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G1998040904)

作品数:7 被引量:238H指数:7
相关作者:张强李伟平吴国雄刘新王胜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中国气象局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篇天文地球
  • 1篇水利工程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理学

主题

  • 2篇年际
  • 2篇气候
  • 2篇青藏
  • 2篇环流
  • 2篇格子BOLT...
  • 2篇函数
  • 2篇非绝热
  • 2篇非绝热加热
  • 2篇分布函数
  • 2篇BOLTZM...
  • 1篇低压环流
  • 1篇地表
  • 1篇地表辐射
  • 1篇地表辐射平衡
  • 1篇地面气压
  • 1篇东亚季风
  • 1篇东亚季风气候
  • 1篇障碍物
  • 1篇生态
  • 1篇生态环境

机构

  • 5篇中国科学院大...
  • 3篇中国气象局兰...
  • 2篇中国科学院

作者

  • 3篇张强
  • 2篇任荣彩
  • 2篇刘新
  • 2篇毛江玉
  • 2篇吴国雄
  • 2篇冯士德
  • 2篇李伟平
  • 1篇刘屹岷
  • 1篇胡隐樵
  • 1篇季国良
  • 1篇王胜
  • 1篇李韧
  • 1篇侯平
  • 1篇布和朝鲁

传媒

  • 1篇科学通报
  • 1篇中国沙漠
  • 1篇高原气象
  • 1篇自然科学进展
  • 1篇气象学报
  • 1篇科学技术与工...
  • 1篇自然科学进展...

