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170392)

作品数:9 被引量:29H指数:3
相关作者:胡豫王华芳魏文宁周薇郑金娥更多>>
相关机构:华中科技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一般工业技术机械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 2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机械工程

主题

  • 4篇鼠脑
  • 4篇细胞
  • 3篇血管
  • 3篇微血管
  • 3篇内皮
  • 3篇内皮细胞
  • 3篇大鼠脑
  • 2篇血管内皮
  • 2篇血管内皮细胞
  • 2篇血栓
  • 2篇血栓形成
  • 2篇药物
  • 2篇药学
  • 2篇药学研究
  • 2篇凝血
  • 2篇微血管内皮
  • 2篇微血管内皮细...
  • 2篇纳米
  • 2篇纳米粒
  • 2篇脑微血管

机构

  • 7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作者

  • 6篇胡豫
  • 5篇魏文宁
  • 5篇王华芳
  • 4篇谢长生
  • 4篇郑金娥
  • 4篇孙望强
  • 4篇周薇
  • 2篇方峻
  • 1篇刘练金
  • 1篇王雅丹
  • 1篇姚军霞
  • 1篇郭涛

传媒

  • 2篇材料导报
  • 1篇微循环学杂志
  • 1篇中国病理生理...
  • 1篇中华血液学杂...
  • 1篇中国生物医学...
  • 1篇血栓与止血学
  • 1篇Journa...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年份

