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08CSH010)

作品数:2 被引量:28H指数:2
相关作者:朱虹刘晓陵胡谊郝宁吴庆麟更多>>
相关机构:华东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哲学宗教社会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哲学宗教
  • 1篇社会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篇心理
  • 1篇心理机能
  • 1篇社会
  • 1篇社会文化
  • 1篇社会文化观
  • 1篇维果斯基
  • 1篇文化
  • 1篇教育
  • 1篇教育心理
  • 1篇教育心理思想
  • 1篇机能性

机构

  • 2篇华东师范大学

作者

  • 1篇吴庆麟
  • 1篇胡谊
  • 1篇郝宁
  • 1篇刘晓陵
  • 1篇朱虹

传媒

  • 1篇华东师范大学...
  • 1篇全球教育展望

年份

  • 1篇2013
  • 1篇2009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社会文化观下的教育心理思想——维果斯基的机能性系统分析视角被引量:19
2013年
机能性系统分析是维果斯基理论框架中一个核心内容;其分析对象是人类高级心理机能,以及起中介作用的各类文化工具和心理工具;其分析视角主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来具体考察高级心理机能的起源与发展;其分析过程则是探讨个体如何通过与社会过程的互动,以质性转化方式来形成特定的高级心理机能。由此出发,可以引申出教育心理学中相应的能力观、学习观和教学观的转变,有助于开发出真正符合社会文化思想的有效教育方法与举措。
朱虹刘晓陵胡谊
关键词:心理机能社会文化
职业专长发展中刻意训练的效用与规律被引量:9
2009年
刻意训练指精心设计的用以改进个体当前行为的长期的特殊的训练活动,其可促使个体生理或心理机制对情境限制发生适应性改变从而推进专长发展。个体投入刻意训练的时间量可预测其专长水平,且刻意训练对一般人达到中等水平专长及专家维持高水平行为均很重要。不同领域的刻意训练形式各异,个体投入刻意训练的时机应符合该领域技能发展的关键期,在某些领域中多样性的训练反比过早专业化训练更有价值。资源限制、努力限制、动机限制和性别角色等因素影响个体能否从刻意训练中获益。后续刻意训练研究应改进数据收集方法,提供证据阐释是否天赋促使某些个体投入更多刻意训练,并深入分析由刻意训练导致的生理或心理机制的适应性改变。
郝宁吴庆麟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