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274002)

作品数:7 被引量:14H指数:3
相关作者:伊廷锋诸荣孙朱彦荣谢颖沈浩宇更多>>
相关机构:安徽工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黑龙江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博士后科研项目择优资助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电气工程理学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电气工程
  • 2篇化学工程
  • 2篇理学

主题

  • 5篇正极
  • 5篇正极材料
  • 4篇电池
  • 3篇锂离子
  • 3篇锂离子电池
  • 3篇离子
  • 3篇离子电池
  • 2篇电子结构
  • 2篇动力学性能
  • 2篇子结构
  • 2篇密度泛函
  • 2篇泛函
  • 2篇MN
  • 1篇低钴
  • 1篇电池正极
  • 1篇电池正极材料
  • 1篇动力学
  • 1篇碳纤维
  • 1篇添加剂
  • 1篇铅酸

机构

  • 6篇安徽工业大学
  • 4篇哈尔滨工业大...
  • 3篇黑龙江大学
  • 1篇牡丹江师范学...

作者

  • 6篇伊廷锋
  • 4篇诸荣孙
  • 3篇朱彦荣
  • 3篇谢颖
  • 2篇沈浩宇
  • 1篇任晴晴
  • 1篇曾媛苑
  • 1篇郝国栋
  • 1篇周安娜
  • 1篇左朋建
  • 1篇张凯
  • 1篇陶伟
  • 1篇黄云
  • 1篇张瑞
  • 1篇陈宾

