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河北省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计划项目(10393912D)

作品数:7 被引量:24H指数:3
相关作者:贾银锁马春红及增发王立安崔四平更多>>
相关机构: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河北师范大学唐山师范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项目河北省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计划项目引进国际先进农业科技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0篇农业科学
  • 1篇化学工程

主题

  • 7篇玉米
  • 4篇蛋白玉米
  • 4篇优质蛋白
  • 4篇优质蛋白玉米
  • 4篇种质
  • 4篇白玉米
  • 3篇凋亡
  • 3篇毒素诱导
  • 3篇种质资源
  • 3篇细胞
  • 3篇细胞凋亡
  • 2篇原生质
  • 2篇原生质体
  • 2篇质体
  • 2篇生物反应
  • 2篇生物反应器
  • 2篇反应器
  • 2篇产氢
  • 1篇电泳
  • 1篇毒素

机构

  • 11篇河北省农林科...
  • 5篇河北师范大学
  • 1篇唐山师范学院
  • 1篇中国科学院遗...

作者

  • 10篇马春红
  • 7篇贾银锁
  • 6篇及增发
  • 5篇李运朝
  • 4篇王立安
  • 3篇李晓煜
  • 3篇董文琦
  • 3篇崔四平
  • 3篇刘旭
  • 2篇何晓棣
  • 2篇李秀丽
  • 2篇吴哲
  • 1篇曾孟潜
  • 1篇侯升林
  • 1篇张红心
  • 1篇郑秋玲
  • 1篇李良英

传媒

  • 3篇河北农业科学
  • 1篇华北农学报
  • 1篇华中农业大学...
  • 1篇作物杂志
  • 1篇云南农业大学...
  • 1篇植保科技创新...

