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273012)

作品数:11 被引量:36H指数:4
相关作者:孟长功华英杰刘新刘长厚王崇太更多>>
相关机构:大连理工大学海南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海南省教育厅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博士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医药卫生金属学及工艺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理学
  • 2篇金属学及工艺
  • 2篇医药卫生
  • 2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4篇分子
  • 3篇动力学
  • 3篇熔化
  • 3篇升温速率
  • 3篇分子动力学
  • 2篇形状记忆
  • 2篇形状记忆合金
  • 2篇灵芝
  • 2篇灰化
  • 2篇记忆合金
  • 2篇合金
  • 2篇干法灰化
  • 2篇NITI
  • 2篇NITI形状...
  • 2篇CO
  • 1篇电荷
  • 1篇电荷转移
  • 1篇电子结构
  • 1篇动力学方法
  • 1篇动力学模拟

机构

  • 7篇大连理工大学
  • 5篇海南师范大学

作者

  • 7篇孟长功
  • 5篇华英杰
  • 5篇刘新
  • 4篇刘长厚
  • 2篇王崇太
  • 1篇卢奇
  • 1篇张雷
  • 1篇张家荣
  • 1篇王志军
  • 1篇张宏
  • 1篇胡国廉
  • 1篇李钰文
  • 1篇辛钢

传媒

  • 3篇海南师范学院...
  • 2篇计算机与应用...
  • 2篇物理化学学报
  • 2篇大连轻工业学...
  • 1篇Journa...
  • 1篇海南师范大学...

年份

  • 1篇2008
  • 2篇2006
  • 3篇2005
  • 3篇2004
  • 2篇2003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CO在Ag(100)表面吸附行为的理论研究被引量:4
2005年
应用离散变分Xα方法,对CO分子在Ag(100)表面的吸附过程进行了理论研究,计算了CO分子以垂直方式在三种不同吸附位置吸附时CO分子和Ag(100)表面原子间的键级和电荷分布。结果表明:在吸附过程中,CO分子以顶位吸附为优, 有效吸附距离为170±3 pm,在吸附过程中CO分子只与最近邻的一个表面银原子有相互作用,而其它表面原子及体相原子的电子结构没有变化。Mulliken集居数及局域态密度分析表明,吸附过程中银原子与CO之间的相互作用是表面Ag原子的杂化轨道电子进入CO中空的反键轨道(M→C)和CO上面(主要是C上)未成键电子进入到表面Ag原子空的杂化轨道(C→M) 的共同结果。
刘新孟长功刘长厚
关键词:一氧化碳
海南野生灵芝和种植灵芝中锗含量的测定被引量:3
2006年
采用干法灰化和湿法消化两种方法分别对海南野生和种植两类灵芝样品进行消解,用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同时测定了灵芝样品中的锗(Ge)含量,选择了最佳测定条件.结果表明,种植灵芝中的锗含量(2554.2mg/kg)高于野生灵芝.
华英杰张宏胡国廉
关键词:灵芝干法灰化
升温速率对金属熔化和过热的影响被引量:4
2003年
采用分子动力学方法和QSC(QuantumSutton Chen)力场研究了升温速率对金属银和金属铅的熔化和过热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升温速率对金属银和铅的熔化和过热行为有很大影响,随着升温速率的升高,金属的熔点有所升高。高的升温速率会导致金属体系内部无序化程度增加,降低了熔化相变的能垒。升温速率导致的银和铅完美晶体的过热极限分别为1450K和800K。
张涛刘新华英杰孟长功
关键词:分子动力学方法金属熔化过热升温速率
海南野生灵芝和种植灵芝中硒含量的测定被引量:12
2005年
采用干法灰化和湿法消化两种处理方法分别对两类灵芝样品进行消解,用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同时测定了灵芝样品中的硒(Se)含量,选择了最佳测定条件.结果表明,野生灵芝中的硒含量远远高于种植灵芝.
华英杰王志军张家荣李钰文卢奇
关键词:灵芝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干法灰化
升温速率对金属铅的熔化和过热行为的影响被引量:5
2003年
采用分子动力学方法和QSC(quantumSutton-Chen)力场研究了升温速率对金属铅的熔化和过热行为的影响.模拟中考虑了缺陷和表面对熔化和过热行为的作用.结果表明,升温速率对金属铅的熔化和过热行为影响很大,随着升温速率的升高,金属铅的熔点有所升高.快的升温速率会导致金属铅体系内部无序化程度增加,进而使体系能量增加,降低了熔化相变的能垒.升温速率导致的金属铅的过热极限大约为780K.
刘新孟长功刘长厚
关键词:升温速率熔化分子动力学模拟物理化学
编写Tcl-Hcl混合脚本程序模拟沸石转晶被引量:2
2005年
利用丝光沸石(MOR)和方沸石(ANA)的晶体学数据建立它们的三维骨架模型,并用HyperChem提供的脚本语言,编写Tcl-Hcl的混合脚本程序从拓扑学角度对MOR到ANA的转晶过程进行计算机模拟。简要地介绍了分子建模与计算机模拟的基本方法并给出了数据读入、移动原子、数据输出三部分的具体实现代码。
张雷辛钢孟长功
关键词:TCLHCL计算机模拟
NiTi合金表面锐钛矿中镍离子释放的电子结构理论计算被引量:1
2008年
采用SCC-DV-Xα方法,首次对NiTi合金表面生成的锐钛矿氧化层中镍的释放行为进行了理论计算.在构造合理团簇模型的基础上,计算出镍离子在锐钛矿(110)和(001)表面扩散的可能性及其强度大小.通过对键级、电荷分布、以及态密度的计算结果进行分析显示,当NiTi合金表面形成锐钛矿TiO2表面膜时,由于镍原子与氧原子之间形成有效的共价键,抑制了表面镍离子的溶出,从理论上验证了在NiTi合金表面制备TiO2锐钛矿氧化膜将有利于提高其生物相容性.
华英杰王崇太孟长功
关键词:NITI形状记忆合金锐钛矿
金属银在高升温速率下的熔化和过热行为被引量:3
2004年
采用分子动力学方法和QSC(quantumsutton-chen)力场研究了升温速率对金属银的熔化和过热行为的影响.模拟中考虑了缺陷和表面对熔化和过热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升温速率对金属银的熔化和过热行为有很大影响,随着升温速率的升高,金属银的熔点有所升高.高的升温速率会导致金属银体系内部无序化程度增加,降低了熔化相变的能垒.升温速率导致的银完美晶体的过热极限大约为1450K.
刘新孟长功刘长厚
关键词:升温速率分子动力学稳定性
CO在Cu表面吸附过程中电荷转移的理论研究被引量:1
2004年
应用密度泛函理论,对CO分子在Cu(100)表面的吸附过程进行了研究。计算了CO分子以垂直方式在3种不同吸附位置吸附时CO分子和Cu(100)表面原子的电荷分布。结果表明:与碳原子最近邻的铜原子表面上发生明显电荷转移,而其他表面原子及体相原子的电子结构没有变化。Mulliken集居数及局域态密度分析表明,吸附过程中CO分子与表面Cu原子相互作用主要是CO分子内杂化轨道和3d,4s,4p(Cu)的贡献。
刘新孟长功刘长厚
关键词:电荷转移CO局域态杂化轨道集居分子内
NiTi合金表面氧化对镍离子释放的影响被引量:1
2004年
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分别测试经机械抛光和高温氧化后的NiTi合金样品在人体生理模拟液中镍离子的释放速度,结果表明NiTi合金表面氧化膜的形成可以有效地减少镍离子的溶出.
华英杰王崇太
关键词:NITI形状记忆合金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