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91129301)

作品数:9 被引量:57H指数:5
相关作者:曹广文张宏伟韩雪杜琰李自雄更多>>
相关机构:第二军医大学上海市杨浦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白求恩医务士官学校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5篇细胞
  • 5篇细胞癌
  • 5篇肝细胞
  • 5篇肝细胞癌
  • 4篇乙型
  • 4篇乙型肝炎
  • 4篇肝炎
  • 4篇病毒
  • 3篇炎症
  • 3篇进化
  • 3篇进化发育
  • 2篇多态
  • 2篇乙型肝炎病毒
  • 2篇肿瘤
  • 2篇肝炎病毒
  • 2篇癌发生
  • 2篇癌症
  • 2篇HBV变异
  • 1篇单核
  • 1篇单核苷酸

机构

  • 9篇第二军医大学
  • 2篇上海市杨浦区...
  • 1篇白求恩医务士...

作者

  • 9篇曹广文
  • 2篇李自雄
  • 2篇侯晓玫
  • 2篇张宏伟
  • 2篇杜琰
  • 2篇韩雪
  • 2篇张琪
  • 1篇王颢
  • 1篇丁一波
  • 1篇高秋菊
  • 1篇张玉伟
  • 1篇谢梦
  • 1篇林吉
  • 1篇谢佳新
  • 1篇张蓉
  • 1篇乔鹏
  • 1篇杨丹
  • 1篇傅传刚
  • 1篇蒲蕊
  • 1篇邓阳

传媒

  • 3篇第二军医大学...
  • 2篇中华预防医学...
  • 1篇中华流行病学...
  • 1篇生物化学与生...
  • 1篇中国科学基金
  • 1篇中国病毒病杂...

