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0623033700)

作品数:3 被引量:25H指数:3
相关作者:刘红彦王飞倪云霞刘喜存刘玉霞更多>>
相关机构: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新乡市农业科学院中北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国家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农业科学

主题

  • 2篇银花
  • 2篇金银花
  • 1篇地黄
  • 1篇叶片
  • 1篇液相
  • 1篇液相色谱
  • 1篇遗传多样性分...
  • 1篇诱抗剂
  • 1篇色谱
  • 1篇土壤
  • 1篇吡虫啉
  • 1篇相色谱
  • 1篇酶系
  • 1篇化学诱抗剂
  • 1篇高效液相
  • 1篇高效液相色谱
  • 1篇防御酶
  • 1篇防御酶系
  • 1篇ITS序列

机构

  • 3篇河南省农业科...
  • 1篇河南工业大学
  • 1篇中北大学
  • 1篇新乡市农业科...

作者

  • 3篇刘红彦
  • 2篇王飞
  • 2篇倪云霞
  • 1篇高素霞
  • 1篇张玉军
  • 1篇刘玉霞
  • 1篇刘喜存
  • 1篇刘新涛
  • 1篇刘清浩

传媒

  • 2篇植物保护
  • 1篇中国中药杂志

年份

  • 1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不同化学诱抗剂对金银花叶片防御酶系的影响被引量:17
2009年
用4种化学诱抗剂壳聚糖、草酸、硫酸亚铁和硅酸钠处理金银花,通过计算酶活性发展曲线下面积AUEAPC,分析了叶片防御酶系3种主要酶的活性变化情况。结果表明:4种诱抗剂处理中,壳聚糖处理的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最高,其次是草酸处理,两者差异极显著,并且极显著高于硅酸钠、硫酸亚铁处理和对照,而后3种处理间差异不显著;硫酸亚铁处理后,过氧化物酶(POD)的活性最高,极显著高于壳聚糖、草酸和硅酸钠处理,并且这4种诱抗剂处理POD的活性均极显著高于对照;但只有壳聚糖处理,多酚氧化酶(PPO)的活性极显著高于对照,其他3种诱抗剂处理的PPO活性极显著低于对照。壳聚糖、草酸、硫酸亚铁和硅酸钠处理后,3种酶的综合活性分别比对照提高71.1%、31.1%、11.7%和2.5%,与前期对金银花白粉病诱抗效果研究结论相一致。本研究初步从防御酶学角度分析了4种化学诱抗剂在金银花上的诱导抗病机制。
刘喜存刘红彦倪云霞刘玉霞王飞
关键词:金银花化学诱抗剂防御酶系
地黄资源遗传多样性分析被引量:5
2010年
目的:研究不同地区栽培地黄及野生地黄品种间ITS序列差异,为地黄的系统发育和分子鉴定提供依据。方法:用CTAB法提取地黄叶片中总DNA,对PCR产物进行克隆测序,采用MEGA4.0进行系统进化分析。结果:各供试地黄的ITS区序列总长度为613~614bp,长度变异仅1bp,其中ITS1长度为224~225bp,G+C占60.4%一63%;ITS2长度为224—225bp,G+C占57.1%~65.3%;5.8S长度高度保守,均为164bp。系统发育分析表明:北京2号地黄与其他地黄资源差异性较大,亲缘关系较远。野生地黄居群内差异较小,居群间没有差异。河南栽培地黄与山西、山东省栽培地黄问没有差异;野生地黄资源中神农山和青天河一带地黄与山东省栽培地黄亲缘关系最近,而河南栽培地黄和山西省栽培地黄与野生地黄没有差异。结论:不同地区地黄资源种问亲缘关系较近,系统分化不明显。
高素霞刘红彦王飞
关键词:地黄ITS序列
吡虫啉在金银花及土壤中的残留动态研究被引量:3
2011年
采用IqPLC-DAD方法对吡虫啉在金银花及土壤中的残留动态进行研究。该方法最小检出量为0.0212ng,样品添加回收率为80.9%~84.6%,变异系数为7.74%~18.15%。研究结果表明:吡虫啉在金银花和土壤中的半衰期分别为1.52~4.65、11.07~19.09d。建议金银花中吡虫啉的最大残留限量(MRL)为3.0mg/kg;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防治金银花蚜虫,用药量为30g/hm2(有效成分),采用喷雾的施药方法,在每茬花中最多施药2次,安全施药间隔期为7d。
刘清浩刘新涛倪云霞刘红彦张玉军
关键词:吡虫啉高效液相色谱金银花土壤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