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12JJD770011)

作品数:15 被引量:112H指数:6
相关作者:张亮何海狮张少春刘莉谭同学更多>>
相关机构:中山大学云南大学广西民族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社会学经济管理政治法律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经济管理
  • 11篇社会学
  • 2篇政治法律
  • 2篇历史地理
  • 1篇哲学宗教

主题

  • 4篇社会
  • 3篇过山瑶
  • 2篇人类学
  • 2篇社会实践
  • 1篇侗族
  • 1篇侗族村寨
  • 1篇信仰
  • 1篇沿海渔民
  • 1篇瑶山
  • 1篇移民
  • 1篇移民家庭
  • 1篇移民群体
  • 1篇意蕴
  • 1篇印记
  • 1篇渔民
  • 1篇占人
  • 1篇社会分层
  • 1篇社会结构
  • 1篇社会团结
  • 1篇社会治理

机构

  • 9篇中山大学
  • 5篇云南大学
  • 2篇广西民族大学
  • 1篇教育部

作者

  • 5篇张亮
  • 3篇何海狮
  • 2篇谭同学
  • 2篇刘莉
  • 2篇张少春
  • 1篇麻国庆

传媒

  • 4篇广西民族大学...
  • 2篇开放时代
  • 2篇民族研究
  • 1篇中山大学学报...
  • 1篇广西师范大学...
  • 1篇云南社会科学
  • 1篇思想战线
  • 1篇西南民族大学...
  • 1篇文化遗产
  • 1篇西南边疆民族...

年份

  • 3篇2015
  • 3篇2014
  • 6篇2013
  • 3篇2012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做家”:一个技术移民群体的家庭策略与跨国实践被引量:26
2014年
本文试图以"做家"来讨论移民家庭再造的过程和逻辑,展现流动的家庭如何在传统文化理想和跨国生活现实之间被塑造出来。移民家庭的实践建立在成员跨国移动的空间轴和生命历程的时间轴之上,表现为各种家庭关系被不断重组。本文以来自中国的半导体技术移民在新加坡的生活为例,考察了夫与妻、父与幼和子与老这三对基本关系在不同时空环境和外部条件下,如何影响人们的策略和行为,产生了哪些特殊的家庭形式与居住格局。
张少春
关键词:移民家庭技术移民家庭策略
试析三亚回族的社会实践与社会结构再生产被引量:1
2015年
人类学的实践理论认为,人具有建构社会结构的能动能力。三亚回族围绕民族节日而展开的有组织的庆典活动及其背后社会组织的运作实践,向我们展示了其富于运用自身的文化资源、结合国家赋予其的政治身份,实现其社会结构再生产之能力。
张亮
关键词:社会组织社会实践
过山瑶的“花”观念与家屋延续——以粤北方洞为例被引量:6
2013年
过山瑶的"花"信仰体现在其生育观念及其"祭花"仪式中。"花"信仰与过山瑶的家先及家屋观念紧密相连。"花"信仰从纵向的"生-死"转换隐喻以及横向的夫妻结合隐喻两个层面展演了过山瑶社会中家屋延续的理念。"花"信仰是过山瑶家屋建构的重要力量。
何海狮
关键词:过山瑶
从“占人后裔”到国家公民:三亚回族的身份认同被引量:2
2015年
三亚回族以其独特的民族历史文化、语言引发了关于其族性与身份认同的理论争议。本文通过在三亚回族社区进行田野工作,发现三亚回族在社会实践中随自身的文化特殊性有着鲜明的自觉,但三亚回族并没有以此为理由质疑自己作为中国回族的身份,相反,他们通过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对自己社会文化的表达与展演,不断强化着自己同时作为少数民族和国家公民的并行不悖的身份认同。
张亮
关键词:身份认同
坚守“主道”:宗教集体意识与三亚回族的社会团结被引量:1
2015年
伊斯兰教是凝聚回族族性的核心要素,这一点在三亚回族的社会实践中表现得尤其突出。三亚回族的日常宗教生活、宗教事务与国家的互动、宗教活动与民间慈善活动均体现出三亚回族鲜明的宗教集体意识,这一集体意识为三亚回族协调个人与社会关系谱写出一幅生动的"文化图示"。
张亮
关键词:社会团结
《家先单》与过山瑶的家屋社会——基于粤北乳源瑶山的考察被引量:2
2013年
不同于汉族家谱,过山瑶《家先单》遵循过山瑶的血族继嗣规则,其祖先登入也以家屋延续为原则。过山瑶《家先单》体现的既不是汉族家谱的"收族纳宗"的功效,也不是竹村卓二所言的"个人主义"行事原则,而是"家屋为中心"的社会建构逻辑。
何海狮
关键词:家谱
分类、类推、对比与族群意识——桂北红瑶的社会结合与分层研究被引量:2
2012年
类推与对比皆以"类"为基础,是社会关系扩展的两种路径。前者强调不同"类"的相似、亲和,后者强调差异、排斥。"类"的观念叠加族群意识后,在横向社会结合中主要体现为情感类推,在纵向社会分层中则为利益对比。族群意识既有情感因素,也有利益因素。其排他性不是必然的,而是与社会分层产生的"相对剥夺感"或直接损失有关,它会使利益冲突变得情感化,而情感化了的利益冲突反过来又会强化乃至固化族群意识。
谭同学
关键词:类推族群意识社会分层
南岭民族走廊的人类学定位及意义被引量:39
2013年
从人类学角度,特别是从社区和区域的视角,来讨论南岭走廊的人类学意义。南岭民族走廊的研究,需要考虑不同生态空间之间的有机的联系,需要重新反思中心与周边的学术概念在这一新的人类学视角中的特殊性问题。在南岭民族走廊这一空间中,空间的社会性、文化性及区域性的特殊性某种意义上已经超越了民族或族群的特殊性和个性,因此一定要重视民族走廊研究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原则。南岭走廊本身的变迁也是全球化的重要方面,在这变迁过程里面,族群文化不断建构的同时,也带来地方文化的重新创造与生产。
麻国庆
关键词:南岭走廊区域文化
“欠”与“还”:桂北侗族村寨交往与民俗规则被引量:1
2013年
"月也"是侗族地区一种重要的民俗活动,其主要内容可简单分为宴请与娱乐两部分,涉及"吃"与"被吃","表演"与"观看",通过这样的关系转换,侗族人群交往背后相互宴请与娱乐的交换机制得以展现出来。双方之间的交往活动以猪头礼物的"欠"与"还"标记出来,形成一套互惠性计算的逻辑,这个过程中的礼物交换及其展演的文化象征代表着村寨之间交往关系的确立和维系。"欠"与"还"的运作,植根于各民族交往过程中所产生的一套共享的规则体系。虽然"月也"本身限定在侗族的村寨之间,但是其背后的民俗规则超越了民族界限,适用于地区内的多个族群,从而整合出某种超越族群的民俗文化。
张少春
关键词:侗族
三亚回族研究的人类学意蕴被引量:3
2012年
三亚回族无论语言还是历史都与中国大陆的穆斯林有相当大的差别,这引发了人类学者的极大兴趣,并涌现出一系列学术成果。本文首先回顾关于三亚回族的研究实践,发现三亚回族研究堪称人类学个案研究的范本,进而通过分析三亚回族研究经验与理论的结构,挖掘出三亚回族研究在区域研究中的意义:一方面,三亚回族无疑是中国民族之林中的一朵奇葩,其特殊的民族文化值得进行精细的描述与分析;另一方面,三亚回族社区作为中国社会的一个部分,与区域社会文化环境的关系问题具有极大的讨论空间。
张亮
关键词:人类学方法论民族志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