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472097)

作品数:25 被引量:233H指数:10
相关作者:李江海牛向龙冯军刘守偈程素华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大学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地震科学联合基金国家教育部“985工程”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生物学自然科学总论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25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6篇天文地球
  • 6篇生物学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自然科学总论

主题

  • 8篇海底
  • 6篇黑烟囱
  • 5篇生物化石
  • 5篇微生物化石
  • 5篇硫化物
  • 5篇化石
  • 5篇海底黑烟囱
  • 4篇成矿
  • 3篇地质
  • 3篇元古代
  • 3篇盆地
  • 3篇碰撞造山
  • 3篇热事件
  • 3篇块状硫化物
  • 3篇古元古代
  • 3篇海槽
  • 3篇变质
  • 3篇变质作用
  • 3篇超高温变质作...
  • 3篇冲绳海槽

机构

  • 26篇北京大学
  • 6篇国家海洋局第...
  • 2篇中国石油天然...
  • 2篇中国地震局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日本高知大学
  • 1篇中国地震应急...

作者

  • 25篇李江海
  • 11篇冯军
  • 10篇牛向龙
  • 7篇刘守偈
  • 4篇初凤友
  • 4篇程素华
  • 2篇贺电
  • 2篇耿玉海
  • 2篇蔡振忠
  • 2篇侯贵廷
  • 2篇高危言
  • 1篇毛翔
  • 1篇陈征
  • 1篇白翔
  • 1篇初凤有
  • 1篇任昊佳
  • 1篇钱祥麟
  • 1篇潘文庆
  • 1篇罗春树
  • 1篇程海艳

传媒

  • 3篇北京大学学报...
  • 3篇微体古生物学...
  • 3篇地球科学进展
  • 3篇自然科学进展
  • 3篇岩石学报
  • 2篇地学前缘
  • 1篇岩石矿物学杂...
  • 1篇地球学报
  • 1篇中国地质
  • 1篇地质学报
  • 1篇海洋学报
  • 1篇高校地质学报
  • 1篇地球科学(中...
  • 1篇成都理工大学...

