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173360)
- 作品数:18 被引量:141H指数:9
- 相关作者:赖先荣孟宪丽张燕向丽范刚更多>>
- 相关机构:成都中医药大学青海大学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四川省人民医院实验动物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四川省教育厅重点项目青海省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中医药对糖尿病肾病的认识及新药发现被引量:9
- 2020年
- 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的主要微血管并发症,同时也是终末期肾病的主要病因。DN已经成为日益突出的全球性问题,威胁着人们的健康。西医治疗DN的一线药物常伴有不良反应,中医药具有悠久的历史与丰富的临床经验,在治疗DN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本文简要论述了中医药对DN的认识,概述了临床治疗DN的常用单味中药以及中药复方制剂,以期为DN的临床治疗和新药发现提供新思路。
- 潘琳高洁毕若红向宇楠王小艳赖先荣
- 关键词:糖尿病肾病中医药新药发现
- 基于中医学认识防治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新药发现思路被引量:16
- 2021年
-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是一种严重的糖尿病(DM)并发症,在中医学中糖尿病属于"消渴"的范畴,现代中医家称呼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为"消渴目病"。基于中医的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对"消渴"和"消渴目病"的独特认识,认为"消渴目病"的病机是阴虚燥热、气虚血瘀。基于中医古籍《黄帝内经》《千金方》等对"消渴"和"消渴目病"的认识和治疗,挖掘古典临床治疗"消渴目病"的常用中药及中药方剂,发现了黄芪、丹参、地黄在古籍中治疗"消渴目病"效果显著,且现代研究表明黄芪多糖、黄芪甲苷等有效成分可以降低VEGF的水平来抑制视网膜炎症。以期为DR的治疗及新药发现提供新思路,进一步发挥中医药的特色优势。
- 高洁潘琳毕若红王小艳向宇楠赖先荣
- 关键词:消渴消渴目病新药
- 自发性2型糖尿病动物模型GK大鼠的发病特征研究被引量:27
- 2013年
- 目的:研究自发性2型糖尿病动物模型(GK)大鼠的发病特征。方法:以Wistar大鼠(n=12)为对照,从第13周龄起连续监测GK大鼠(n=61)的基础血糖值、体重、摄食量和饮水量。第32周龄时,开展糖耐量试验,进行大便常规和肝肾指数检查,检测血浆中血脂、肾功能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水平,取胰腺和肾脏进行病理检查。结果:GK大鼠在第24周龄时开始发病,血糖稳定地维持在11.0 mmol.L-1以上的高血糖水平,HbA1c水平亦明显升高,至少可以维持到第32周龄;期间还出现类似于糖尿病病人"消瘦"、"多食"、"多饮"等临床症状;死亡率相对较低,仅为11.47%左右。GK大鼠对糖负荷的代谢能力降低,胰腺和肝脏组织病理改变明显加重。结论:GK大鼠在第24~32周龄期间发病,具有明显的、稳定的糖尿病发病特征,且死亡率低,有利于开展糖尿病的发病机制和药物的有效性评价研究。
- 胡泊洋江道峰王张赖先荣孟宪丽张艺钟振东
- 关键词:2型糖尿病GK大鼠动物模型
- 基于物质基准和传统用法的藏药四味姜黄汤散的工艺优化
- 2020年
- 为了优化藏药四味姜黄汤散的传统用法工艺参数,运用HPLC法测定藏药四味姜黄汤散中姜黄素、盐酸小檗碱和没食子酸的含量,以姜黄素量、盐酸小檗碱量、没食子酸量和干膏得率为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正交试验设计-综合评分法考察加水量、煎煮时间和粉末粒度对该方的影响.结果发现取复方粉末(100目)适量,加12倍量水浸泡1 h后煎煮1 h,煎煮2次合并滤液,姜黄素、盐酸小檗碱和没食子酸分别在0.0068~0.0408μg,0.08~0.48μg,0.608~3.648μg(n=6)时线性关系良好,3种成分的含量分别为21.6192,3.3146和0.0326 mg·g-1.优化的工艺参数可为藏药复方标准汤剂的制备、质量控制等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 周邦华石懿余丽琼谭荣王翔赖先荣
- 关键词:藏药