传媒

  • 2篇无机化学学报
  • 1篇化工新型材料
  • 1篇稀有金属材料...
  • 1篇哈尔滨工业大...
  • 1篇蓄电池
  • 1篇Scienc...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3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锂离子电池新型LiFeSO_4F正极材料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15年
与LiFePO_4材料相比,LiFeSO_4F正极材料理论上具有更稳定的结构、更高的电压平台和离子电导率,有望成为动力锂离子电池的热门正极材料,具有更好的应用前景。介绍了LiFeSO_4F正极材料的结构,综述了近年来LiFeSO_4F正极材料的合成及掺杂改性方面的研究进展,重点对LiFeSO_4F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和掺杂进行了总结和探讨,并对LiFeSO_4F正极材料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伊廷锋李紫宇陈宾谢颖诸荣孙
关键词: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
Mn^(2+)掺杂对LiFePO_4正极材料结构、性能及嵌锂动力学的影响被引量:4
2013年
为了改善橄榄石型LiFePO4正极材料的性能,采用高温固相法合成了Mn掺杂的LiMnxFe1-xPO4(x=0,0.10,0.25,0.40,0.50)材料.采用X射线粉末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充放电测试、循环伏安和电化学阻抗谱研究了材料的结构、电化学性能和锂离子嵌脱动力学.结果表明,锰掺杂的LiFePO4样品颗粒分布比较均匀,具有较小的平均粒径和窄的粒度分布,LiMnxFe1-xPO4是纯相的橄榄石结构.在不同倍率下,LiMn0.4Fe0.6PO4具有最高的放电容量和最好的动力学性能.Mn的掺杂提高了LiFePO4材料的可逆性、锂离子扩散系数和放电容量,减小了电荷转移电阻,进而提高了其动力学性能.
伊廷锋朱彦荣沈浩宇马永泉左朋建诸荣孙
关键词:正极材料动力学性能
Mo^(6+)掺杂对LiNi_(0.5)Mn_(1.5)O_4正极材料脱锂动力学的影响
2015年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尖晶石型LiNi0.5Mn1.5O4及其掺杂材料LiMn1.4Ni0.55Mo0.05O4,并采用电化学阻抗(EIS)研究了材料充电态的锂离子嵌脱动力学。结果表明,Mo的掺杂降低了LiNi0.5Mn1.5O4材料的电荷转移电阻,提高了其电导率,进而提高了其动力学性能。Mo掺杂减小LiNi0.5Mn1.5O4材料的SEI膜厚度,有利于锂离子的可逆脱嵌,进而提高了其电化学性能。LiNi0.5Mn1.5O4及其掺杂材料LiMn1.4Ni0.55Mo0.05O4的界面电容(Cdl)值差别不大,说明Mo掺杂后,并没有影响电极材料的表面积或形貌。
朱彦荣张瑞李紫宇郝国栋周安娜诸荣孙伊廷锋
关键词:正极材料LINI0.5MN1.5O4动力学性能
锂离子电池LiTi_(0.25)Fe_(0.75)SO_4F正极材料的电子结构
2017年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平面波赝势的方法,计算了LiFeSO_4F和LiTi_(0.25)Fe_(0.75)SO_4F正极材料的电子结构。计算结果表明:当锂嵌入材料后,S、O和F的原子布居变化较小,电子主要填充在过渡金属的3d轨道,导致过渡金属被还原,成为电化学反应的活性中心。在嵌锂态中,锂和氧(氟)之间形成了离子键,而过渡金属(Ti和Fe)与氧(氟)之间则形成了共价键,S-O键的共价性最强。态密度的计算结果则表明:Ti和Fe均保持高自旋排列结构;LiFeSO_4F的两个自旋通道的带隙分别为2.88和2.29 e V,其导电性很差;Ti掺杂使体系的带隙消失,显著地提高了正极材料的导电性;LiTi_(0.25)Fe_(0.75)SO_4F系统中Ti-O和Ti-F键均比纯相中的Fe-O和Fe-F键的共价性更强,因此Ti掺杂材料具有更好的结构稳定性。
陶伟黄云伊廷锋谢颖
关键词: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电子结构密度泛函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MnPO4的电子结构被引量:4
2013年
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计算方法,计算了锂离子电池LiMnPO4正极材料的电子结构。计算结果表明:当Li+嵌入体系后,O和P的原子布居变化较小,电子向金属原子的转移明显得到加强。Li+和O2-有弱相互作用,当Li+离子脱出以后,氧原子所得到的电子数减小,导致布居减小。锂是以离子形式存在的于LiMnPO4正极材料中。在LiMnPO4和MnPO4体系中,Mn原子具有磁性,其磁矩分别为4.78μB和3.84μB,其余原子磁性近似为0。氧为负离子,带负电荷,而P和Mn则为正离子。O2p与P3s、P3p轨道发生有效重叠,并形成共价键,Mn3d和O2p之间能够有效地发生重叠并形成共价键。在放电过程中有电子从外电路进入正极,大部分电子所带电荷分布在Mn原子上。
朱彦荣谢颖伊廷锋曾媛苑诸荣孙
关键词: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MNPO4电子结构密度泛函
提高富锂低钴的Li_(1.2)Mn_(0.56)Ni_(0.16)Co_(0.08-x)Al_xO_2(0≤x≤0.08)正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英文)被引量:2
2016年
本文采用溶胶凝胶法成功合成了层状Li_(1.2)Mn_(0.56)Ni_(0.16)Co_(0.08-x)Al_xO_2(0≤x≤0.08)正极材料.XRD及其精细结果表明,所有的材料均具有典型的α-NaFeO_2结构,属于R-3m空间群.Al掺杂后的材料晶胞参数a值几乎不变,但是c值和晶胞体积略微减小.SEM和HRTEM证明了所有样品均具有200–300 nm的均一粒径和光滑的表面.EDS谱图说明Al已经成功地进入了Li_(1.2)Mn_(0.56)Ni_(0.16)Co_0.08O_2正极材料的晶格.CV和EIS说明适量的Al掺杂有利于锂离子的可逆脱嵌,减小了材料的电化学极化和电荷转移电阻.在所有样品中,Li_(1.2)Mn_(0.56)Ni_(0.16)Co_(0.08-x)Al_xO_2(x=0.05)展示了最小的电荷转移电阻和最高的锂离子扩散系数.电化学性能测试表明,少量Al掺杂的富锂电极具有比纯样更高的放电容量,特别是Li_(1.2)Mn_(0.56)Ni_(0.16)Co_(0.08-x)Al_xO_2(x=0.05)样品具有比其他样品更高的倍率容量和更好的快速充放电性能.55°C时,Li_(1.2)Mn_(0.56)Ni_(0.16)Co_(0.08-x)Al_xO_2(x=0.05)展示了比纯样更高的放电容量.高的倍率容量、好的高倍率循环稳定性以及优秀的高温性能使得低钴Li_(1.2)Mn_(0.56)Ni_(0.16)Co_(0.08-x)Al_xO_2(x=0.05)材料成为下一代锂离子电池颇具前景的选择.
伊廷锋韩啸杨双瑗朱彦荣
关键词:LITHIUM-IONCYCLINGPERFORMANCEPERFORMANCE
磨碎碳纤维添加剂对阀控铅酸电池低温性能的影响被引量:3
2014年
分别采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充放电测试研究了磨碎碳纤维添加剂对阀控铅酸(VRLA)蓄电池低温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正极铅膏中添加适量的碳纤维能够延长蓄电池的循环寿命,提高蓄电池的低温放电性能,但是会稍微减弱其低温充电接受能力。XRD图谱表明,碳纤维能够提高正极生板中Pb O的含量,并且减少熟板中的杂质。SEM图表明碳纤维能够细化正极板颗粒,并使其粒径分布更为均匀。
任晴晴张凯张凯沈浩宇刘孝伟沈浩宇
关键词:阀控铅酸电池添加剂碳纤维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