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009CB421306)

作品数:36 被引量:403H指数:12
相关作者:颉耀文马金珠谢余初巩杰孙朋更多>>
相关机构:兰州大学中国科学院甘肃省地质调查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春晖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水利工程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6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9篇天文地球
  • 9篇环境科学与工...
  • 6篇生物学
  • 6篇水利工程
  • 3篇农业科学
  • 2篇经济管理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11篇流域
  • 11篇河流域
  • 7篇黑河流域
  • 6篇气候
  • 6篇绿洲
  • 5篇气候变化
  • 5篇干旱
  • 5篇干旱区
  • 4篇地下水
  • 4篇水化学
  • 4篇绿洲化
  • 3篇植被
  • 3篇植被指数
  • 3篇树轮
  • 3篇同位素
  • 3篇景观格局变化
  • 3篇城市
  • 2篇地球化
  • 2篇地球化学
  • 2篇动态度

机构

  • 34篇兰州大学
  • 5篇中国科学院
  • 2篇甘肃省地质调...
  • 1篇广西师范学院
  • 1篇宁夏大学
  • 1篇甘肃省水利水...
  • 1篇中国科学院文...
  • 1篇学研究院

作者

  • 10篇颉耀文
  • 8篇巩杰
  • 8篇谢余初
  • 8篇马金珠
  • 6篇孙朋
  • 5篇钱大文
  • 5篇勾晓华
  • 4篇高琳琳
  • 3篇张清寰
  • 3篇常跟应
  • 3篇李国敬
  • 3篇黄夫朋
  • 3篇张彧瑞
  • 3篇张芬
  • 3篇邓洋
  • 2篇贾珍珍
  • 2篇付素静
  • 2篇杨梅学
  • 2篇方克艳
  • 2篇李曼

传媒

  • 7篇兰州大学学报...
  • 4篇干旱区研究
  • 3篇中国沙漠
  • 3篇冰川冻土
  • 3篇地理科学
  • 2篇资源科学
  • 2篇干旱区地理
  • 2篇人民黄河
  • 1篇生态学报
  • 1篇水土保持研究
  • 1篇干旱区资源与...
  • 1篇科学通报
  • 1篇海洋地质与第...
  • 1篇湖泊科学
  • 1篇干旱地区农业...
  • 1篇宁夏大学学报...
  • 1篇生态学杂志
  • 1篇中国水土保持

