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KZCX1-SW-12)

作品数:118 被引量:2,864H指数:33
相关作者:秦伯强刘正文朱广伟张运林陈伟民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南京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天文地球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18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领域

  • 85篇环境科学与工...
  • 21篇生物学
  • 18篇天文地球
  • 5篇农业科学
  • 4篇水利工程
  • 2篇经济管理
  • 1篇矿业工程
  • 1篇建筑科学
  • 1篇社会学

主题

  • 40篇太湖
  • 25篇湖泊
  • 25篇沉积物
  • 18篇营养化
  • 18篇富营养化
  • 12篇水生
  • 12篇
  • 11篇巢湖
  • 10篇水体
  • 10篇浅水湖泊
  • 9篇生态
  • 8篇悬浮物
  • 8篇水生植物
  • 7篇营养盐
  • 7篇群落
  • 7篇浮游
  • 6篇氮磷
  • 6篇水华
  • 6篇水质
  • 5篇植被

机构

  • 107篇中国科学院
  • 15篇中国科学院生...
  • 9篇南京大学
  • 6篇暨南大学
  • 5篇仲恺农业技术...
  • 5篇中国科学院研...
  • 4篇河海大学
  • 4篇华东师范大学
  • 4篇华中农业大学
  • 4篇上海立信会计...
  • 4篇徐州工程学院
  • 3篇华中科技大学
  • 3篇浙江大学
  • 3篇中国矿业大学
  • 3篇南京信息工程...
  • 2篇解放军理工大...
  • 2篇南京农业大学
  • 2篇天津师范大学
  • 1篇安徽农业大学
  • 1篇华北水利水电...

作者

  • 26篇秦伯强
  • 20篇刘正文
  • 18篇朱广伟
  • 17篇张运林
  • 14篇陈伟民
  • 11篇尹澄清
  • 8篇冯伟松
  • 8篇杨顶田
  • 8篇范成新
  • 8篇王洪君
  • 8篇谢平
  • 7篇高光
  • 7篇张路
  • 7篇雷泽湘
  • 7篇罗潋葱
  • 6篇周志华
  • 6篇刘丛强
  • 6篇潘宏凯
  • 6篇王为东
  • 6篇刘永定

传媒

  • 14篇中国科学:地...
  • 12篇湖泊科学
  • 6篇环境科学学报
  • 6篇环境科学
  • 5篇生态学报
  • 5篇中国环境科学
  • 5篇武汉植物学研...
  • 5篇农业环境科学...
  • 4篇长江流域资源...
  • 4篇生态环境
  • 3篇应用与环境生...
  • 3篇应用生态学报
  • 3篇生态科学
  • 2篇海洋湖沼通报
  • 2篇地球科学进展
  • 2篇中国给水排水
  • 2篇环境化学
  • 2篇第四纪研究
  • 2篇矿物岩石地球...
  • 2篇湿地科学

