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3CGL080)
- 作品数:7 被引量:111H指数:5
- 相关作者:林璧属周春波骆泽顺窦璐李玲更多>>
- 相关机构:厦门大学宁波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宁波市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更多>>
- 旅游者感知价值、满意度与环境负责行为被引量:40
- 2016年
- 旅游者环境负责行为对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意义。在现有研究基础上,通过引入旅游者满意度变量,构建了旅游者感知价值对环境负责行为的影响机制模型,并以哈尔滨太阳岛景区为例,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旅游者感知价值中的感知旅游资源质量、感知旅游服务质量及感知旅游活动体验对环境负责行为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并通过满意度间接正向影响环境负责行为,而感知旅游情感价值、感知旅游成本仅通过满意度间接影响环境负责行为。研究成果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国内旅游者环境行为的研究成果,并为旅游景区有针对性地提高旅游者感知价值从而最大化地改善旅游者环境负责行为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 窦璐
- 关键词:旅游者感知价值满意度
- 景区游憩价值的多方案条件价值评估被引量:3
- 2013年
- 正确评估景区游憩价值是一个具有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的亟待解决的科学问题。多方案条件价值法(MPCVM)的理论基础是福利计量理论和要素价值理论,能够评估出各资源要素的游憩价值,其科学性和准确性优于仅能评估出整体价值的CVM。文章结合太姥山景区的实地问卷调查,在计量模型的比较研究基础上应用MPCVM评估景区旅游资源各要素的游憩价值,并进一步揭示各要素间的互补/替代关系。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受访游客的年龄、教育程度、月收入、认知度、满意度都与改善方案的选择概率呈显著正相关;旅游资源各要素间的游憩价值差异较大,而且双要素之间存在替代效应,三要素之间存在互补效应。总的看来,MPCVM在评估要素价值、揭示要素间关系、降低研究偏差等方面较之CVM具有更好的学术价值和实际应用价值。
- 周春波林璧属
- 关键词:旅游资源游憩价值评估
- 投资战略、治理机制与旅游企业融资成本被引量:15
- 2014年
- 中国旅游企业普遍存在融资难、融资成本偏高问题,这严重影响了旅游企业的生存、发展与扩张。为此,迫切需要科学探究旅游企业融资成本的影响因素,并采取相应治理措施以降低融资成本。文章以公司治理视角为切入点,立足于旅游业区别于其他行业的特殊性,利用我国旅游上市公司的财务统计数据,实证检验了旅游经营环境、旅游企业投资战略、治理机制对融资成本的影响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旅游企业债务融资成本小于股权融资成本,旅游企业应充分利用经营权和用地使用权质押贷款等多元化债务融资方式。投资战略方面,旅游需求波动性和非旅游相关多元化战略会提高融资成本,旅游企业投资方向应为相关多元化/并购,投资项目应能降低旅游收益波动性。治理机制方面,信息披露与法律保护机制能降低融资成本,股权结构与融资成本存在倒"U"形关系,而高管激励机制则会提高融资成本,旅游企业应建立科学的股权结构和董事会治理机制,构建多层次高管薪酬体系和信息披露制度,完善品牌投资战略以实现品牌质押融资。
- 周春波
- 关键词:融资成本
- 基于截断泊松模型的景区游憩价值多案例评估被引量:1
- 2013年
- 分析了国外较新的游憩价值评估方法——高级个体旅行费用法(AITCM)的理论适用性,严格按照其调查流程对福建省太姥山、白水洋和冠豸山景区进行了实地调研,运用截断泊松模型实证估计旅游需求函数以评估游憩价值。研究结果表明:三个景区的游憩价值分别为5.9438亿元、2.4566亿元、1.8292亿元;旅行费用、景点游憩数、游憩时间、月收入与旅游需求呈现显著负相关,性别、教育程度与旅游需求呈现显著正相关;理论分析与计量检验表明基于截断泊松模型的AITCM是一种适用于评估景区游憩价值的有效性较高的方法。研究对于政府制定景区经营权交易政策,景区管理者衡量旅游的社会收益,以及投资者开发管理景区等都具有重要启示作用。
- 周春波林璧属
- 关键词:景区游憩价值评估
- 旅游发展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收敛机制研究被引量:9
- 2015年
- 基于经济增长收敛理论,利用2000—2012年间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面板数据,检验了旅游发展在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中的作用机制。结果显示,在全国和东部地区中,旅游外汇收入每增加1%,分别能够带动人均GDP提高0.0034%、0.0119%;当入境旅游因素引入条件收敛模型后,区域经济的收敛速度分别从1.14%、2.57%提高为1.65%、5.37%,收敛半衰期从61年、27年减少到42年、13年。研究发现,作为一个独立的经济增长因素,旅游发展能有效促进区域经济增长;作为一个经济增长收敛的条件因素,旅游发展在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过程中存在收敛机制,即旅游发展能够有效促进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并加快区域经济差异缩小的速度。
- 骆泽顺林璧属
- 关键词:入境旅游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 河南省旅游经济差异演化特征及收敛性研究被引量:31
- 2015年
- 鉴于旅游外汇收入占旅游总收入比例过小,难以真实反映出河南省旅游经济差异演化特征及敛散性。基于此,文中选取2003-2012年河南省旅游总收入数据,利用变异系数、基尼系数、泰尔指数分析了河南省旅游经济差异演化特征,并在此基础上结合经济增长收敛理论检验了其旅游经济收敛存在性。研究结果显示:河南省旅游经济总体差异呈现出"先扩大、后缩小"的阶段性特征。结构差异主要是由国内旅游差异贡献的,但入境旅游差异程度高于国内旅游;地区差异由地带间和地带内差异构成,两者差异程度相当。收敛检验显示,2003-2012年河南省旅游经济不存在显著的σ收敛和绝对β收敛,2009年之前趋于发散,2009年后开始收敛。尽管河南省旅游经济区域差异显著,但不存在俱乐部收敛,即没有出现两极分化现象。
- 骆泽顺林璧属
- 关键词:旅游经济
- 旅游资源资本化:演进路径、法律规制与实现机制被引量:12
- 2015年
- 构建旅游资源资本化机制是健全国家旅游资源资产管理体制和实行旅游资源有偿使用制度的关键所在,但现有研究缺乏对其内涵的廓清、合法性的诠释与机制的分析。有鉴于此,本文对旅游资源资本化的过程进行深入剖析,以其演进路径研究为切入点,发现旅游资源资产化和资本化过程存在空间并存性和时间继起性,其演进过程伴随着产权的廓清与流转及其经济价值的框定与增值。而且,本文循着物权法理逻辑将旅游资源经营权的法律属性定位于旅游用地使用权,论证得出该用益物权能够依法进行市场化流转,符合国家旅游产业政策导向,使得旅游资源资本化具有合法性和合政策性。进而阐明了旅游资源的资产化实现机制包括所有权、用益物权、担保物权的界定及其经营权价值、游憩价值的评估,其资本化实现机制包括经营权的出租、抵押、转让、入股等方式的流转及其资产证券化。在此基础上,本文为政府推进旅游用地分类管理、优化旅游资源经营权的估价机制与交易市场提供了政策创新启示。
- 周春波李玲
- 关键词:旅游资源资本化演进路径法律规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