年份

  • 1篇2016
  • 3篇2014
  • 10篇2013
  • 10篇2012
  • 9篇2011
  • 3篇2010
  • 1篇2009
3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西北干旱区黑河上中游地区不同海拔高度农田表土花粉组合特征被引量:4
2011年
通过对黑河流域上中游地区43个农田表土样品的孢粉分析,探讨了该流域不同类型农田的表土花粉组合特征.结果显示:农作物花粉是农田花粉组合的主要成分,平均百分含量为43.6%;农作物以外的草本花粉平均百分含量为50.4%,其中旱生草本以藜科(平均21.1%)为主,湿/中生草本以禾本科(平均8.3%)、蒿属(平均6.6%)、菊科(平均5.2%)为主,也出现了少量豆科、毛茛科、唇形科等多种杂草花粉;农田中乔木(平均1.6%)和灌木(平均4.3%)花粉百分含量较低.种植的农作物不同,其花粉组合特征亦有差别:油菜地中油菜花粉百分含量平均为85.8%,占绝对优势,而其他草本花粉百分含量很少;苜蓿地、玉米地、小麦地以及混作地花粉组合以农作物以外的草本花粉为主,农作物花粉次之.农田花粉组合与海拔高度的关系表明:藜科花粉百分含量在2600m以下随海拔的升高而略有降低,海拔超过2600m以后快速降低,其变化可能与油菜花粉的高产量有关;蒿属花粉百分含量随海拔的升高呈增加趋势,海拔超过2800m以后降低;十字花科(油菜)花粉主要出现在2000m以上,峰值出现在2800m;人工禾本科花粉(≥40μm)则出现在海拔2000m以下,这与绿洲农业的分布海拔相符合,因此它是农业活动的重要指示花粉;花粉总浓度总体上随着海拔的升高而增加,湿/中生草本花粉与旱生草本花粉的比值(W/D比值)随海拔的升高而增加,而在低海拔的平原区W/D比值的相对变化可能指示人类活动对局地环境的影响.
黄小忠陈雪梅陈春珠马艳玲周刚
关键词:表土孢粉孢粉学黑河流域
黄河上游过去1234年流量的树轮重建与变化特征分析被引量:40
2010年
利用青海省阿尼玛卿山地区祁连圆柏树轮宽度年表资料,分析树木生长与黄河上游唐乃亥水文站平均流量的关系,结果表明前一年8月到当年7月的平均流量与当年轮宽密切相关,相关系数为0.656,在此相关关系的基础上,重建了黄河上游过去1234年以来的流量变化.经11年滑动平均后曲线,定义流量低于均值1个标准差的时段为枯水期,流量高于均值1个标准差的时段为丰水期.在重建的黄河上游过去1234年流量变化中存在18个丰水期和12个枯水期,丰水期主要分布时段为:846~873年、1375~1400年,枯水期主要分布时段为:1140~1156年、1295~1309年、1473~1500年、1820~1847年.其中15世纪末是过去1234年以来黄河上游流量最低的时段,该时期青藏高原东北部发生了大范围的干旱现象.重建的流量变化包含较多的低频信息,枯水期与都兰、乌兰、德令哈等地树轮资料和其他代用指标记录的干旱期一致.多窗谱分析表明黄河流量变化存在2~5年,22年,35~38年,55~62年和114~227年左右的周期,其中最显著的是159和36年的周期.
勾晓华邓洋陈发虎杨梅学方克艳高琳琳杨涛张芬
关键词:黄河上游
黑河流域绿洲植被长势年内变化和最佳期分析被引量:1
2012年
利用2008年黑河流域SPOT-VEGETATION NDVI数据,采用数学统计、一元线性回归方法,对绿洲植被年内长势变化的过程、速度和幅度进行了定量分析;利用空间统计方法对各地区年内长势最佳期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绿洲植被长势在一年中呈阶段性显著:第1—18旬(1—6月)明显上升,第19—22旬(7—8月上旬)波动,第23—36旬(8月中旬—12月)明显下降。(2)绿洲植被长势变化速度具有明显的时间差异性,第14—15旬的长势速度增加最快,第27—29旬的减少最快,而且增加和减少相当的区域略具空间一致性。(3)绿洲植被长势变化的幅度也具有明显的空间差异。绿洲核心区域年内长势变化最大,向外围依次递减。(4)各区域绿洲植被长势最佳期的出现具有差异性。总体而言以出现在第22旬(8月上旬)的区域占绝对优势,其次为第20旬和第18旬等。因此在选择遥感影像时针对全流域绿洲整体的研究可以选择8月上旬的影像,而针对局部区域可以选择6月下旬、7月中旬或9月下旬的影像。
颉耀文赵本福赵虹
关键词:归一化植被指数黑河流域
Cl^-指示的石羊河流域地下水演化被引量:6
2011年
化学示踪剂是研究干旱区地下水化学演化和补给来源追踪的有效手段之一。本文以Cl-为示踪剂,通过其他离子与Cl-的相互关系对石羊河流域地下水演化特征及影响因子进行分析:Br-/Cl-、Na+/Cl-、S042-/Cl-、HCO3-/Cl-、Ca2+/Cl-、Mg2+/Cl-相互关系指示了流域中游地区地下水与地表水补给关系密切,水质较好,水化学作用以溶滤为主,蒸发也起到一定作用,下游盆地地下水矿化度较高,不完全是现代降水的补给,石膏、方解石溶解和阳离子交换作用使得地下水富镁。总体而言,石羊河流域地下水演化在多种地球化学作用下进行,在以蒸发为主导动力的条件下,水岩相互作用和阳离子交换过程促使地下水演化为现代特征。
何建华张金丁贞玉马金珠
关键词:地下水水化学演化石羊河流域
近25年嘉峪关城市景观格局变化及人文驱动力分析被引量:10
2013年
