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571929)
- 作品数:9 被引量:11H指数:2
- 相关作者:杨松林邓辰亮郑江红张世新万伟东更多>>
- 相关机构: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东南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针对SP1的圈套寡脱氧核苷酸抑制NIH_3T_3细胞活力和Ⅲα_1胶原基因表达的研究
- 2008年
- 目的:研究针对转录因子SP1的圈套寡脱氧核苷酸(Decoy-Oligodeoxynucleotide,Decoy-ODN)对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NIH3T3)的活力和Ⅲα1胶原基因表达的影响,探讨圈套寡脱氧核苷酸用于病理性瘢痕基因治疗的可能性及机理。方法:设计合成针对SP1的特异性哑铃形Decoy-ODN。用阳离子脂质体转染NIH3T3细胞。分别用流式细胞仪检测ODN转染效率,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ODN在细胞中的分布,电泳迁移率变动分析(electrophoretic mobility shift assay,EMSA)验证ODN与SP1的特异性结合。用WST-8检测ODN对细胞活力的影响。用RT-PCR检测ODN对细胞胶原基因表达的抑制作用。结果:分别转染25nM、50nM、100nM、150nM SP1 Decoy-ODN,48h后,细胞活力依次为0.9331±0.0203、0.7479±0.0868、0.577±0.0347、0.4703±0.0147;转染100nMSP1Decoy-ODN可明显抑制Ⅲα1胶原mRNA的表达(P<0.01),抑制效果达60%。结论:Decoy-ODN可以通过拮抗核转录因子SP1的活性而抑制NIH3T3细胞的活力和Ⅲα1胶原基因的表达。
- 张世新杨松林万伟东史毅邓辰亮金由辛
- 关键词:转录因子SP1细胞活力
- SP1在增生性瘢痕组织中表达的研究
- 2007年
- 目的通过比较人增生性瘢痕与正常皮肤组织基因转录SP1表达水平,研究增生性瘢痕中SP1表达所发生的改变,并探讨其意义。方法收集增生性瘢痕组织及正常皮肤组织,应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SP1mRNA在正常皮肤和增生性瘢痕组织中的表达。结果样品与内参照物基因组拷贝数的比值为(SP1/GAPDH×100%),增生性瘢痕组为(252.66±145.91)%,正常皮肤组为(3.90±3.45)%,相差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荧光定量PCR方法可对细胞内SP1进行较准确的测定,方法简便且敏感。增生性瘢痕组织中SP1的高表达可能是瘢痕增生的重要因素。
- 郑江红万伟东邓辰亮高云张世新杨松林
- 关键词:增生性瘢痕转录因子基因
- 增生性瘢痕组织中AP1表达意义的初步研究
- 2008年
- 目的通过比较人增生性瘢痕与正常皮肤组织中AP1基因表达水平,研究AP1基因在增生性瘢痕中发生的表达改变,并探讨其意义。方法分别收集正常皮肤及增生性瘢痕组织,应用RT-PCR方法检测AP1 mRNA在正常皮肤和增生性瘢痕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应用Western-blot技术比较AP1蛋白质在正常皮肤和增生性瘢痕组织中的表达差异。结果AP1 mRNA在正常皮肤和增生性瘢痕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显著(p<0.05)。AP1蛋白质在增生性瘢痕组织中的表达高于正常皮肤,二者差异显著(p<0.05)。结论增生性瘢痕组织中AP1 mRNA及蛋白质都存在着明显的高表达,这种变化的原因还需进一步研究。
- 万伟东杨松林邓辰亮高云张世新郑江红
- 关键词:增生性瘢痕转录因子
- 转染NF-1基因对人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胶原表达的影响
- 2009年
- 目的探讨重组NF1基因转染人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的可行性,以及转染NF1基因对细胞增殖速率和Ⅰ、Ⅲ型胶原合成的影响。方法体外重组NF1基因,借助真核表达载体系统,转入体外培养的人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通过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报告基因表达,并确定细胞转染效率。应用Real time PCR法比较转染前后NF1 mRNA及Ⅰ、Ⅲ型胶原mRNA的表达;采用CCK-8比色法,比较转染细胞与未转染细胞增殖状况。结果基因转染后,约50%的被转染细胞表达绿色荧光;NF1 mRNA在转染组、转染空载体组、未转染组细胞中的表达分别为:7.27±1.16、2.01±0.38、1.87±0.29,转染组NF1 mRNA相对表达量较未转染组和转染空载体组明显增高(P<0.01,n=5);Ⅰ、Ⅲ型胶原mRNA在转染组、转染空载体组、未转染组细胞中的表达分别为:3.01±0.48和2.05±0.25、0.89±0.18和0.94±0.16、0.99±0.11和0.92±0.19;转染组Ⅰ、Ⅲ型胶原mRNA相对表达量较未转染组和转染空载体组均明显增高(P<0.01,n=5)。结论瘢痕成纤维细胞可作为NF1转染的靶细胞,NF1基因可能是导致瘢痕异常增生的重要基因。