年份

  • 4篇2009
  • 3篇2008
  • 5篇2007
  • 8篇2006
  • 6篇2005
2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大陆克拉通早期构造演化历史探讨:以华北为例被引量:51
2006年
大陆早期构造演化的研究一直是大陆地质学研究的焦点问题.在华北克拉通基底构造1∶200万编图研究基础上,本文开展基底断裂边界、构造样式及后期叠加关系的研究,借鉴比较大地构造理论,对华北克拉通基底重新进行了构造区划.结合标志性构造单元及其时代、同位素年龄数据库的综合研究,提出华北早期构造格局演化及其重大构造热事件.华北克拉通基底主要由大面积的新太古代TTG杂岩及表壳岩系组成,新太古代涉及活动陆缘环境的大规模陆壳增生及不同微陆块的碰撞聚合过程,造成新太古代末期陆壳迅速增生和克拉通化.古元古代初期开始伸展裂解和早期盖层发育阶段,古元古代晚期发生微陆块碰撞缝合,形成超级克拉通,并在克拉通西北边缘发生强烈改造作用.1.84Ga前后,华北克拉通经历最强烈的一次伸展裂解过程,从超级克拉通裂解,开始了独立的构造演化,在伸展构造背景下,克拉通基底被强烈隆升冷却,经历风化剥蚀,发育沉积盖层.以上构造格局及其构造热事件提供了早期超级大陆再造研究的构造制约条件.
李江海牛向龙程素华钱祥麟
关键词:构造区划构造热事件活动陆缘
早期碰撞造山过程与板块构造:前寒武纪地质研究的机遇和挑战被引量:12
2006年
普遍认为修正后的板块构造模式仍适用于新太古代地质研究,但是早期板块构造过程与后期有明显差异,包括陆块规模、造山带类型、碰撞造山过程等。典型碰撞造山带在地史上的初次形成具有划时代的构造演化意义,涉及典型板块构造初始发生过程、最早超级大陆拼合、威尔逊旋回及板块碰撞造山过程等方面。华北中部保留一条近南北向的碰撞造山带(2600~2500MaBP),保留特征的巨型复式褶皱、不同层次推覆构造、蛇绿岩混杂带等。围绕华北中部造山带及其25亿年重大构造热事件的研究,对认识华北早期构造演化及其超大陆再造具有重要意义,也是早期板块构造研究的关键突破口之一,开展其不同地壳层次构造变形及其前陆盆地的研究,将深化早期板块边界及其造山过程的科学认识。
李江海侯贵廷刘守偈
关键词:构造热事件超大陆
塔里木盆地塔北隆起西部圈闭类型、分布及空间组合规律被引量:13
2008年
围绕塔北西部碳酸盐岩和碎屑岩这两大类勘探目标,采用"成因分类法"将塔北西部已经发现的圈闭划分为4大类8亚类。在此基础上,对不同圈闭类型分布的主要层位及平面展布特征做了分析。划分了4个圈闭形成期,并分析了在不同构造演化阶段,构造运动和沉积环境对不同圈闭类型的控制作用。归纳了塔北西部圈闭的空间组合规律。
耿玉海李江海贺电
关键词:圈闭类型
河北兴隆中元古代硫化物黑烟囱群发现及其地质成因被引量:10
2005年
报道了河北兴隆高板河中元古代硫化物矿床中保留完好的古海底黑烟囱群.高板河古海底黑烟囱群呈柱状、锥状、圆丘状、尖顶状及复合状等形态,显示良好的热水通道,一些烟囱顶部还保留明显的喷口以及放射状纹理,记录了海底成矿热水以多种活动方式喷溢.它们的形态和组成类似现代洋底黑烟囱及世界其他地区发现的古海底黑烟囱.研究认为,该区黑烟囱发育于地堑深水盆地,与海底同沉积断裂活动密切相关.结构构造对比分析表明,含矿热水与海水作用形成黑烟囱外壁,通道内含矿热水持续运移及圈闭造成烟囱内部分带性及交代结晶过程.该区保留了不同形态和结构的烟囱类型,表明海底成矿过程中涉及含矿热水的集束喷溢及弥散喷溢.
李江海初凤友牛向龙冯军T.M.Kusky
关键词:海底黑烟囱地质成因成矿过程分带性交代硫化物矿床
华北中部古元古代末期构造-热事件性质及其构造成因模式被引量:7
2006年
古元古代末期为华北克拉通演化的重大转折时期,但这一时期重大构造热事件序列及其构造格局的研究较薄弱。笔者在区域构造分析基础上,结合最新的同位素年龄制约,探讨古元古代末期区域构造演化过程及其成因模式。太行山—恒山基性岩墙群对应于燕辽坳拉谷与太行坳拉谷的夭折支,它们共同构成非对称的三叉坳拉谷系。非造山的岩浆活动序次依次为:花岗岩、伟晶岩(1.85~1.80 Ga)、基性岩墙群侵位(1.80~1.77 Ga)、斜长岩、碱性花岗岩、环斑花岗岩(1.71~1.70 Ga)、火山岩喷发(1.68 Ga)等。下伏基底性质对比及其同位素年龄表明,18亿年前后燕辽—太行山地区发生大规模隆升,隆升范围达上千千米,核心区处于燕辽—太行山坳拉谷系中心位置。基底隆升事件与浅表层伸展构造-非造山岩浆活动在时空上相吻合,表明地幔柱模式可以合理解释上述区域隆升及其伸展裂解事件。
李江海刘守偈侯贵廷
关键词:古元古代碰撞造山地幔柱
大陆盆地的聚敛-闭合过程研究:以塔里木盆地为例被引量:3
2007年
