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274028)

作品数:6 被引量:8H指数:2
相关作者:王新东蒋钜明刘高阳许军元王萌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科技大学丹麦技术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化学工程电气工程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化学工程
  • 3篇电气工程
  • 2篇理学

主题

  • 4篇电解
  • 4篇水电解
  • 2篇阳极
  • 2篇锑掺杂二氧化...
  • 2篇二氧化锡
  • 2篇ATO
  • 2篇催化
  • 1篇担载
  • 1篇电池
  • 1篇电催化
  • 1篇电极
  • 1篇多孔
  • 1篇多孔电极
  • 1篇性能研究
  • 1篇阳极气体
  • 1篇氧化铱
  • 1篇一体化
  • 1篇直接甲醇
  • 1篇直接甲醇燃料...
  • 1篇质子交换

机构

  • 6篇北京科技大学
  • 1篇丹麦技术大学

作者

  • 6篇王新东
  • 4篇刘高阳
  • 4篇蒋钜明
  • 3篇许军元
  • 2篇王萌
  • 1篇刘桂成
  • 1篇王一拓
  • 1篇田哲
  • 1篇黄敏
  • 1篇陈明
  • 1篇董超振

传媒

  • 3篇电池
  • 1篇电化学
  • 1篇Chines...
  • 1篇中国科学:化...

年份

  • 1篇2016
  • 3篇2014
  • 2篇2013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Nanostructured electrocatalytic materials and porous electrodes for direct methanol fuel cells被引量:1
2016年
Direct methanol fuel cells (DMFCs) are promising for use in portable devices because of advantages such as high fuel energy density, low working temperature and low emission of pollutants. Nanotechnology has been used to improve the performance of DMFCs. Catalytic materials composed of small, metallic particles with unique nanostructure supparted on carbons or metal oxides have been widely investigated for use in DMFCs. Despite our increased understanding of this type of fuel cell, many challenges still remain. This paper reviews the current developments of nanostructured elec- trocatalytic materials and porous electrodes for use in DMFCs. In particular, this review focuses on the synthesis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nanostructured catalysts and supporting materials. Both computational and experimental approaches to optimize mass transportation in porous electrodes of DMFCs, such as theoretical modeling of internal transfer processes and preparation of functional structures in membrane electrode assemblies, are introduced.
王萌王新东陈明杨兆一董超振
固体聚合物电解质水电解池用阳极气体扩散层
2013年
采用刷涂法在钛网基体上制备扩散层,结合固体聚合物电解质(SPE)水电解池中的交流阻抗及极化曲线测试,探讨浆料中PVDF、PTFE和锑掺杂二氧化锡(ATO)配比对阳极扩散层厚度、阻值、孔隙率、疏水性和单体电池性能的影响。PVDF与PTFE添加量的增加,使阳极扩散层的厚度增加、阻值增大、孔隙率下降及疏水性增强;PVDF对阻值、孔隙率的影响更大。合理的m(ATO)∶m(PVDF)∶m(PTFE)为15∶1∶2,在常压、80℃下,电流密度为1 A/cm2时,槽压仅为1.59 V。
刘高阳蒋钜明王新东
关键词:水电解
纳米锑掺杂二氧化锡担载IrO_2催化剂的制备与性能被引量:3
2014年
在非氯盐体系下,采用化学共沉淀法制备纳米级锑掺杂二氧化锡(ATO)粉体材料,分析锑掺杂浓度、前驱体pH值和前驱体煅烧温度对电导率的影响;采用优化的Adams法,以纳米ATO粉体为载体,制备担载型析氧催化剂二氧化锒(IrO_2)/ATO,并进行XRD分析、电化学阻抗及极化曲线测试。制备ATO粉体电导率最大时(0.581 S/cm)的条件为:Sb掺杂浓度10%,pH值为3.5,煅烧温度为600℃。采用IrO_2/ATO催化剂的单体电池,在800mA/cm^2、80℃时,所需槽电压仅为1.40V。
刘高阳许军元蒋钜明王新东
关键词:水电解
热分解法制备SPE电解池一体化氧阳极被引量:2
2014年
以氯铱酸为前驱体,钛网为支撑体,采用热分解法制备一体化IrO2/Ti氧阳极,热压法制备膜电极组件(MEA)。用SEM、循环伏安、交流阻抗、极化曲线及单体电解池测试,研究煅烧温度对氧阳极形貌及性能的影响。在300℃、350℃及400℃煅烧制备的氧阳极,表面以裂缝为主,且随着煅烧温度的升高,裂纹的宽度减小,孔隙率增加;在450℃、500℃煅烧制备的氧阳极,表面裂纹基本消失,同时生成致密的催化剂簇。400℃煅烧制备的氧阳极的析氧催化活性最好,在50℃、500 mA/cm2时,单体电解池可稳定运行203 h。
蒋钜明刘高阳许军元王新东
关键词:热分解氧化铱
直接甲醇燃料电池电催化机理及多孔电极传质过程研究被引量:1
2013年
直接甲醇燃料电池以其独特的优势被业界人士视为本世纪最有可能实现商业化的燃料电池.因此,众多研究院所和公司展开了深入研究,取得了瞩目的成就.本文分析了膜电极结构的电催化和多孔电极传质过程的机制,并结合制备工艺、有序多层结构以及电池内部传输过程,讨论了近年来膜电极在直接甲醇燃料电池相关的研究进展.
王新东王一拓刘桂成王萌田哲
关键词:直接甲醇燃料电池膜电极电催化传质
质子交换膜水电解析氧电催化复合材料合成、微结构调控及性能研究被引量:1
2014年
质子交换膜水电解(PEMWE)制氢技术以其独特的优势被视为未来全球能源与环境协调发展的优先选择.析氧电催化剂是PEMWE制氢技术发展的关键瓶颈之一,主要原因在于其表面的析氧反应(OER)可逆性差、反应动力学过程缓慢.为了提高析氧过程反应动力学,需要研制高效的电催化剂.本文从材料组分与结构的角度出发,采用具有质子传导特性的复合载体,探索微结构可控复合载体材料的合成技术,开发出一系列的高效氧电极复合载体材料以及载体催化剂.实现载体材料高质子、电子导电性及微结构的可控优化,对于PEMWE的理论研究和应用都具有重要意义.
王新东刘高阳许军元蒋钜明黄敏李庆峰
关键词:微结构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