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哈尔滨市科委青年科技创新人才基金

作品数:14 被引量:139H指数:4
相关作者:曲波金世柱仝甲钊王蓓蓓姜海燕更多>>
相关机构: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黑龙江省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博士科研启动基金黑龙江省卫生厅科研项目黑龙江省青年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4篇医药卫生
  • 2篇生物学

主题

  • 7篇细胞
  • 5篇干细胞
  • 3篇炎症
  • 3篇炎症性
  • 3篇炎症性肠病
  • 3篇胰腺
  • 3篇食管
  • 3篇骨髓
  • 3篇肠病
  • 2篇胰腺炎
  • 2篇食管癌
  • 2篇晚期
  • 2篇晚期食管
  • 2篇晚期食管癌
  • 2篇细胞移植
  • 2篇腺炎
  • 2篇间充质
  • 2篇间充质干细胞
  • 2篇功能性消化不...
  • 2篇骨髓间充质

机构

  • 13篇哈尔滨医科大...
  • 2篇哈尔滨医科大...
  • 2篇黑龙江省医院
  • 1篇哈尔滨医科大...
  • 1篇齐齐哈尔医学...
  • 1篇哈尔滨医科大...

作者

  • 11篇曲波
  • 8篇金世柱
  • 6篇仝甲钊
  • 4篇王蓓蓓
  • 2篇岳子勇
  • 2篇祝芳
  • 2篇王耀明
  • 2篇宋春雨
  • 2篇姜海燕
  • 1篇席宏杰
  • 1篇李爱民
  • 1篇李霞
  • 1篇芦树军
  • 1篇姜维良
  • 1篇崔亚利
  • 1篇戚思华
  • 1篇刘冬冬
  • 1篇沈永斌
  • 1篇姜海燕
  • 1篇孙占峰

传媒

  • 5篇世界华人消化...
  • 5篇胃肠病学和肝...
  • 2篇哈尔滨医科大...
  • 1篇中华麻醉学杂...
  • 1篇中华胰腺病杂...