印度与欧亚大陆第三纪以来碰撞汇聚,造成亚洲大陆内部强烈缩短变形。塔里木盆地如何发生相应的变形调节和应变分解,成为中亚板内构造的重要问题。塔里木陆块新生代以来被板内造山带及走滑断裂系环绕,盆地内部以刚性为特征,未发生强烈构造变形。区域大断裂与塔里木盆地的冲断、走滑构造边界共同作用,形成盆地边缘复杂的构造系。其新生代构造变形主要集中于盆地的构造边界上,4条构造边界显示差异性的运动特征和构造交切关系。盆地边缘构造带叠加并向盆内扩展,造成盆地总体上水平缩短,并发生应变分解。盆地内部发生沉积-构造分异,发育前陆盆地、前缘隆起、复合前陆盆地、拉分盆地等单元。其中,盆地西北缘及西南缘发生陆内俯冲,形成前陆盆地及前陆冲断带,对盆内构造演化有重要影响。区域构造研究表明,塔里木盆地新生代主要发生了4期区域构造变形,第三纪以来还发生顺时针旋转。大陆盆地构造边界上的运动组合、盆内不均匀阻挡和滑脱拆离,造成其变形扩展方式的差异,并影响盆内单元构造演化。因此,塔里木盆地是认识大陆盆地聚敛与闭合过程的天然实验室。
李江海潘文庆蔡振忠程海艳
关键词:塔里木盆地新生代
五台山新太古代块状硫化物矿床成矿作用研究——海底喷流沉积成因显微构造证据被引量:5
2009年
在五台山金岗库新太古代块状硫化物矿床发现了一些多孔状黄铁矿石标本,经过详细的显微构造鉴别和相关的电子探针分析,发现其中保留的一些特征性显微结构(胶状结构、通道构造、分带构造及淬火构造等)与现代海底硫化物黑烟囱结构构造非常类似,初步得出这些标本为新太古代海底黑烟囱的残片,显示了该矿床黑烟囱模式的海底喷流成因机制。
牛向龙李江海冯军
关键词:块状硫化物海底喷流沉积显微构造
冲绳海槽海底黑烟囱中微生物化石的发现及其意义被引量:10
2006年
采用光学显微镜以及扫描电镜对冲绳海槽海底黑烟囱样品进行研究,发现了大量的微生物化石,它们保留了完好的形态,主要有四种不同类型的丝状体,可能是硫或者铁氧化化能自养细菌和真菌。这些化石微生物的鉴别基于大小、形状、细胞分裂、群落聚集等物理标志。初步研究表明这些微生物不仅依存于海底热液活动,同时在热液成矿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冯军李江海初凤友
关键词:海底黑烟囱微生物化石冲绳海槽
冲绳海槽钢锌黑烟囱枝状构造成因机制及其地质意义被引量:4
2005年
研究表明,冲绳海槽铜锌黑烟囱内发育的枝状构造矿物成分为闪锌矿,在枝状闪锌矿内发育片状黄铜矿鱼骨状构造,枝状构造闪锌矿及其内部生长的鱼骨状黄铜矿具有从烟囱外壁向内部生长的特征。从对该烟囱进行的电子探针分析结果看,组成该烟囱的主要硫化物单矿物(黄铜矿、方铅矿、黄铁矿等)的Cu/Zn值,从外壁至中央通道,具有低-高-低的特征,在该烟囱枝状构造和外壁过渡带达到最高;闪锌矿中特征不明显。Au,As等元素与此有相似的特征,据以上这些特征推断在该烟囱初始喷发时,富含硫化物的高温流体与海水接触,造成了异常高的过饱和度增高,并发生快速冷却结晶,形成闪锌矿淬火构造,外壁的低渗透性阻隔了高温型热液从管壁向海水的扩散,使得高温热液有较为充足的时间在靠近外壁的位置和早期枝状闪锌矿进行物质交换取代,从而有利于在外壁和枝状构造接触部位形成Au,Cu和As异常高富集。
牛向龙初凤有李江海冯军
关键词:闪锌矿黄铜矿现代海底冲绳海槽黑烟囱地质意义
内蒙古中南部古元古代高温型双变质带及其构造意义被引量:7
2009年
内蒙古中南部集宁—丰镇—土贵乌拉地区发育了一条超高温变质岩带。通过对土贵乌拉地区超高温变质岩的矿物组合研究,发现其中包含了尖晶石+石英、假蓝宝石+石英、斜方辉石+夕线石+石英的超高温标型矿物组合,并且在超高温变质作用区域内,经历了初始近等压冷却,随后近等温降压的逆时针退变质过程。已有的年代学数据表明,超高温变质作用峰期变质时代为1920Ma左右,降压退变质时代为1850Ma左右。在超高温变质岩带的东南地区,包括怀安—宣化一带,还出露了高压麻粒岩带。高压麻粒岩经历了近等温降压的顺时针退变质过程。年龄数据表明高压麻粒岩峰期变质时代为~1900Ma,退变质时代为1850Ma左右。内蒙古中南部超高温变质岩带和高压麻粒岩带相邻分布、产状相似且变质时代接近,共同构成了类似都城秋穗提出的双变质带;由于其温度偏高,故称为高温型双变质带,为世界上最古老的双变质带之一。该高温型双变质带可能反映了内蒙古中南部不同层次地壳物质在早前寒武纪碰撞作用中经历了P-T演化截然不同的变质作用,两条变质带在经历了各自的峰期变质作用后,作为一个共同的地体抬升。对内蒙古中南部古元古代高温型双变质带开展进一步研究,为认识华北克拉通早期构造背景、地壳热演化,特别是板块构造、不同地壳层次的构造作用提供了难得的科学机遇。
刘守偈李江海
关键词:超高温变质作用高压麻粒岩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