年份

  • 4篇2015
  • 3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乙型肝炎病毒持续感染致癌过程中的相关问题被引量:2
2014年
肝癌是全球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有较高的致死率。2008年全球肝癌新发病例约748 300例,死亡病例约695 900例。其中我国大陆地区新发肝癌患者和死于肝癌患者数量均占全球50%左右[1]。原发性肝癌有70%~85%为肝细胞癌(HCC),其中85%以上是由乙型肝炎(乙肝)病毒(HBV)慢性感染所致[2]。HBV感染已成为我国重大公共卫生问题。HBV基因全长大约为3.2×103 bp,
侯晓玫曹广文
关键词:免疫肝细胞癌
“癌症进化发育学”理论框架及其在乙肝致癌预防中的作用被引量:5
2015年
乙肝病毒(HBV)致肝细胞癌(HCC)过程中,免疫/炎症分子遗传易感性与HBV交互作用维持了乙肝慢性化。HBV蛋白如大S抗原和HBx通过抑制免疫维持了非可控性炎症。促炎细胞因子反式激活核酸编辑酶如胞苷脱氨酶的表达,促进病毒和宿主基因组变异。绝大部分变异细胞在生存竞争中被淘汰,只有极其少数细胞通过改变细胞生存依赖的信号通路,具备了上皮细胞向间质细胞转化等逆向分化的潜能,获得了克服衰老、掠夺营养、无限增值和化疗抵抗等"干性"特征而被选择出来,成为癌症起始细胞。这类细胞逐渐适应了促癌炎症微环境,演绎了"变异—选择—适应"的进化过程。癌症进化发育学理论可能为癌症监测、预防和预后预测提供可靠生物标志和靶向治疗有效靶标。
曹广文
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肝细胞癌
2002-2010年上海市杨浦区居民原发性肝癌发病及生存情况被引量:27
2012年
目的分析上海市杨浦区原发性肝癌(PLC)患者的发病和生存情况。方法以2002--2010年上海市杨浦区常住户籍居民为研究对象,共9730736人,其中男性4996390人,女性4734346人;PLC发病2726例,死亡2427例。对2002--2010年PLC新发患者和死亡患者进行分析,计算PLC发病率及死亡率,并用2000年全国第5次人口普查的标准人口年龄构成进行标化,分析患者生存情况,同时探索手术切除治疗对PLC预后的影响。结果2002--2010年PLC新发患者中,包括男性1966例,女性760例。男女平均发病年龄分别为59.81岁和68.93岁。男性粗发病率为39.35/10万,高于女性的16.05/10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7.32,P〈0.01);男性标化发病率为21.98/10万,高于女性的6.96/10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221.76,P〈0.01)。PLC患者死亡2427例,包括男性1734例,女性693例;PLC粗死亡率男性为34.71/10万,高于女性的14.64/10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6.68,P〈0.01);标化死亡率男性为19.16/10万,高于女性的6.06/10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207.18,P〈0.01)。男性在35岁以后,女性45岁以后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升高。PLC患者1~5年生存率分别为33.95%、23.11%、17.04%、14.42%和12.29%。手术切除组321例,1~5年生存率分别为66.78%、52.87%、41.88%、33.57%和32.64%;非手术组2405例,1—5年生存率分别为29.04%、18.58%、13.30%、11.16%和9.01%,手术切除组均高于非手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U值分别为12.78、10.52、8.28、5.56、5.12,P值均〈0.01)。结论上海市杨浦区PLC的发病率与死亡率接近,男性发病率和死亡率均高于女性,手术治疗可改善原发性肝癌的预后。
韩雪黄辰曦张宏伟乔鹏谢梦张蓉曹广文
关键词:肝肿瘤发病率死亡率生命统计
信号传导与转录激活因子3基因多态性与肝细胞癌的关系
2014年
目的 探讨信号传导与转录激活因子3(signal transducer and activators of transcription 3,STAT3)基因启动子区-1096G/C多态性与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易感性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应用荧光探针实时定量PCR法对2009至2012年在上海某医院就诊的632例HCC患者和723名非HCC乙肝病毒(HBV)感染者的STAT3基因启动子区-1096G/C基因多态性进行检测,使用单因素分析方法确定该基因多态性OR(95% CI)值.结果 对照组、病例组携带STAT3-1096C(GC+ CC)基因型者分别占61.8% (447/723)、60.6%(383/632),不同基因型之间HCC发病风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 =0.95,95% CI:0.76~1.18).以性别进行分层分析,在男性人群中,对照组、病例组携带STAT3-1096 C(GC+ CC)基因型者分别占62.2%(314/505)、61.8%(331/536),在女性人群中,分别为61.0%(133/218)、54.17% (52/96),在男性和女性人群中,不同基因型HCC发病风险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OR=0.98,95% CI:0.77~1.26;OR =0.76,95%CI:0.47 ~ 1.26).以HBV基因型进行分层分析,在HBV B型感染者中,对照组、病例组携带STAT3-1096C(GC+ CC)基因型者分别占61.5%(110/179)、53.1%(34/64),在HBV C型感染者中,对照组、病例组携带STAT3-1096C(GC+CC)基因型者分别占62.9%(276/439)、60.3%(226/375),在HBV B或C型感染者中,不同基因型患者HCC发病风险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OR =0.71,95% CI:0.40~1.26;OR =0.90,95% CI:0.68~ 1.19).结论 STAT3-1096G/C基因多态性与HBV阳性HCC的易感性没有相关性.