年份

  • 1篇2014
  • 9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09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肠道干细胞与炎症性肠病的关系被引量:2
2013年
炎症性肠病(IBD)包括克罗恩病(CD)和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一类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明确的肠道慢性非特异性疾病。近年来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找到彻底治愈的方法。肠道干细胞是成体干细胞的一种,主要分布在肠道的隐窝,其在修复损伤的黏膜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就肠道干细胞与IBD的关系作一概述。
祝芳曲波金世柱连丽莹
关键词:炎症性肠病肠道干细胞分子调控
异位胰腺诊断及其治疗的研究进展被引量:6
2013年
一、异位胰腺的发生机制及其临床特征 1.异位胰腺的定义及其发生机制:异位胰腺(heterotopic pancreas)又被称为迷走胰腺或胰腺异位,是在胰腺本身以外生长的与正常胰腺组织无解剖及血管联系的孤立胰腺组织[1],它可发生于消化道的任何部位,其中以胃、十二指肠最为常见,空肠次之,此外也见于回肠、Meckel憩室、胆囊、肠系膜、大网膜、横结肠、肝、脾等处[2].目前对异位胰腺的发生机制有几种不同的看法,为大家普遍接受的一种机制[3]是在胚胎时期正常的胰腺组织从原始肠基中的胰芽发展成形的过程中,有部分胰芽残留在肠壁内,残留下来的胰芽组织随着胃肠道的发展从而演变为异位胰腺组织;另一种理论认为胚胎时期胰腺组织从内胚层演变的过程中,有部分发育为胰腺组织的内胚层遗留在胃肠道黏膜下层,从而发展为异位胰腺.
仝甲钊曲波曲永军李清竹
关键词:异位胰腺组织正常胰腺组织MECKEL憩室十二指肠胃肠道
晚期食管癌短距离放射治疗的研究进展及应用
2013年
放疗是治疗食管癌的常用方法之一,尤其对于中晚期及不能耐受手术的食管癌患者来说。放疗能起到杀灭肿瘤细胞、缓解局部症状、延缓疾病进展的作用。然而,放疗所带来的一系列并发症无疑给治疗过程带来了巨大的难题。近年来,旨在减少放疗并发症问题的食管癌短距离放射治疗逐渐增多,且随着新型放射源的研发,短距离放射治疗的技艺也日渐成熟。本文就晚期食管癌短距离放射治疗的研究进展及应用作一综述。
仝甲钊曲波王耀明金世柱
关键词:晚期食管癌
地氟醚对大鼠顶叶皮层神经元延迟整流钾电流的影响
2011年
目的探讨地氟醚对大鼠顶叶皮层神经元延迟整流钾电流(Ik)的影响。方法采用酶消化法急性分离Wistar大鼠顶叶皮层神经元,接种于培养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培养皿随机分为3组(n=10),不同浓度地氟醚组(D1-3组),在培养皿中加入含0.3mmol/L(D1组)、0.6mmol/L(D2组)、0.9mmol/L(D3组)地氟醚的细胞外液灌流液。于地氟醚给药前、给药后1min时采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顶叶皮层神经元Ik,计算Ik抑制率,绘制0.6mmol/L地氟醚作用下顶叶皮层神经元Ik的电流一电压曲线、激活曲线和失活曲线。结果与给药前比较,各组给药后顶叶皮层神经元Ik降低(P〈0.01);地氟醚对顶叶皮层神经元Ik的抑制作用呈浓度依赖性(P〈0.01);0.6mmol/L地氟醚给药后顶叶皮层神经元Ik的电流.电压曲线下移,但曲线形状和阈电位没有改变;与给药前比较,0.6mmol/L地氟醚给药后Ik的激活和失活曲线的半数激活电压和曲线斜率因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地氟醚对大鼠顶叶皮层神经元延迟整流钾通道具有抑制作用,且呈浓度依赖性,而对其激活和失活速率无影响,提示地氟醚对延迟整流钾通道的抑制作用并不是通过改变该通道的兴奋性而实现的,可能与其他原因有关。
宋春雨芦树军席宏杰戚思华李爱民陶涛岳子勇
关键词:钾通道顶叶神经元地氟醚
地氟烷对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海马神经细胞超微结构及凋亡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探讨临床浓度地氟烷预处理对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行为学、海马神经细胞超微结构及对凋亡相关基因bc l-2、bax表达的影响。方法72只W 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3组(n=24),各组动物在不同时间点(再灌注后6 h、24 h和48 h)观察各项指标。对照组为假手术组;缺血组采用双侧颈总动脉夹闭+全身低血压法(MAP=40 mmHg±5 mmHg)制成脑缺血模型;地氟烷组在脑缺血前吸入1.0 MAC地氟烷1 h。实验过程中监测血压、心率、血气各项指标。各组动物手术后重置笼中自由饮食。分别在6 h、24 h和48 h进行动物行为学评分;之后10%多聚甲醛心脏灌洗,断头取脑,透射电镜观察海马区神经细胞超微结构的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凋亡相关基因bc l-2、bax在海马CA1区表达的动态变化。结果神经行为学评价显示,地氟烷组动物在缺血再灌注后各时间点的行为学表现优于缺血组(P<0.05);透射电镜结果显示地氟烷预处理可以改善神经细胞超微结构的改变;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地氟烷组动物在各时间点促凋亡基因bax的表达低于缺血组(P<0.05);抗凋亡基因bc l-2的表达高于缺血组(P<0.05)。结论1.0 MAC地氟烷预处理对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一定程度的保护作用,其机制与调控凋亡相关基因bc l-2、bax的表达有关。
宋春雨高伟刘富田华岳子勇刘冬冬王楠席庞杰
关键词:地氟烷脑保护超微结构
人参皂甙在炎症性肠病中的作用被引量:1
2014年
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主要包括克罗恩病和溃疡性结肠炎,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明确.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找到彻底治愈的方法.近几年通过对人参皂甙的不断研究,发现其具有抗炎和促进细胞增殖的作用.本文就人参皂甙在IBD治疗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祝芳李清竹金世柱曲波
关键词:炎症性肠病人参皂甙抗炎细胞增殖
移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胰腺炎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13年
急性重症胰腺炎(severeacute pancreatitis,SAP)起病急,发病重,早期可致患者死亡,死亡率大约为20%-40%,急性胰腺炎主要是由胆石症和过度饮酒引起的,药物、毒素、感染、创伤、局部缺血、解剖异常、高钙血症、高脂血症、免疫疾病均可引起急性胰腺炎,但少见.尽管对于急性重症胰腺炎的诊治已经有了革命性的进步,但其死亡率仍较高.目前,对于急性重症胰腺炎的治疗方法多偏重于以抑制胰酶分泌、防止多个器官继发损害为主的原则,而对于胰腺本身功能恢复治疗的关注研究较少.因此,利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对急性重症胰腺炎的研究有广泛的研究前景和较为重大的临床意义.
李霞曲波金世柱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重症胰腺炎
干细胞移植治疗食管放射性损伤的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12年
干细胞移植后能够在食管放射性损伤处表达和分化,在不久的将来或许能为上消化道损伤的治疗与食管获得性疾病提供一个有用的细胞资源。为了深入认识干细胞在食管放射性损伤修复中的作用,从而为干细胞移植治疗食管放射性损伤提供研究依据。本文就干细胞的特性及干细胞在食管放射性损伤修复中的作用作一概述。
仝甲钊曲波金世柱
关键词:干细胞食管放射性损伤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急性胰腺炎的研究现状被引量:1
2012年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是一种具有自我更新能力和多向分化潜能的细胞。在急性胰腺炎发病过程中,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以到达损伤的胰腺组织,分化为胰腺干细胞,对损伤的胰腺进行修复。本文将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急性胰腺炎的损伤修复进程中的作用作一概述。
王蓓蓓曲波金世柱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急性胰腺炎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发病机制被引量:88
2013年
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是临床上最常见的一种功能性胃肠病,且其具有慢性、复发性、难以缓解性,因而不仅明显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而且也造成了相当高的医疗费用支出.而FD疾病具体的发病机制一直是困扰众多学者的难题.目前多数学者认为胃动力异常、内脏高敏感性、社会心理学因素、幽门螺杆菌、遗传、过度的胃酸分泌、环境、饮食及生活方式与FD的发生有关,且脑-肠轴、自主神经系统和胃肠激素在其中可能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旨在对近年来有关FD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并对其中可能存在的潜在联系做一分析.
仝甲钊曲波王蓓蓓白梅
关键词:功能性消化不良发病机制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