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Y5110065)
- 作品数:3 被引量:16H指数:2
- 相关作者:杨丹姚龙奎夏平徐旭姜犁明更多>>
- 相关机构: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国家海洋局浙江万里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国家海洋局青年海洋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生物学更多>>
- 西太平洋WP02-1柱状样品有机地球化学特征及其与Fe、Mn成岩成矿作用
- 2013年
- 在较系统地定量分析了西太平洋WP02-1柱状样品中的有机碳、可溶有机质(氯仿沥青"A")及其族组成(总烃、饱和烃、芳烃、非烃、沥青质)、正构烷烃分子组合指数(nC2-3/nC2+4、CPI)、类异戊二烯烃(Pr/Ph、Pr/nC17、Ph/nC18)的基础上,研究了它们的组成来源、正构烷烃生物标志化合物的地球化学特征,同时结合成矿元素Fe、Mn含量进行相关性分析。研究发现,有机烃类组分与成岩成矿元素有密切的成因联系,这一区域在Fe、Mn成岩成矿过程中,有机质起到重要作用。
- 高正来杨丹张海生潘建明倪建宇
- 关键词:可溶有机质正构烷烃有机地球化学成岩成矿作用西太平洋
- 2011年秋季和2012年春季大亚湾海域浮游植物的分布及主要影响因素被引量:4
- 2013年
- 在2011年10月(代表秋季)和2012年4月(代表春季)对大亚湾海域浮游植物的种类组成、优势种和丰度进行了观测,实测数据采用Surfer 8.0软件进行绘图和插图制作,用SPSS 17.0软件进行主成分因子分析(PCA),同时用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方法,以主成分得分为解释变量,研究环境因子对浮游植物丰度的影响,以筛选出影响该海区浮游植物丰度分布的重要环境因子,并讨论了浮游植物丰度分布特征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及影响浮游植物分布的主要因素。分析结果表明:2个航次观测获得的浮游植物有4门31属51种(包括变型与变种),其中硅藻门的占优势,甲藻门的次之,黄藻与着色鞭毛藻门的较少。秋季浮游植物优势种有赤潮异湾藻Heterosigma akashiwo、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costatum、刚毛根管藻Rhizosolenia setigera、尖刺菱形藻Nitzschia pungens和菱形海线藻Thalas-sionema nitzschioides;春季浮游植物优势种有叉状角藻Ceratium furca、微小原甲藻Prorocentrumminimum、梭角藻Ceratium fusus和三角角藻Ceratium tripos。秋季浮游植物丰度为1.56×104~8.03×104个/dm3,平均值为3.95×104个/dm3;春季浮游植物丰度为1.21×104~4.70×105个/dm3,平均值为7.84×104个/dm3。水温、pH值、磷酸盐和总磷是影响大亚湾海域浮游植物分布的主要因素。
- 姜犁明赵明忠徐智焕杨季芳董良飞孙晓欣徐旭杨丹
- 关键词:浮游植物丰度
- 我国海洋标准物质的发展状况与对策被引量:12
- 2011年
- 从我国海洋标准物质的主要研制单位、目前已研制的情况、数据库的查询等方面介绍了我国海洋标准物质的发展历程,从国内外海洋标准物质的研制机构、国际标准物质信息库等方面介绍了国内外海洋标准物质的发展现状。分析了我国与国外标准物质研制机构在海洋标准物质研制数量、技术力量等方面的差距,为我国海洋标准物质的今后发展的对策进行了探讨。
- 杨丹沈奕红姚龙奎夏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