年份

  • 1篇2007
  • 4篇2003
  • 1篇2002
  • 3篇2001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夏季青藏高原加热和大尺度流场的热力适应被引量:41
2001年
使用1986~1995年7月逐日NCEP/NCAR再分析资料,利用位涡方程进行了盛夏季节大气环流场对于青藏高原热源强迫适应调整的诊断分析.揭示了夏季高原上空低层气旋式及高层反气旋式环流结构稳定维持的动力学机理.结果表明高原加热作用造成的低层正涡源是低层气旋式环流得以稳定维持的重要原因.而边界层摩擦产生的负位涡是平衡正位涡的主要因素.加热还在高原上空形成负位涡,侧边界位涡通量收支的分析表明,西边界和南边界有净的正位涡向外输送,但小于东边界和北边界的负位涡向外输出,高原上空大气因而成为影响盛夏大气环流的负涡源.这也是青藏高原上空强大而稳定的反气旋环流得以维持的重要因素.
刘新吴国雄李伟平刘屹岷
关键词:青藏高原非绝热加热热力适应低压环流反气旋环流
干旱荒漠区土壤水热特征和地表辐射平衡年变化规律研究被引量:52
2007年
利用2000年9月1日至2001年8月31日期间“我国西北干旱区陆气相互作用野外观测试验”在敦煌荒漠取得的陆面过程观测资料,研究了干旱荒漠地表温度、土壤热量通量、土壤湿度和地表辐射分量、地表反照率等物理量的日循环和年循环特征及其影响机制,分析了地表温度极值特征和冻结时段、土壤热量输出和输入特征及土壤湿度的变化规律,探讨了干旱荒漠区土壤水热特征和地表辐射平衡特征所隐含的气候学意义,揭示了土壤水热特征和地表辐射平衡特征与气候和环境的关系.
张强王胜
关键词:干旱荒漠地表辐射平衡
敦煌地区大气气溶胶光学厚度的季节变化被引量:23
2003年
讨论了利用太阳直接辐射资料反演大气气溶胶光学厚度的一种方法 ,并且用 1981— 1983年敦煌地区太阳直接辐射资料计算了该地区大气气溶胶光学厚度的季节变化特征。结果表明 ,敦煌地区大气气溶胶光学厚度冬季稳定 ,变化小 ;春季不稳定 ,变化幅度大 ;夏季次之 ;秋季较小。
李韧季国良
关键词:太阳直接辐射气溶胶光学厚度地面气压秋季
绿洲系统维持机制的非线性热力学分析被引量:15
2003年
参照前人的一些研究,以热力学第二定律为基础,以非线性热力学方法分析了开放热力系统的熵变过程,给出了开放热力系统发展方向的热力学判据,该判据表明开放热力系统只有在外界提供的负熵流支持下才能维持其非平衡态的定态有序结构,否则热力学系统将会演变成无序结构的平衡态。在此基础上,我们把绿洲系统近似看成一个自然界处于定态的开放热力学系统,并给出了该系统与外间之间能量流和物质流过程所引起的总体熵流的时变方程,分析了绿洲系统各种内外因素对熵流变化的贡献,初步讨论了绿洲演化的本质以及绿洲稳定维持所需要的内外因条件。同时还进行了简单的数值分析。
张强胡隐樵侯平
关键词:生态环境气候
荒漠戈壁下垫面地表湍流通量参数化的研究被引量:7
2003年
通过对“我国西北干旱区陆-气相互作用试验”强化观测期(IOP)在甘肃敦煌取得的资料合理筛选以后,探讨了荒漠戈壁地表湍流通量参数化的问题。首先,分析了Monin-Obukhov相似函数的特征,并拟合出经验公式。结果表明,风速和温度相似性函数随稳定度参数的变化曲线与典型经验曲线差异较小,并且在经验曲线分布范围以内,但中性时的值有所不同。同时,还用该资料给出了动量和标量粗糙度(感热和水汽粗糙度)长度的平均值及其标量粗糙度随摩擦速度的变化关系。发现标量粗糙度的平均值大约比动量粗糙度小一个量级,并且随摩擦速度的增大而减小,但明显比理论预测值要大。
张强
关键词:参数化下垫面
格子Boltzmann数值流体力学
根据微观和宏观之间的质量、动量、能量守恒准则,建立了几个新的格子Boltzmann模型,利用Taylor和Chapman-Enskog渐近展开法,可从该模型出发推导出宏观的流体力学方程,用该模型对Benard热对流等几种...
冯士德毛江玉任荣彩
关键词:BOLTZMANN方程分布函数
文献传递
用格子Boltzmann模型研究流场中障碍物前的阻塞效应
本文应用具有三阶精度的Maxwell型平衡分布函数建立了格子 Boltzmann模型。从该模型出发导出了宏观的Boussinesq方程。利用两种粒子的 D2Q9模型模拟了成层流场中的阻塞效应现象。通过数值计算与实验结果和...
冯士德任荣彩毛江玉
关键词:分布函数BOLTZMANN方程流体力学方程
文献传递
夏季青藏高原加热和北半球环流年际变化的相关分析被引量:90
2002年
利用 195 8~ 1997年NCEP/NCAR再分析数据集中加热率和环流资料 ,采用相关分析和对比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诊断和分析了夏季青藏高原的非绝热加热与北半球环流系统的年际变化的联系。分析结果表明 :夏季青藏高原的加热强 (弱 )的年份 ,高原及邻近地区的上升运动、下层辐合及上层辐散均增强 (减弱 ) ,使高原加热对周边地区低层暖湿空气的抽吸效应和对高层大气向周边地区的排放作用加强 (减弱 )。从而影响着高原和周边地区的环流以及亚洲季风区大尺度环流系统。而且高原的加热强迫能够激发产生一支沿亚欧大陆东部海岸向东北方向传播的Rossby波列 。
刘新李伟平吴国雄
关键词:非绝热加热能量频散大气环流年际变化
东亚季风气候未来变化的情景分析——基于IPCC SRES A2和B2方案的模拟结果被引量:25
2003年
利用最新的温室气体和SO2排放方案, 即政府间气候变化委员会(IPCC)排放情景特别报告 (SRES)的 A2 和B2方案, 通过海-气耦合模式模拟结果讨论东亚季风气候在21世纪后30年中的变化, 其主要结果如下:全球变暖导致夏季海-陆温差增大和冬季海-陆温差减弱, 进而使东亚季风环流在夏季加强, 冬季减弱. 江淮流域和华北地区的夏季降水量显著增强, 其后者的增强更为显著, 使得东亚季风区的夏季多雨区向北延伸. 东亚季风区9月份的降水量在两个方案中都显著增加, 说明在全球变暖条件下东亚季风区的多雨季节将延迟一个月. 华北地区降水量在7, 8和9月份的年际变率显著增强, 说明华北地区将经历比现在更大的降水年际差异, 遭受水灾的可能性要显著增大.
布和朝鲁
关键词:东亚季风年际变率IPCCSRES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