谢佳新高秋菊杨丹刘天鹏曹广文
关键词:STAT3转录因子病例对照研究
乙型肝炎病毒所致非可控性炎症恶性转化的可能机制被引量:5
2014年
肝细胞癌(HCC)占我国大陆地区恶性肿瘤死亡原因的第二位,主要由乙型肝炎病毒(HBV)慢性感染所致.人类白细胞Ⅱ类抗原遗传多态性与HBV感染的慢性化有关.HBV与免疫系统相互作用导致的非可控性炎症是HBV进化和HCC发生的必要因素.持续的、非充分的抗病毒免疫对HBV变异有选择作用.在炎症促癌过程中病毒和肝细胞基因组均经历了"变异-选择-适应"的进化过程.HBV变异不但能预测HCC的发生,而且具有促癌功能.HBV在肝细胞基因组中整合,尤其是羧基端截短型X基因的整合不但促进HCC的发生和转移,而且抵抗抗病毒治疗.明确HBV致癌机制可为降低和推迟HCC的发生和转移奠定基础.
李自雄张琪林吉侯晓玫张宏伟曹广文
关键词:慢性HBV感染肝细胞癌
PTPRD rs2279776及其与HBV变异的交互作用对肝细胞癌风险的影响
2013年
目的探讨PTPRD遗传多态性rs2279776及其与HBV变异的交互作用和肝细胞癌(HCC)发生风险的关联性。方法采用实时定量PCR对1012例健康对照(对照组)、990例非肝细胞癌HBV感染者(非癌HBV感染组)及1021例乙型肝炎后肝细胞癌患者(HCC组)进行PTPRDrs2279776多态性检测,应用PCR测序法分别测定HBV核心启动子区及前s区变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rs2279776、HBV变异及它们之间的交互作用和HCC发生风险的关联性。结果rs2279776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的分布在HCC组与对照组之间、HCC组与非癌HBV感染组之间以及HCC组与非癌组(非癌HBV感染组+对照组)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而rs2279776GC基因型与HBV变异T1753V和preS缺失的交互作用显著增加女性HBV感染者患HCC的风险。rs2279776GC基因型与HBVG1896A变异的交互作用可以降低HBV基因型B感染者患HCC的风险;CC基因型与HBVAl652G变异的交互作用可以显著降低基因型CHBV感染者患HCC的风险。结论PTPRDrs2279776与HCC易感性无直接相关性,但可通过与HBV变异的交互作用对HCC发生风险产生影响。
邓阳张琪张玉伟韩雪曹广文
关键词:肝细胞癌乙型肝炎病毒单核苷酸多态性
“癌症进化发育假说”的提出及其对癌症特异性防治的作用被引量:12
2015年
虽然只有25%癌症的发生与病毒等病原体慢性感染直接相关,但是慢性炎症却与多数癌症的发生、发展和预后关系密切。根据我们在乙肝病毒致癌和胃肠道、泌尿系统癌症的发生、发展分子机制等中的系列研究,结合国内外研究进展,作者提出了"癌症进化发育假说"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框架。该假说的核心学术思想是:由先天遗传因素和后天环境因素如病毒感染的交互作用导致的免疫平衡失调或功能失调维持了慢性非可控性炎症,后者促进癌症发生和发展并贯穿以"变异-选择-适应"为特征的癌症进化发育过程的始终。在非可控性炎症微环境条件下,促炎介质通过反式激活核酸编辑酶及其类似物表达,或引起氧化应激,促进病毒和宿主基因组变异。绝大部分变异细胞和变异病毒在生存竞争中被淘汰,少数变异细胞通过改变原有生存信号通路和模式,在炎症微环境中炎性介质通过表观遗传调控使上皮细胞向间质细胞转化,赋予了癌症起始细胞克服衰老、掠夺营养和无限繁殖等"干性"特征而被选择出来,促进癌症的发生和侵袭。癌症进化发育一般具有"逆向进化"和"去分化"特征,体现了"干性"信号通路在癌症进化发育中的不可或缺性。"癌症进化发育假说"不但在探索炎症促进癌症的本质方面有望具有可试验性,而且对预测、预防、个体化和大众参与性的"P4医学"癌症控制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曹广文
关键词:进化炎症
非可控性炎症、表观遗传和遗传改变在结直肠癌发生和侵袭过程中的作用被引量:8
2015年
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rcinoma,CRC)的发生和发展是慢性炎症促进关键基因后天突变累积的过程。炎症促进癌症进化各阶段均受表观遗传和遗传改变所驱动。在癌症信号刺激下,腺瘤通过积累遗传变异逐渐发展成腺癌。新一代测序技术为阐明癌症进化过程中的"驱动"变异和融合基因提供了有效途径,为癌症进化提供了分子证据。腺瘤恶性转化过程中最明确的遗传改变是微卫星不稳定和染色体不稳定性显著增加。研究CRC的进化规律,尤其是研究体细胞变异的主要目的是明确这种变异影响了何种信号途径,而信号途径是目前探索早期CRC的有效干预方式和CRC靶向治疗的关键。
丁一波杜琰王颢傅传刚曹广文
关键词:结直肠肿瘤炎症表观遗传
HBV变异、体细胞变异及相关免疫遗传在肝硬化和肝细胞癌发生中的作用被引量:7
2015年
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慢性感染已经成为我国最重要公共卫生问题之一,造成重大的疾病负担。从HBV慢性感染状态到相关肝脏疾病的恶性转化,常需要数十年的慢性过程。由于长期感染,HBV在宿主的免疫压力下,被动选择出适合病毒生存的相关突变,而这些突变又进一步促进肝脏疾病的恶性转化。在HBV引起的慢性炎症微环境的长期刺激下,机体基因组也发生大量的体细胞突变,同时被动选择出适合细胞存活的相关突变。被机体选择出来的HBV变异和机体体细胞变异,均促使细胞向恶性方向转变,表现为"变异-选择-适应"的进化过程。此外,不同个体之间的遗传背景差异对HBV导致的疾病进程至关重要,如STAT通路和HLA相关位点的基因多态性与重要HBV变异的交互作用影响疾病进展。
李自雄蒲蕊杜琰曹广文
关键词:免疫遗传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