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2009AA033401)

作品数:10 被引量:46H指数:4
相关作者:惠卫军董瀚张永健时捷陈鹰更多>>
相关机构:钢铁研究总院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二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金属学及工艺一般工业技术交通运输工程机械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金属学及工艺
  • 5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机械工程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主题

  • 3篇热成形
  • 3篇马氏体
  • 3篇钢板
  • 3篇高强度钢板
  • 3篇MN
  • 3篇超高强度钢
  • 3篇超高强度钢板
  • 2篇热冲压
  • 2篇热分析
  • 2篇微合金
  • 2篇微合金化
  • 2篇马氏体钢
  • 2篇合金
  • 2篇合金化
  • 2篇SI-MN
  • 2篇
  • 2篇冲压
  • 2篇淬火
  • 1篇氮元素
  • 1篇低碳

机构

  • 10篇钢铁研究总院
  • 1篇昆明理工大学
  • 1篇中国电子科技...
  • 1篇国家工程研究...

作者

  • 8篇董瀚
  • 8篇惠卫军
  • 5篇张永健
  • 4篇张英建
  • 4篇时捷
  • 4篇陈鹰
  • 2篇韩赟
  • 2篇徐乐
  • 2篇周超
  • 1篇吴振宇
  • 1篇杜景红
  • 1篇王存宇
  • 1篇陈思联
  • 1篇师周龙
  • 1篇曹文全
  • 1篇王毛球
  • 1篇王忠林
  • 1篇李阳

传媒

  • 5篇钢铁研究学报
  • 1篇汽车工艺与材...
  • 1篇锻压技术
  • 1篇机械工程材料
  • 1篇热加工工艺
  • 1篇材料热处理学...

