水污染协同治理机制被引量:9
- 2012年
- 受流域自然整体性和河流流动性的影响,流域水污染治理一般都涉及跨行政区问题。笔者分析了当前我国跨行政区流域水污染治理的困境,进而指出,流域管理体制不科学、地方政府之间存在恶性竞争、环境执法有效性不足、治理主体之间权利与信息不对称是跨行政区流域水污染协同治理的最大障碍。对于如何构建跨行政区流域水污染协同治理机制,笔者提出5点建议:完善法律法规,增强主管部门执行力;实行"河长制",加大行政问责力度;实行异地开发补偿,促进上下游地区激励相容;鼓励公民参与,完善环境公益诉讼制度;创新流域产权制度,克服污染治理的外部性。
- 李胜
- 关键词:跨行政区流域水污染
- 跨行政区流域水污染治理:基于政策博弈的分析被引量:9
- 2016年
- 跨行政区流域水污染政策博弈模型表明:地方政府对环保部门的环境执法有重要影响,在区域利益冲突、信息不对称和缺乏激励机制的情况下,地方政府很难真正执行中央政府的治理政策;如果中央政府加大对地方政府的问责力度,可能使地方政府面临巨大的经济发展压力而不得不对本行政区的污染进行治理。为实现跨行政区流域水污染的良好治理,有必要对条块分割的环境管理体制进行调整,改变地方政府的利益偏好,通过采取承诺行动提高中央政府的政策效率和置信度,建立跨行政区流域水污染协同治理机制实现流域生态质量改善的政策目标。
- 李胜
- 关键词:跨行政区流域水污染政策博弈
- 流域跨界污染协同治理:理论逻辑与政策取向被引量:3
- 2012年
- 协同治理致力于寻求在公共事务治理中,政府、企业和社会之间如何合作的问题,是对以国家或市场为主的单向治理模式的反思,也是对建立更为有效的流域污染治理体制的回应。然而,流域跨界污染协同治理机制不会自动建立起来,它需要能够在实现集体理性的同时满足流域各级政府和社会个体理性的制度安排,实现激励相容和参与约束。因此,在流域跨界污染协同治理的政策取向中,有必要增进协同治理的共容利益和社会资本,并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促进政府和非政府组织间的合作。
- 李胜王小艳
- 关键词:流域跨界污染协同治理
- 公共资源利他合作治理及其制度完善被引量:1
- 2016年
- 公地悲剧、囚徒困境和集体行动理论揭示了公共资源使用中个体理性而集体非理性的悖论。在利己主义的背景下,传统理论提供了国家集权管理、私有化或自主治理三种解决方案,并认为无限重复博弈关系是公共资源合作治理的必要条件。然而,传统理论把利己性作为人的唯一本性作为理论分析的基础并不符合人性是复杂而丰富的事实,利他行为的普遍存在为公共资源的合作治理提供了可能。文章在分析四种公共资源利他合作治理行为的基础上,通过引入公共资源利他——合作治理博弈模型,证明了人们有可能通过完善制度及规则促进利他合作和避免公共资源的公地悲剧。
- 李胜
- 关键词:复合型管理人才德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