- 郑江红邓辰亮丁志茅广宇杨松林
- 关键词:转染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
- AcSDKP对正常人真皮成纤维细胞表达TGF-β1的影响被引量:1
- 2009年
- 目的探讨N-乙酰基-丝氨酰-天冬氨酰-赖氨酰-脯氨酸(AcSDKP)对真皮成纤维细胞表达TGF-β1的影响。方法对人皮肤成纤维细胞原代培养及鉴定后,给予不同浓度AcSDKP(10-7mol/L、10-8mol/L、10-9mol/L、10-10mol/L、10-11mol/L)干预,设立空白对照组。WST-8法检测人皮肤成纤维细胞增殖;RT-PCR技术检测人皮肤成纤维细胞TGF-β1mRNA表达;酶联免疫法检测培养细胞上清液TGF-β1含量。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各浓度组对成纤维细胞的增殖都有抑制作用,其中10-10mol/LAcSDKP抑制成纤维细胞增殖作用最强;10-7mol/L、10-8mol/L、10-9mol/L、10-10mol/LAcSDKP对TGF-β1mRNA表达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且各浓度组间的抑制作用无差异;10-8mol/L、10-9mol/L、10-10mol/LAcSDKP可使培养上清液中的TGF-β1显著减少,各浓度组间差异无显著性。结论AcSDKP能够抑制人皮肤成纤维细胞增殖及TGF-β1的生成,有望成为病理性瘢痕防治的新方法。
- 邓智明赵喜彬郑江红邓辰亮丁志茅广宇王惠东杨松林
- 关键词:真皮成纤维细胞转化生长因子-Β1
- 转染Sp1基因对人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胶原表达的影响被引量:4
- 2009年
- 目的探讨重组Sp1基因转染人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的可行性,以及转染Sp1基因对细胞增殖速率和Ⅰ、Ⅲ型胶原合成的影响。方法体外重组Sp1基因,借助真核表达载体系统,转入体外培养的人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通过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报告基因表达,并确定细胞转染效率。应用Real-timePCR法比较转染前后Sp1 mRNA及Ⅰ、Ⅲ型胶原mRNA的表达;采用CCK8比色法,比较转染细胞与未转染细胞增殖状况。结果基因转染后,约30%的被转染细胞表达绿色荧光;Sp1 mRNA在转染组、转染空载体组、未转染组细胞中的表达分别为:5.26±0.76、1.08±0.18、1.09±0.15,转染组Sp1 mRNA相对表达量较未转染组和转染空载体组明显增高(P〈0.01,n=5);Ⅰ、Ⅲ型胶原mRNA在转染组、转染空载体组、未转染组细胞中的表达分别为:2.49±0.40、1.88±0.30,0.96±0.18、0.95±0.18,0.97±0.15、0.93±0.13,转染组Ⅰ、Ⅲ型胶原mRNA相对表达量较未转染组和转染空载体组均明显增高(P〈0.01,n=5)。结论瘢痕成纤维细胞可作为Sp1转染的靶细胞,Sp1基因可能是导致瘢痕异常增生的重要基因。
- 杨松林万伟东郑江红张世新高云邓辰亮
- 关键词:转录因子转染瘢痕成纤维细胞
- Brg1在细胞重编程中作用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 2011年
- Brg1是染色质重塑复合物的重要组成成分,参与染色质重塑过程,同时可以大大提高细胞重编程的效率。本文就Brg1介导的染色质重塑复合物在细胞增殖和分化过程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 屈悦邓辰亮郑江红
- 关键词:诱导性多潜能干细胞染色质重塑重编程
- NF-1在瘢痕疙瘩中表达的研究被引量:2
- 2009年
- 目的:通过比较人瘢痕疙瘩与正常皮肤组织中NF-1(nulear factor 1)在mRNA水平的表达量,来研究该基因在瘢痕疙瘩中发生的变化,并探讨其意义。方法:收集了3例正常皮肤标本和3例瘢痕疙瘩标本,用荧光定量PCR分别检测两种组织中NF-1在mRNA水平的表达量。结果:正常皮肤组和瘢痕疙瘩组中NF-1在mRNA水平的表达差异显著(P<0.05),正常皮肤组中NF-1的表达量是瘢痕疙瘩组的35倍。结论:NF-1mRNA的高表达可能与瘢痕疙瘩疙瘩的发生相关,具体机制尚需进一步研究。
- 王惠东郑江红邓辰亮宋楠吴娟娟张世新丁志茅广宇葛岚赵喜彬杨松林
- 关键词:瘢痕疙瘩转录因子
- 增生性瘢痕与瘢痕疙瘩致病相关基因的研究进展被引量:3
- 2008年
- 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是皮肤损伤后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MC)分泌过度和降解减少导致胶原等成分异常沉积所致的病理状态。黄种人和黑种人发病率较高,达4%~16%。近年来研究表明,基因的改变在创伤修复和瘢痕形成过程中起非常重要的作用。Satish等用Affymetrix U133a基因芯片检测瘢痕疙瘩中FB,
- 王惠东杨松林
- 关键词:致病相关基因增生性瘢痕瘢痕疙瘩基因芯片检测皮肤损伤病理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