年份

  • 1篇2015
  • 1篇2009
  • 6篇2008
  • 18篇2007
  • 30篇2006
  • 39篇2005
  • 16篇2004
  • 12篇2003
  • 1篇2002
1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水源地城镇的产业生态化建设—以苏州市相城区阳澄湖镇为例
以阳澄湖镇为实例,基于对阳澄湖镇社会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矛盾的分析,提出水源地城镇加快发展、解决“三农”问题与实现“两个率先”的生态建设方案,即在保护水环境的前提下沿产业生态化方向发展。具体有以下措施:①建设以“水、绿”为...
黄群芳董雅文张运林
关键词:水源保护产业生态化
巢湖沉积物δ^(13)C_(org)和δ^(15)N记录的生态环境演化过程被引量:38
2007年
通过对巢湖2处柱状沉积物样品中δ13Corg、δ15N、C/N比值、TOC和TN含量的测定,分析了近百年来巢湖沉积物有机质的来源,探讨受人类活动影响的湖泊生产力变化和富营养化过程.结果表明,巢湖沉积物有机质的主要来源是水生藻类,陆生有机质的输入量较少,但是城市污染物的输入与农业面源污染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巢湖沉积物剖面上,δ13Corg、δ15N、TOC和TN含量变化按沉积深度可以明显划分为2个阶段:①10 cm以下,H3点δ13Corg波动在-21.74‰^-19.34‰的范围内,其余数据表现相对平缓,湖泊内的生物物种是固氮植物和非固氮植物共存,2个采样点具有不同的湖泊营养化进程;②10 cm至表层段,2个剖面的δ13Corg迅速减小,δ15N、TOC和TN则是显著增大,巢湖闸的建成使得内源营养物质快速积累,湖泊初始生产力水平迅速提高,富营养化加剧.
周志华刘丛强李军朱兆洲
关键词:巢湖沉积物有机碳同位素氮同位素沉积环境
太湖湖滨带秋、冬季CH_4排放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初步研究被引量:12
2006年
2003年9月至2004年2月期间,在太湖北部的梅梁湾湖区,采用原位静态暗箱方法。沿水体至陆地方向对两种典型湖滨带进行了CH4的近地(水)表面浓度体积分数和CH4排放通量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观测期间的富营养化湖泊湖滨带是CH4的排放源,其近地(水)表面的CH4体积分数变化范围为1.889×10^-6 ~14.151×10^-6,高于大气背景的CH4体积分数(1.745×10^-6)。研究区中,有植被的水向辐射区CH4体积分数最高,为(13.208±1.333)×10-^6。观测期间,研究区的CH4排放通量变化在-179~83344μg/(m^2·h)之间,秋、冬季CH4排放通量的平均值分别为(10530±22030)μg/(m^2·h)和(106±354)μg/(m^2·h)。在有植被的湖滨带,CH4排放通量具有明显的空问梯度变化,CH4排放通量从水体向陆地方向先升高,至水向辐射区达到最高,然后随地表土壤层水分含量的降低而降低,并且有植被的水向辐射区与其它各区的CH4排放通量存在显著性差异,有植被的水向辐射区是湖滨带的CH4高排放区,因此在进行水体CH4排放评估时必须单独考虑有植被的水向辐射区。
王洪君王为东卢金伟杨龙元尹澄清
关键词:湖滨带CH4通量
江苏省近47年来的梅雨特征及灾害影响被引量:14
2003年
利用江苏省气象台1954~2000年的梅雨期降水资料,采用趋势分析方法,对江苏省的梅雨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近47年来江苏省梅雨量年际变化大致可以分为少雨和多雨两个阶段;梅雨的区域分布特征是苏南及沿江地带梅雨量的年波动不及淮北地区;各年份梅雨持续的天数相差极为悬殊,而其降水极值除个别年份外大多低于800mm;梅雨量的丰歉常常决定了江苏省的旱涝总趋势,特别的丰梅年和枯梅年对江苏省农业生产和社会经济发展都带来显著的负面影响。
张运林罗潋葱
关键词:梅雨年际变化极值
竹叶眼子菜种子的萌发实验研究被引量:9
2005年
竹叶眼子菜(Potamogetonmalaianus)是长江中下游湖泊沉水植被中的优势种,在野外条件下主要依靠断枝繁殖,很少发现它的实生苗。在实验条件下对竹叶眼子菜进行了种子萌发研究,探讨了萌发基质、温度和光暗周期以及冷藏时间对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干藏3个月后未处理种皮的种子发芽率极低,撕破种皮后显著地提高了种子发芽率。在水基质条件下,25°C最适宜竹叶眼子菜的萌发,光暗周期对种子发芽率有显著影响。冷藏6个月的种子发芽率最高,8个月时发芽率显著降低,表明竹叶眼子菜的种子不耐贮藏。还讨论了竹叶眼子菜种子休眠与萌发机制的生态学意义。
蒲云海刘贵华李伟
