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一五”规划项目(SC09W018)

作品数:3 被引量:7H指数:1
相关作者:刘嫦更多>>
相关机构:电子科技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一五”规划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语言文字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文学
  • 1篇语言文字

主题

  • 3篇翻译
  • 2篇功能翻译
  • 2篇功能翻译理论
  • 2篇翻译理论
  • 2篇翻译批评
  • 1篇学衡
  • 1篇学衡派
  • 1篇译本
  • 1篇译诗
  • 1篇英译
  • 1篇英译本
  • 1篇忠诚原则
  • 1篇忠实
  • 1篇文学
  • 1篇文学翻译
  • 1篇文学翻译批评
  • 1篇论文学
  • 1篇论语
  • 1篇解构
  • 1篇价值学

机构

  • 3篇电子科技大学

作者

  • 3篇刘嫦

传媒

  • 1篇当代文坛
  • 1篇电子科技大学...
  • 1篇西南交通大学...

年份

  • 1篇2011
  • 2篇2010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论文学翻译批评标准的革新
2011年
传统的"忠实"标准使文学翻译批评陷入两元对立的尴尬,从而将文学翻译批评引进死胡同。解构主义的"延异"消解了意义的绝对性,终结了"忠实"标准的乌托邦。然而解构主义缺乏建构性,文学翻译批评的新标准应建立在价值学和功能翻译理论的基础之上,其核心是文本理解的充分度和价值目标的实现度。
刘嫦
关键词:忠实解构价值学功能翻译理论
功能翻译理论诠释下的《论语》林语堂英译本被引量:6
2010年
德国功能翻译理论为文学翻译批评提供了以"目的论"和"充分度"为标准的新的动态模式,使批评者从宏观和微观的视角去分析制约译者翻译目的的因素,进而客观公正地评价翻译结果。对《论语》林语堂英译本的批评就是个好例子。
刘嫦
关键词:功能翻译理论《论语》
功能翻译视角下学衡派译诗的动态“充分度”思考被引量:1
2010年
功能翻译理论中的"充分度"为文学翻译批评提供了新的视角,引导批评者在评价译作时应以翻译目的为中心,重点分析制约翻译目的的宏观因素和微观因素,继而历史地、客观地、系统地去评价翻译结果。运用功能翻译理论视角下的"充分度"标准对学衡派的译诗进行分析,可判定学衡派译诗实践了学衡派的翻译目的:不仅通过句式齐整、韵调皆全的文言文形式美去再现原诗(abab cdcd)的音韵美,还通过译诗让读者亲近了自己的文化传统,从而使译诗成为符合特定历史阶段和文化背景的有价值的译作。
刘嫦
关键词:文学翻译批评忠诚原则学衡派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