- 藏族药小檗皮不同药用部位中4种生物碱成分的HPLC含量测定被引量:10
- 2017年
-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藏族药小檗皮药材中木兰花碱、药根碱、巴马汀、小檗碱含量的方法,并比较茎内皮、茎木、茎栓皮、根内皮、根木和根栓皮中4种成分的差异。方法:采用HPLC法,应用Inert Sustain C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乙腈-0.2%磷酸溶液,检测波长270 nm。结果:小檗皮不同部位之间的生物碱成分含量有明显的差异,根内皮及茎内皮中4种成分的含量明显高于茎木、茎栓皮、根木和根栓皮。此外,茎内皮比根内皮含有更多的木兰花碱,但小檗碱的含量明显低于根内皮,而两药用部位之间的总生物碱含量没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该方法简便、准确、重复性好,可用于小檗皮药材的质量评控。从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利用角度考虑,建议小檗皮药材取消根内皮而只以茎内皮入药。
- 张静吕秀梅李艳莫家祺王茂盛赖先荣范刚
- 关键词:木兰花碱药根碱小檗碱
- 口服药物代谢与肠道菌群生态平衡的相互作用被引量:4
- 2021年
- 肠道是口服给药吸收代谢的主要部位,作为机体内隐形的"器官",肠道菌群(肠道微生物)是其中的主要参与者,其生态平衡将对药物的治疗作用产生重大影响。药物原形及其代谢产物对肠道菌群的数量和丰度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导致肠道稳态发生变化,从而影响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同时,药物口服后,经肠道菌群的作用,其性质与含量可能发生了变化。因此,对于不同疾病,口服药物代谢与肠道菌群生态平衡调节间的相互作用进行研究是非常有必要的,这有利于阐释药物起效机制。
- 向宇楠王小艳高洁潘琳毕若红李啟恩李先加赖先荣
- 关键词:药物代谢相互作用
- 基于代谢组学的小檗皮对STZ诱导糖尿病大鼠肾病的保护机制研究被引量:10
- 2019年
- 目的:基于代谢组学方法,探索小檗皮对STZ诱导糖尿病肾病(DN)大鼠的保护机制,发现相关血清代谢标志物。方法:腹腔注射小剂量链脲佐菌素(STZ)复制DN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分别灌胃给予小檗皮0.7 g/kg水浸膏组、盐酸小檗碱+盐酸小檗胺171 mg/kg+48 mg/kg组和二甲双胍0.196 g/kg组,空白组和模型组给予等体积的生理盐水,每天1次,连续4周,同时检测空腹血糖水平(FBG)。采集大鼠血清检测血尿素氮(BUN)、肌酐(Scr)、尿酸(UA)、总蛋白(TP)、转换生长因子-β1(TGF-β1)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含量,电镜下观察肾脏病理形态学变化及测定肾小球基底膜厚度。同时,大鼠血清采用LC-MS代谢组学技术,主成分分析(PCA)、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LS-DA)等方法筛选并鉴定与DN相关的生物标志物,利用MetPa数据库分析相关代谢通路。结果: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血清FBG、BUN、Scr、UA、TGF-β1和VEGF显著升高,TP显著降低;与模型组相比,给药组血清FBG、BUN、Scr、UA、TGF-β1和VEGF明显降低,TP显著升高;电镜结果表明给药组均能改善大鼠肾组织病理损伤,减少肾小球基底膜厚度。代谢组学结果表明给药组的代谢物能够显著区分,发现并初步鉴定了17个差异代谢物及6条相关通路。结论:小檗皮能够改善DN的病理变化和药效学指标,其作用机制可能为上调DN大鼠血清中的鸟氨酸含量,参与精氨酸与脯氨酸的代谢,而盐酸小檗碱、盐酸小檗胺可能是小檗皮发挥治疗DN作用的物质基础。
- 艾小鹏王小博王小艳侯娅梁雨生黄婉奕杜明胜范刚童东赖先荣孟宪丽
- 关键词:糖尿病肾病代谢组学
- 藏药吉堪明目方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大鼠的影响及机制研究被引量:2
- 2020年