关键词:竹叶眼子菜种子萌发沉水植物
天目湖水环境现状及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对策被引量:13
2003年
天目湖是江苏省开发建设的重点旅游风景区之一,然而旅游业的蓬勃发展也造成了天目湖的水环境的巨大破坏。文章根据对天目湖的全湖周年水质观测以及相关的历史资料的分析,在阐述天目湖水环境现状、旅游资源的优势的基础上,提出天目湖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对策与建议:良好的水质是天目湖持续发展生态旅游的首要条件;明确划定天目湖水源保护区的范围;因地制宜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产业;增强污水处理能力,实施截污工程;恢复植被,控制氮磷的入湖量;养殖业适度发展;加强生态旅游资源开发利用中的保护与管理。
张运林陈伟民杨顶田江晶
关键词: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
微囊藻毒素在细长聚球藻中的积累及其毒性效应被引量:8
2005年
用 100μg/L 的微囊藻毒素(MC-RR)处理细长聚球藻,研究了 MC-RR 在藻细胞中的积累及其对细长聚球藻的生长和抗氧化系统的影响.结果表明,MC-RR 能在细长聚球藻中迅速积累,而细长聚球藻具有较强的降解 MC-RR 的能力,MC-RR 对细长聚球藻的生长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MC-RR 处理后,活性氧(ROS)和膜脂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含量明显升高,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含量和谷胱甘肽 S-转移酶(GS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活性则有一个先降后升的变化.以上结果说明,细长聚球藻细胞在 MC-RR 处理下,膜脂过氧化加剧,受到氧化胁迫;GSH、GST、GPX 在清除活性氧,抵抗 MC-RR 的毒性伤害中发挥着关键的作用.
胡智泉刘永定
关键词:微囊藻毒素抗氧化系统毒性
凡口铅锌矿湿地处理系统的土壤原生动物
<正> 2001年12月,在广东省韶关市凡口铅锌矿湿地处理系统中采集土壤样品,采用Singh和Stout的培养法对土样中的原生动物进行定性定量研究。共发现原生动物42种,对照区和湿地每克风干土壤中原生动物的平均丰度分别为...
冯伟松杨军叶志鸿缪炜余育和黄铭洪沈韫芬
关键词:土壤原生动物
文献传递
东亚地区YoungerDryas气候突变的数值模拟研究被引量:22
2004年
Younger Dryas (YD)气候突变事件是近两万年中一次全球性的气候急剧变冷事件。文章试图在东亚地区YD事件的若干证据基础上,从海洋、冰盖和大气的热力学以及动力学角度出发,利用气候模拟方法就东亚地区YD气候突变的机制和一些成因假说进行敏感性试验。模拟结果表明,因淡水通量异常引起的海洋表面温度降低是YD形成的直接原因。海洋大气耦合作用对于YD传播强度及时间不同步具有重要作用。除北大西洋淡水通量异常的作用外,南半球海洋的淡水通量异常可能对东亚地区的YD事件有着更重要的贡献。海洋耦合大气环流模式模拟表明,东亚与欧洲降温具有不同步性,最大变化速率欧洲达到-0.122℃/a,东亚地区为-0.067℃/a。模拟结果与东亚地区YD时期的气候记录在特征上能够进行对比,反映了模拟试验的边界和强迫条件的设计接近东亚古气候状况,因而模拟结果对分析海洋、冰盖和大气的热力学以及动力学探讨揭示YD气候事件的物理机制和动力原因具有可靠的依据。
陈星于革刘健
关键词:气候模拟
低溶解氧对苦草生长的影响被引量:14
2006年
针对太湖梅梁湾生态净化示范区内重建的沉水植物存在的腐烂死亡问题及伴随的底层水体溶解氧偏低现象,在室外模拟生态系统内进行了低氧对沉水植物(苦草)生长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无论沉积物类型如何,一个月的低氧处理(溶解氧平均值为1.6mg/L)对苦草株重、株高、分蘖数及叶片数等指标的影响均不明显,对块茎的影响则较显著,表现为块茎数量与重量显著下降。对岸边沉积物处理组而言,低氧对苦草根系的影响显著,表现为根须变细且数量增加,根系活力明显下降,中心沉积物处理组则不显著。同时,低氧处理使岸边沉积物处理组的沉积物氧化还原电位显著下降、水体营养盐浓度上升,尤其是磷酸盐浓度显著增加,中心沉积物处理组的环境理化因子变幅则相对较小。分析认为,低氧对苦草生长的影响虽不明显,但对其种群扩张有潜在的不利作用;梅梁湾生态净化示范区内沉水植物的腐烂死亡,低氧的作用是次要或间接的。
李宽意刘正文王春忠王传海史加达胡耀辉
关键词:低溶解氧苦草沉积物
共13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