  • 1篇2008
  • 3篇2005
  • 5篇2004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聚乳酸纳米微粒的制备及其在鼠脑组织中的选择性分布研究被引量:6
2004年
制备聚乳酸(polylactic acid, PLA)纳米微粒(以下简称PLA纳粒),研究该载体在小鼠脑组织中的分布特征,探讨其对鼠血脑屏障的透过能力。纳米沉积法制备空白及经聚山梨醇80(T-80)表面修饰的PLA纳粒,透射电镜观测其微观形貌、粒径,zeta电位/粒度分析仪分别测定粒度分布范围和zeta电位值;荧光分光光度计检测PLA纳粒能否进入小鼠脑部;透射电镜观察脑组织中纳粒的分布区域。所制PLA纳粒为规整、均匀的球形颗粒, 其等效粒径为162.1nm, 多分散系数为0.108;T-80修饰的PLA纳粒能特异性地分布于小鼠脑组织,电镜结果显示脑微血管内皮细胞中有纳粒的聚集,神经元间隙也有少量分布。结论:表面修饰的PLA纳粒能较特异性地被鼠脑血管内皮细胞摄取,并能够通过血脑屏障。该载体可望成为选择性作用于脑组织的优良给药载体。
王华芳胡豫孙望强谢长生魏文宁周薇方峻
关键词:聚乳酸纳米微粒脑组织
纳米技术在药学研究中的若干应用(一):药物中的应用
2004年
药物在药学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从纳米技术对现有药物的改造、纳米材料的药用研究和纳米诊断及分析试剂等药物研究领域出发,综述了纳米技术在药学研究中的若干应用。指出纳米技术正从2个方面介入药物研究:一方面,利用纳米技术对已有的药物进行二次开发,提高疗效;另一方面,将现有的纳米材料推向药物研究,发掘其药用价值。
孙望强谢长生
关键词:药学研究药物研究介入药用研究纳米材料
Observing Intratissuelar Distribution of Polysorbate 80 Coated Nanoparticles in Brain with Analytical Electron Microscopy
2005年
The analytical electron microscopy (AEM) was employed to observe the intratissuelar distribution of polysorbate 80 coated nanoparticles in brain with copper chlorophyll (CC), and a safe and cheap pigment was used as a marker. AEM analyses show that some nanoparticles are located at the wall of the microvasculum in brain, while others are distributed around the microvasculum in brain. These results may support that T-80 coated nanoparticles cross the BBB through mechanisms of endocytosis or transcytosis.
孙望强杨祥良
关键词:血脑屏障
聚乳酸纳米粒介导decoy片段调控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组织因子表达的体外研究被引量:3
2005年
目的探讨由聚乳酸纳米粒包裹的核因子(NF)-κΒdecoy寡核苷酸片段对体外培养的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组织因子表达活性的调控功能。方法以聚乳酸为材料,纳米沉积法制备载荧光标记NF-κΒdecoy-纳米粒混悬液,检测其物理表征、包封率和体外释放情况。共聚焦显微镜和流式细胞术观察和检测培养的脑微血管内皮细胞摄取decoy-纳米粒的效率和细胞内分布,运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及Western blot技术分别比较摄取纳米粒的细胞在脂多糖(LPS)刺激下TFmRNA和P65表达的变化。结果制备的decoy-纳米粒平均粒径为162.1nm,多分散指数为0.118,体外释放实验显示经28d其总释放率达92.3%,流式细胞术检测到细胞对decoy-纳米粒摄取随浓度和作用时间的增加而增加,被摄取的decoy-纳米粒位于细胞胞浆内,RT-PCR结果提示经纳米粒包载的NF-κΒdecoy具有生物活性,可以显著抑制LPS作用下脑微血管内皮细胞的TF表达水平,Western blot结果显示核提取物中P65的表达显著降低。结论聚乳酸纳米粒能将NF-κΒdecoy寡核苷酸片段递送至细胞内,且能保持生物活性,该方法为脑血栓病基因治疗提供了依据。
胡豫王华芳孙望强谢长生魏文宁郑金娥姚军霞
关键词:聚乳酸纳米粒脑微血管内皮细胞DECOY寡核苷酸大鼠脑体外研究片段
纳米技术在药学研究中的若干应用(二):胶体药物载体
2004年
胶体药物载体的纳米技术是在药学研究中最活跃的领域。综述了其主要特点、类型和表面修饰等问题,并提出了该领域值得注意的若干问题。
孙望强谢长生
关键词:药学研究药物载体胶体表面修饰
组织因子在大鼠脑微血管血栓形成中的表达被引量:2
2005年
目的探讨大鼠脑皮质微血管血栓模型中组织因子(TF)表达的动态变化及意义。方法50只SD雌性大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血栓2h、4h、6h、24h组,每组10只,应用光化学法诱导脑皮质微血管梗塞模型。分别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和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脑血栓2h、4h、6h、24h血浆和脑血栓形成局部TF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HE光镜和电镜观察的病理形态变化显示复制大鼠脑皮质微血管梗塞模型成功。血浆中TF含量4h、6h组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脑血栓局部微血管内皮细胞TF表达阳性,对照组为阴性,血栓6h和24h组TF平均吸光度值显著高于2h和4h组(P<0.01)。血浆中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含量2h(P<0.01)、4h(P<0.05)组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抗凝血酶(AT)活性24h组显著高于其它各组(P<0.05)。结论光化学诱导大鼠脑血栓形成模型操作简单,稳定可靠,与人体血栓形成过程相似血管内皮损伤及内皮下TF暴露启动外源性凝血途径。组织因子凝血途径易化因素增强,表明TF参与大鼠脑皮质微血管血栓形成。
周薇胡豫王华芳刘练金王雅丹郑金娥魏文宁
关键词:光化学颅内血栓形成内皮细胞凝血致活酶
光化学法诱导大鼠脑皮质微血管梗塞凝血系统动态变化的研究被引量:7
2004年
目的 :探讨大鼠脑皮质微血管梗塞模型凝血系统的动态变化及意义。方法 :5 0只SD雌性大鼠 ,应用光化学法诱导脑皮质微血管梗塞模型 ,观察正常对照组、血栓形成 2h、4h、6h、2 4h等不同时相大鼠血浆中组织因子 (TF)含量、血管性血友病因子 (vWF)含量、凝血酶原时间 (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APTT)、纤维蛋白原 (Fbg)的动态变化。结果 :光镜和电镜的病理形态学显示大鼠脑皮质微血管内皮损伤和血栓形成。血浆中TF含量 4h、6h组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 (P均 <0 .0 1) ;vWF含量 2h、4h组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 ,P值分别小于 0 .0 1~0 .0 5。PT 4h组比正常对照组明显缩短 (P <0 .0 1) ;APTT 4h、6h组比对照组显著缩短 (P <0 .0 5 )。结论 :光化学法可诱导脑皮质微血栓形成。TF、vWF含量增高 ,PT和APTT缩短是血栓形成的促发因素和病理表现。
周薇胡豫魏文宁
关键词:光化学法脑皮质凝血系统血浆标本
NF-κB在炎症介质诱导的大鼠脑微血栓形成分子发病机制中的作用△被引量:3
2008年
目的以脂多糖(LPS)诱导下高表达组织因子(tissue factor,TF)的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BMECs)为大鼠脑微血栓形成的细胞模型,探讨核因子κB(NF-κB)在炎症介质导致的脑微血栓形成中的作用。方法制备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培养模型,分别用LPS刺激1/4、1/2、1、2、4、16 h,以NF-κB特异性抑制剂PDTC(pyrrilidine dithiocarbam-ate)预处理组和空白对照组作为对照,采用流式细胞术特异性检测经BMECs膜表面TF定位表达丰度的变化,同时检测胞浆中TF的mRNA水平的变化,并进行计算机定量分析。结果TF在BMECs细胞中的表达与LPS作用呈现时间依赖关系,10μg/ml LPS刺激1/2 h时TF表达开始升高,1 h时达到最高值;100μmol/L PDTC预处理的BMECs在LPS刺激下,TF表达水平不升高。结论LPS可以显著诱导BMECs中TF的表达,NF-κB是LPS诱导的BMECs TF表达的关键性转录调控分子,是炎症介质诱导的脑血栓形成发病分子机制中的重要因素。
王华芳胡豫郭涛郑金娥魏文宁
关键词:脑微血管内皮细胞NF-KB炎症介质
阿霉素纳米粒对白血病耐药细胞株K562/DOX耐药逆转作用的研究被引量:8
2004年
目的 合成阿霉素聚氰基丙烯酸异丁酯纳米粒 ,观察其对阿霉素耐受性细胞株K5 6 2 (K5 6 2 /DOX)耐药性逆转效果并探讨可能机制。方法 采用乳液聚合法合成纳米粒 ,透射电镜观察计算粒径 ,分光光度法计算包封率 ;以梯度浓度的阿霉素纳米粒处理培养的K5 6 2 /DOX细胞 ,噻唑蓝比色法 (MTT)检测K5 6 2 /DOX细胞的半数生长抑制浓度 (IC50 )并计算逆转倍数 ;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内药物浓度 ;TUNEL法检测药物诱导后凋亡的发生及凋亡率。结果 阿霉素纳米粒平均粒径 (98 5± 3 7)nm ,包封率为 95 % ;MTT结果显示阿霉素纳米粒对K5 6 2 /DOX细胞的生长抑制率较单纯阿霉素显著增高 ,阿霉素纳米粒对K5 6 2 /DOX的耐药逆转倍数为 6 2 ;TUNEL检测经 10 μg/ml阿霉素纳米粒处理后的K5 6 2 /DOX平均凋亡率为 38 7%。结论 以聚氰基丙烯酸异丁酯纳米粒为载体的阿霉素可增强诱导K5 6 2 /DOX细胞凋亡的效率和有效逆转其耐药性。
王华芳胡豫郑金娥周薇方峻
关键词:阿霉素K562纳米粒凋亡率耐药逆转作用耐药细胞株丁酯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