年份

  • 1篇2013
  • 2篇2012
  • 6篇2011
  • 2篇2010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生物质能源研究进展与前景展望被引量:10
2011年
阐述了生物能源研究特点、农业资源利用现状及国内外生物能源研究进展,重点介绍了河北省植物转基因中心进行的利用农作物秸秆厌氧发酵制取氢气和生物质合成油的技术研究。生物质能源可以缓解能源压力问题。为此,对生物能源研究的意义进行了进一步阐述,并对未来生物质能源的研究作了探讨和展望。
马春红李运朝刘旭及增发李晓煜何晓棣崔四平王立安贾银锁
关键词:生物质生物能源
南非优质蛋白玉米品种比较试验初报被引量:4
2010年
对从南非引进的24份优质蛋白玉米材料进行了初步试种,并比较了配制的特征特性、植株性状、籽粒品质和产量。结果显示:(1)南非22号较对照农大108增产44.4%,差异达极显著水平,且株型紧凑、叶片上冲、株高1.9 m、健壮抗病、根系发达,籽粒粗蛋白质含量(达10.85%)和赖氨酸含量(达0.38%)均高于对照;南非9号增产37.5%,南非3号增产11.2%,但籽粒赖氨酸含量均低于对照。(2)在24个南非品种中,有14个品种籽粒赖氨酸含量高于农大108,其中,南非2号和5号含量达0.4%以上;南非22号和23号籽粒粗蛋白含量均高达10%以上。(3)南非品种普遍根系发达,茎秆坚韧抗倒;有的抗病、抗逆性强,有的植株高大,可能选育出优质青贮品种与种质资源。
马春红李运朝及增发吴哲崔四平贾银锁
关键词:优质蛋白玉米生育期抗病性
南非玉米种质资源的引进及其利用被引量:2
2012年
从南非引入24份玉米种质资源进行初步试种,结果表明:南非22号比对照农大108增产44.4%,子粒赖氨酸含量比对照略高;南非9号比对照增产37.5%,但子粒赖氨酸含量比对照低5.6%;南非3号增产11.2%。南非2号与5号的子粒赖氨酸含量分别比对照高10.3%与8.6%,达极显著水平,其他12个品种子粒赖氨酸含量也均超过了对照。通过南、北方4个生长季节的试种、产比与选育,已获得各类优株穗选资源共计300个穗,丰富了当地种质资源。
马春红李运朝及增发李晓煜李良英甄占萍崔四平贾银锁
关键词:种质资源优质蛋白玉米赖氨酸
HMC毒素诱导Mo17叶片细胞凋亡的核酸电泳检测
玉米小斑病是世界普遍发生的严重病害之一。玉米雄性不育细胞质分为T、C、S 3个类型。1988年魏建昆等首次报道了中国存在寄主专化性玉米小斑病菌C小种,引起国内外高度重视。早期研究结果认为,寄主选择性毒素,亦称寄主专化性毒...
马春红及增发李晓煜甄占萍李秀丽贾银锁
关键词:细胞凋亡琼脂糖凝胶电泳
文献传递
利用甜高粱秸秆厌氧发酵制氢的研究被引量:5
2013年
在厌氧情况下从牛胃里提取的厌氧菌种——肺炎克氏杆菌,在用蔗糖作为诱导物质的条件下,保持一定温度和pH值,在自行研发制造的厌氧流化床生物反应器中,利用甜高粱秸秆厌氧发酵产生氢气。结果表明,该细菌不仅有产氢能力,还能在反应器中吸附的活性炭上形成白色细菌颗粒。当细菌颗粒形成之后,在保持液压恒定的情况下,反应进行3 d之后,细菌会在蔗糖的诱导作用下,利用甜高粱秸秆产生氢气。肺炎克氏杆菌的最佳生长代时为10 h,产氢温度和pH值分别为37℃和6.0。反应过程中液压恒定时间由9.3 h维持14 d之后降低为4.6 h,试验证明,细菌利用甜高粱秸秆阶段的氢气产量明显高于直接利用蔗糖阶段的氢气产量,整个实验过程中氢气含量最高达到28%。
刘旭马春红及增发何晓棣吴哲侯升林王立安贾银锁
关键词:发酵生物反应器产氢
HMC毒素诱导玉米专效寄主原生质体细胞凋亡的检测被引量:2
2012年
以2对同核异质玉米B37和Mo17叶片的原生质体为试材,并将原生质体随机分为4组,HMC毒素质量浓度分别为0、50、100、150μg/mL,处理时间分别为1、3、6h。采用吖啶橙(AO)与溴化乙啶(EB)荧光复染的方法进行检测,观察处理后原生质体的凋亡特征及细胞凋亡率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HMC毒素处理玉米原生质体后发生细胞凋亡,并出现凋亡小体、染色质边集或环状染色质等凋亡特征;经不同浓度HMC毒素处理B37和Mo17玉米原生质体,CB37的最大凋亡率为10.80%,NB37为4.90%,CMo17为21.00%,NMo17为8.83%;HMC毒素对2种基因型的C、N细胞质所测结果一致,均为C细胞质对毒素敏感,先出现细胞凋亡,N细胞质出现细胞凋亡的时间相对较晚;C、N之间的细胞凋亡率差异显著,且前者高于后者。当毒素浓度不变时,细胞凋亡率随毒素处理时间的延长而递增;当处理时间不变时,细胞凋亡率随毒素浓度的增加而上升。
马春红李秀丽张红心董文琦戴志刚王立安贾银锁
关键词:玉米小斑病菌C小种毒素原生质体细胞凋亡
HMC毒素诱导玉米同核异质B37原生质体细胞凋亡的检测被引量:1
2011年
以B37-C和B37-N的玉米原生质体和叶片为试材,研究HMC毒素对两种同核异质玉米B37细胞凋亡的诱导作用。经Hoechst33258荧光染色表明:HMC毒素处理后的玉米原生质体均出现细胞凋亡现象,在荧光显微镜下可观察到凋亡小体、染色质边集或环状染色质等凋亡特征。原生质体的细胞凋亡率,B37的C细胞质显著高于N细胞质玉米,且凋亡率随处理浓度和处理时间的增加而上升。用HMC毒素处理玉米叶片,明显出现DNA-ladder现象时所需的毒素浓度C、N两种细胞质均为200μg/mL;但C细胞质所需的时间为6 h,而N细胞质则需9 h。用荧光显微观察与凝胶电泳分析所获得的结果一致,均表现出C细胞质对毒素较为敏感,先出现细胞凋亡;N细胞质对毒素的敏感性低于C细胞质,出现细胞凋亡的时间较晚。
马春红李秀丽董文琦及增发李晓煜戴志刚王立安贾银锁
关键词:细胞凋亡
利用农林废弃物发酵产氢的研究
一直以来,人类都是以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天然能源为主要能源,但是世界储量和污染等问题使人们迫不及待的寻找其他高效洁净的能源,所以氢气应运而生。氢气作为能源有燃烧热值高、产物是水,不会污染环境等优点,是一种较理想的二次能源...
刘旭马春红李晓煜何晓棣甄占萍吴哲王立安贾银锁
关键词:农林废弃物厌氧菌生物反应器秸秆氢气
文献传递
玉米新种质改良群体的细胞渗透势研究被引量:1
2010年
采用2个与我国常用种质亲缘关系远的新优势种质群,即选用36份新种质合成了新的相互轮回选择的新优势群体(NRRSPⅠC0、NRRSPⅡC0)及常规的6个优势群,利用渗透势评价该群体,并与我国常用玉米种质类群进行比较,明确其适应环境的能力。结果表明:Tan-Hz C5抗旱性最强,Reid C2抗旱性最弱,新优势种质群NRRSPIC0和NRRSPⅡC0抗旱性趋于中间。
郑秋玲马春红董文琦贾银锁曾孟潜
关键词:玉米渗透势
南非玉米品种种植及栽培技术
对从南非引进的玉米资源24份材料进行了初步试种,结果表明:南非22号、南非9号比对照增产44.44%、37.47%,但籽粒赖氨酸含量低5.8%、5.6%;南非3号增产1 1.23%,且赖氨酸含量高3.6%。南非2号与5号...
马春红李运朝及增发李晓煜李良英甄占萍崔四平贾银锁
关键词:优质蛋白玉米种质资源
文献传递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