年份

  • 1篇2014
  • 3篇2013
  • 3篇2012
  • 3篇2011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高强度钢42CrMoVNb的氢致延迟断裂行为被引量:12
2011年
采用阴极充氢、SSRT缺口拉伸和氢热分析等试验方法,研究了高强度钢42CrMoVNb在不同温度回火状态下的延迟断裂行为,并与常用的机械制造用钢42CrMo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随着回火温度的升高,试验钢的耐延迟断裂抗力逐渐提高;在相同回火温度下,由于42CrMoVNb钢的强度水平明显高于42CrMo钢,其耐延迟断裂抗力低于后者。在较高的强度水平(大于1 250MPa)下,42CrMoVNb钢的耐延迟断裂抗力明显强于42CrMo钢。这主要是由于42CrMoVNb钢在550~650℃的温度范围内回火时析出的细小弥散的(V,X)C碳化物可作为强的氢陷阱而改善钢的耐延迟断裂性能。
李阳张永健惠卫军王毛球董瀚
关键词:氢陷阱碳化物
提高热成形钢塑性的工艺研究被引量:4
2011年
塑性较低是传统马氏体钢热成形件的缺点之一。本文采用上模具水冷,下模具带温(200℃)的思路进行热成形试验,检测了热成形过程中的温度曲线和热成形件的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结果表明,工件的冷却速度随模具温度的升高而降低,采用带温模具进行热成形,能够满足工件淬透性要求,获得全马氏体组织;还有利于提高工件的自回火能力,从而提高工件的屈服强度;同时,相对较低的冷却速度减小了钢的淬火内应力,使热成形件的塑性和强塑积得到明显提高。
王存宇时捷惠卫军陈鹰张英建董瀚
关键词:热成形马氏体塑性
钼、氮元素对钛微合金化马氏体钢的力学性能影响被引量:3
2013年
通过添加钼和改变氮含量,在实验室条件下熔炼浇注钢锭,采用控轧控冷技术(TMCP)轧制钢板,研究了Mo、N元素对含钛马氏体钢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钼添加到钛微合金马氏体钢中,经回火+淬火处理后,纳米级TiC析出相增多,原奥氏体晶粒由8μm细化到5μm,屈服强度和韧性值增加;钛钼钢中氮含量增加,微米级TiN增多,对钢的屈服强度影响很小,但低温(-40℃)冲击韧性显著降低。
王珍传徐乐刘文忠韩赟时捷杜景红
关键词:马氏体钢TIC
热处理对Ti微合金化马氏体钢强度的影响被引量:5
2012年
对Ti微合金化马氏体钢经不同工艺热处理后的屈服强度进行了研究,并分析了其强化机制。研究表明,Ti微合金化使钢中形成细小的TiC析出相,可以提高马氏体钢的屈服强度。经过回火与再加热淬火工艺处理后,可形成1~10 nm的TiC析出相,使得马氏体钢晶粒细化到约8μm。理论计算与实验数据关于TiC提供的析出强化与细晶强化效果良好吻合,即通过Ti微合金化及回火再加热工艺,由TiC析出相提供的析出强化达到188 MPa,TiC钉扎晶界使得晶粒细化而产生的细晶强化效果为80 MPa。
徐乐韩赟时捷曹文全
关键词:马氏体钢晶粒细化碳化钛
Si-Mn系超高强度热成形淬火钢板的点焊性能被引量:3
2012年
采用不同的点焊工艺参数对研发的1 700MPa级Si-Mn系热成形淬火钢板与低碳钢板DC04进行异种材料之间点焊,并对焊接接头的拉伸性能、显微硬度分布及微观组织特征等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焊接电流对点焊接头熔核直径和抗剪强度具有显著的影响,而焊接时间的影响相对较小。超高强度钢板侧的热影响区存在两个明显的软化区和硬化区,即在靠近母材处存在一个硬度明显低于母材的软化区,其组织为回火马氏体;在靠近熔核处存在一个硬度明显高于母材的硬化区,其组织为细小的马氏体。点焊接头熔核部位为柱状粗大马氏体组织,其硬度明显低于超高强度钢板母材且远高于低碳钢板母材。低碳钢板热影响区低的硬度和明显粗化的铁素体组织,使得点焊接头单向拉伸时均从低碳钢板的热影响区一侧破断。
惠卫军张永健吴振宇师周龙董瀚
关键词:超高强度钢板点焊热成形
定制热成形车门防撞梁防侧撞性能的有限元模拟被引量:4
2013年
根据侧门防撞梁、车门和乘员的位置关系,通过合理布置定制热成形车门防撞梁的强度梯度分布,开发了强度变化的防撞梁;运用LS-DYNA有限元软件对防撞梁的静压入试验进行了有限元模拟,比较分析了材料性能均一的抗拉强度为1 700MPa的马氏体钢、TRIP600钢防撞梁和材料性能梯度分布的定制热成形2 200MPa马氏体钢+TRIP钢防撞粱的静态侧面防撞性能和安全性能,并与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性能均一马氏体钢静态压入时的压入量-反作用力曲线的有限元结果与试验结果符合较好,证明了有限元模拟的正确性;与两种性能均一的防撞梁相比,定制热成形车门防撞梁兼具较佳的静态侧面防撞性能和安全性能。
陈鹰张英建王忠林董瀚惠卫军
关键词:有限元模拟
一种Si-Mn系超高强度钢板的热冲压成形试验研究被引量:2
2012年
采用弯曲件热冲压成形试验研究了板料加热温度、保温时间及移送时间等工艺参数对一种Si-Mn系超高强度钢板热成形零件的力学性能及微观组织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通过控制热成形工艺参数,在所设计的模具上可实现Si-Mn系超高强度钢板热成形零件的有效淬火,在合适的工艺参数下,可获得细小均匀的马氏体组织,从而获得抗拉强度1 700MPa以上,伸长率10%以上的性能,达到原始板料抗拉强度的3倍左右,并明显高于传统的Mn-B系超高强度钢板。
惠卫军张永健陈鹰张英建董瀚
关键词:超高强度钢板热冲压成形压力淬火
碳含量对Mn-B钢氢致延迟断裂行为的影响被引量:6
2014年
采用电化学阴极充氢、氢热分析(TDS)和慢应变速率拉伸等试验方法,研究了4种不同碳含量Mn-B钢经不同热处理制度处理后的氢致延迟断裂行为。结果表明,在低于400℃回火时,随着碳含量的增加,试验钢的氢脆敏感性升高,当碳的质量分数高于0.3%后,试验钢的氢脆敏感性几乎不再增加;碳含量一定时,试验钢的氢脆敏感性随回火温度的升高而降低,且以20MnB试验钢的降低趋势最为明显;当回火温度达到600℃时,各试验钢对氢几乎不再敏感;TDS分析表明,试验钢充氢后的氢含量明显增加,其中以可扩散性氢量的增加为主;随碳含量的增加,试验钢充入的氢量增加;当碳含量一定时,随回火温度的升高,试验钢充入的氢量减少;SEM断口观察表明,试验钢充氢后的脆性断裂倾向性增加;随着碳含量的升高,试验钢的断裂方式由韧性断裂向脆性断裂转变;碳含量一定时,随回火温度的升高,试验钢由淬火态的脆性断裂向高温回火态的韧性断裂转变。
张永健周超惠卫军董瀚
关键词:碳含量
一种低碳Mn-B系超高强度钢板的氢致延迟断裂行为被引量:4
2013年
采用恒载荷延迟断裂实验、氢热分析(TDS)等实验方法,研究了一种低碳Mn-B系超高强度热成形钢板在淬火态(950℃×20 min水冷)及不同温度回火态的氢致延迟断裂行为。结果表明,实验钢在淬火态的延迟断裂抗力最低,进行回火处理能够使其耐延迟断裂性能得到明显改善,其中200℃回火处理时,可使实验钢在强度降低幅度很小的情况下,获得最高的延迟断裂抗力;回火温度过高如400℃回火时,由于强度降低幅度过大,其延迟断裂抗力反而有所降低,但仍然明显高于淬火态。SEM断口观察表明,随着回火温度的升高,实验钢缺口拉伸试样裂纹源区的断裂机制由淬火态沿晶断裂为主的脆性断裂逐渐向回火态的准解理或韧窝断裂为主的延性断裂转变。TDS实验表明,随着回火温度的升高,实验钢室温氢的扩散系数降低;实验钢在腐蚀液中以临界应力加载后非扩散性氢含量明显提高,其中淬火态试样的氢含量最低,200℃回火试样的氢含量最高。
张永健周超惠卫军陈思联董瀚
关键词:超高强度钢板回火处理
车门防撞梁的热冲压试验研究被引量:5
2011年
在热冲压成形工艺分析的基础上,利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薄板热成形马氏体钢中试线,以自主开发的热冲压后强度级别分别为1.5 GPa、1.7 GPa、1.9 GPa、2.2 GPa的热成形马氏体钢板为原料,设计制造热冲压模具,进行了小批量热冲压零件制备。通过调节各工艺参数优化热冲压工艺,成功试制出满足汽车用户要求的热冲压车门防撞梁。
陈鹰董瀚惠卫军张英建时捷
关键词:热冲压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