基于RS和GIS技术及社会经济统计资料,以嘉峪关市1986,1996,2006,2010年Landsat TM/ETM+影像为数据源,分析了嘉峪关城市景观格局动态变化及其人文驱动力.结果表明:1986-2010年嘉峪关城市景观格局变化显著;土地利用强度大、土地利用系统复杂性增加;建设用地、城市绿地和水体的优势度增加明显,未利用地优势度减少.研究期间嘉峪关城市景观破碎度和复杂性增加,景观多样性和异质性增强.城市整体景观分离程度下降,聚集度增加、城市生态系统自然性下降.近25年来,政策和城市规划是嘉峪关城市景观变化的根本因子,城市化进程则是直接的诱因,人口和经济发展是主要的驱动因子,工业用地及基础没施用地需求是城市土地扩展的重要动力.
巩杰谢余初孙朋钱大文颉耀文
关键词:土地利用人文驱动力
我国内陆河流域居民价值取向与用水行为研究——张掖城市居民案例被引量:9
2012年
家庭节约用水对于缓解内陆河流域水资源短缺非常重要,而个人可能出于利己、社会-利他和生态价值取向而在日常生活中节约用水,文中研究的目的是了解价值取向是否影响我国内陆河流域城市居民用水行为。基于张掖市区居民问卷调查和应用结构方程分析方法,研究表明:以后果意识来衡量的利己价值取向显著影响受访者的用水行为,受访者主要是因为个人利益而节约用水。在很大程度上,受访者在用水时并没有考虑区域水资源短缺和生态环境问题,也没有考虑下游居民和后代人的用水。文中最后提出了政策启示和建议。
常跟应李国敬黄夫朋李曼辛颖
关键词:生态价值取向
近60年来甘肃省民乐县农业绿洲扩张的人文驱动机制被引量:8
2013年
近60年民乐县农业绿洲在波动中不断扩张.基于实地访谈和统计数据,借助遥感资料,定性分析了民乐县农业绿洲扩张的人文驱动机制.研究认为人文因素是农业绿洲扩张的主要驱动力,而在不同历史阶段和社会经济背景下,农业绿洲扩张的主导人文驱动机制不同.1949-1980年人口增长主导扩张,1981-2003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人口增长共同主导扩张,而2004年以来是经济利益主导扩张.
常跟应李国敬颉耀文黄夫朋
干旱区流域绿洲时空变化及其景观响应被引量:10
2014年
基于1973年的MSS、1980年的航片以及1990年、1999年、2009年的Landsat TM/ETM+等多源遥感影像,结合实地调查进行解译分类和验证,利用GIS、Fragstats和相关统计方法,对北大河流域中下游地区绿洲时空变化和景观响应进行分析。研究表明:①近40 a来,北大河流域绿洲呈阶段性变化,在整个研究时段绿洲变化表现为扩张与萎缩并存,且以扩张为主。绿洲面积从1973年1 705.55 km2增长到2009年1 990.60 km2,增长幅度为16.71%。②绿洲变化在空间和时间尺度上不平衡。绿洲空间变化剧烈区主要集中在流域下游金塔绿洲;绿洲扩张主要表现为绿洲内部"填充式"和边缘"侵吞式";绿洲萎缩变化主要发生在绿洲-荒漠交错带的生态脆弱区,且区域空间变化不稳定;1973—1990年,绿洲以萎缩为主,1990—2009年绿洲以扩张为主,且在近10 a动态度达到最大值。③绿洲面积的增加,促使绿洲景观的不稳定性增强,集中表现为下游和绿洲边缘区绿洲斑块密度、斑块数目和最大斑块指数的不稳定性变化,绿洲破碎化增加,生态脆弱性降低,这不利于维持干旱区内陆河流域生态系统稳定性和可持续发展。
孙朋巩杰高彦净谢余初钱大文
关键词:绿洲河西走廊
甘肃梨园河流域地下水来源及其水化学特征被引量:12
2012年
通过分析水化学与氢氧稳定同位素的关系,研究梨园河流域地下水的补给机理和水化学演化规律。地下水总溶解固体(TDS)自西南向东北递增,最大值为1 258 mg/L。沿流程方向,深层地下水的水化学类型由Ca-HCO3→Ca-Mg-HCO3、Mg-SO4→Na-SO4型。浅层地下水的水化学类型由Ca-HCO3→Mg-HCO3-SO4→Mg-SO4型。地表水的水化学类型无分异,主要为Ca-HCO3型。深层和浅层地下水沿途均发生了水岩融滤作用。Na+含量沿程增大,一是地下水中Ca2+与岩石中Na+发生阳离子交换作用,二是硅酸盐矿物的风化作用产生Na+。Phreeqc软件模拟显示,深层地下水中方解石先沉淀后溶解;CO2、石膏、白云石和岩盐溶解。浅层地下水中,方解石由不饱和逐渐变为饱和;石膏、岩盐一直溶解。地下水的δ2H和δ18O值大部分位于大气降水线上方,反应了山区现代降水或雪冰融水通过出山地表径流补给,交替更新快,且深层地下水向上补给浅层地下水和地表水。地表、地下水相互转化是该区水循环的主要特征。
张清寰齐识马金珠
关键词:地下水水文地球化学氢氧稳定同位素
湖泊沉积物不同粒级组分有机碳同位素差异及其对实验结果的影响被引量:2
2014年
湖泊沉积物有机质碳同位素因常被用于识别沉积物中有机质来源或流域植被信息而逐渐成为一个常规代用指标,但当沉积物中有机质含量变化显著、赋存状态不同时,采用统一分析方法(全样或某一粒级组分)测试的结果在不同含量或赋存状态时是否会产生偏差,目前没有详细的研究进行评价.利用嘎顺诺尔湖泊沉积物,采用全样品、细颗粒组分(过120目筛和360目筛),分别进行有机质含量和同位素分析,评价选择不同粒级样品因有机质赋存状态不同对有机碳同位素分析结果的影响.结果显示,不同组分的烧失量或元素分析仪方法测得的有机质含量变化趋势相同,但不同组分的有机碳同位素结果出现差异:全样的有机碳同位素值存在较大波动,随着过筛孔径变小,δ13Corg值波动减小,且过360目筛的细颗粒组分的碳同位素值较全样或过120目筛后组分的δ13Corg值偏负.这一差异与有机质组分赋存的颗粒范围有关.对比认为过360目筛的细颗粒组分更有利于充分反应,且可获得较为准确的同位素值.因此,在进行不同湖泊沉积物δ13Corg值对比时,应注意研究使用样品的前处理方式,相同处理方式下的结果更具有可比性.该研究结果对于湖泊沉积物有机质碳同位素分析具有参考意义.
王君兰邓伟张平宇张家武
关键词:湖泊沉积物有机碳同位素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