- 目的研究藏药吉堪明目方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大鼠肠道菌群、氧化应激、血管异常新生的影响,探讨吉堪明目方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高脂饲料喂养合并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50 mg·kg?1诱导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大鼠模型,模型大鼠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羟苯磺酸钙组和吉堪明目方低、中、高剂量组,另设空白对照组。进行体质量、空腹血糖值的常规监测;并于造模成功3个月后连续给药8周,而后测定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细胞间黏附分子-1(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1,ICAM-1)、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Ⅱ,ANGⅡ)的含量;采用苏木素和伊红染色观察视网膜常规病理改变,消化铺片观察微血管变化;采用免疫荧光法观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在视网膜组织中的表达情况;采用16S rDN A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藏药吉堪明目方对大鼠肠道菌群结构的影响。结果吉堪明目方可减缓模型大鼠体质量的下降趋势,对血糖无明显影响,可减轻视网膜病理改变,改善视网膜血管紊乱形态。吉堪明目方中剂量组可显著降低ICAM-1含量(P<0.05)。吉堪明目方各剂量组可显著降低ANGⅡ、VEGF、HIF-1α含量(P<0.05或P<0.01)。吉堪明目方可以有效抑制模型大鼠肠道菌群多样性减少的趋势,以吉堪明目方低剂量组的抑制效果最为显著。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模型对照组大鼠肠道菌群在属水平上有显著变化;给药后,糖尿病大鼠的肠道菌群开始恢复正常,其中以吉堪明目方中剂量组对大鼠肠道菌群调节作用最好。主成分分析表明,空白对照组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存在明显差异,各给药组对模型大鼠的总体表现均有明显的回调作用,以吉堪明目方中、高剂量组效果最佳。结论吉堪明目方能够�
- 梁雨生曾勇朱正文蒋晴侯娅王小艳赖先荣李先加李啟恩
- 关键词: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血管新生氧化应激肠道菌群
- 小檗皮总生物碱提取物的大孔树脂纯化工艺与质量标准考察被引量:6
- 2019年
- 目的:优选小檗皮总生物碱提取物的大孔树脂纯化工艺,并建立其质量标准,为该有效部位的制剂开发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酸性染料比色法考察小檗皮总生物碱提取物的纯化工艺,考察的工艺参数包括上样液质量浓度、上样速度、树脂柱径高比、水洗用量、洗脱剂体积分数及用量、洗脱流速等。采用HPLC测定小檗皮总生物碱提取物中4种生物碱类成分(木兰花碱、盐酸药根碱、盐酸巴马汀、盐酸小檗碱)的含量,流动相乙腈-0.1%磷酸水溶液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70 nm,确定最佳纯化工艺。按2015年版《中国药典》的要求进行小檗皮总生物碱纯化物的薄层色谱鉴别、含量测定、特征图谱等质量标准研究。结果:小檗皮总生物碱提取物的最佳纯化条件为采用HPD100型大孔树脂10 g,树脂柱径高比1∶8,上样液质量浓度11 g·L^-1,上样液体积50 mL,上样流速1 mL·min^-1,加4 BV水洗脱(1 BV=15 mL),加30%乙醇9 BV洗脱;纯化后小檗皮总生物碱的转移率>80%,纯度>65%。建立了小檗皮总生物碱纯化物的质量标准,特征图谱中共有峰有19个,整体相似度均>0.99。结论:优选的纯化工艺稳定可行,建立的质量标准可靠,适用于小檗皮总生物碱提取物的纯化及质量控制。
- 冯慧赵娅王小艳向宇楠郝露李啟恩李先加赖先荣
- 关键词:总生物碱大孔树脂纯化工艺盐酸小檗碱
- 基于藏族医学“整体观”认识的防治糖尿病肾病新药发现思路被引量:5
- 2019年
- 糖尿病肾病(DN)是一种严重的糖尿病(DM)并发症,是引起终末期肾衰竭最常见的原因之一。DN的发生率随着DM患者数量增加而增高,早期防治是关键。DM和DN属于藏族医药(简称藏医和藏药)的特色优势病种,基于体内三大因素(三因,包括隆、赤巴、培根)动态平衡的"整体观"是藏医对DM和DN的独特认识,有着丰富而独特的临床用药经验。该文论述了基于"整体观"对DM及DN的藏医认识,挖掘临床治疗DN的常用藏药及藏医方剂,以期为DN的治疗及新药发现提供新思路,进一步发挥藏族医药的特色优势。
- 赵娅冯慧周珍郝露向宇楠王小艳周邦华赖先荣
- 关键词:糖尿病肾病新药开发整体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