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上海市卫生局科研基金(2008045)

作品数:1 被引量:0H指数:0
相关作者:张彦郭晓奎姜叙诚朱平黄莉莉更多>>
相关机构:上海交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卫生局科研基金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荧光
  • 1篇荧光定量
  • 1篇实时荧光
  • 1篇实时荧光定量
  • 1篇实时荧光定量...
  • 1篇宿主
  • 1篇细胞
  • 1篇螺旋体
  • 1篇巨噬细胞
  • 1篇活性
  • 1篇钩端螺旋体
  • 1篇不同宿主

机构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作者

  • 1篇何平
  • 1篇黄莉莉
  • 1篇朱平
  • 1篇姜叙诚
  • 1篇郭晓奎
  • 1篇张彦

传媒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年份

  • 1篇2011
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
排序方式:
钩端螺旋体在不同宿主巨噬细胞内存活能力的比较
2011年
目的通过比较钩端螺旋体(钩体)在人和小鼠单核-巨噬细胞内的存活情况,探讨固有免疫在钩端螺旋体病致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将钩体秋季血清群强毒株56606v株及其经体外多次传代的弱毒株56606 a株在体外分别感染经佛波酯(PMA)诱导分化的人单核细胞系THP-1和小鼠单核-巨噬细胞系RAW 264.7。感染后2、24、72 h,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并计算两种细胞的含菌细胞百分数;感染后2、12、24、48和72 h,采用Real-Tim e PCR技术定量检测可间接反映细胞内钩体存活数量的钩体16S rRNA的表达。结果随着感染时间的延长,两种细胞的含菌细胞百分数逐渐降低;Real-Tim e PCR检测结果显示:随着感染时间的延长,两种细胞内钩体16S rRNA的表达逐渐下调,细胞内钩体的存活数量逐渐减少。结论钩体在人和小鼠单核-巨噬细胞内均不能存活和繁殖,提示致病性钩体通过抗巨噬细胞的杀灭降解而在胞内的存活和繁殖可能不是钩体感染人类宿主的主要致病途径,其发病机制有待进一步阐明。
罗云蔓黄莉莉刘伯玉张彦胡宝瑜朱平郭晓奎何平姜叙诚
关键词:钩端螺旋体巨噬细胞活性实时荧光定量PCR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