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772220)

作品数:8 被引量:19H指数:3
相关作者:于耀宇高国栋李健赵振伟高立更多>>
相关机构: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医学院附属医院西安交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3篇动静脉
  • 3篇动静脉畸形
  • 3篇颅内
  • 3篇脑动静脉
  • 3篇脑动静脉畸形
  • 3篇静脉
  • 3篇静脉畸形
  • 3篇畸形
  • 2篇动物
  • 2篇血管
  • 2篇血管造影
  • 2篇造影
  • 2篇纳米
  • 1篇弹簧圈
  • 1篇弹簧圈栓塞
  • 1篇动脉瘤
  • 1篇动物模型
  • 1篇预后
  • 1篇正交
  • 1篇正交设计

机构

  • 7篇第四军医大学...
  • 2篇中国人民武装...
  • 1篇西安交通大学

作者

  • 6篇于耀宇
  • 6篇高国栋
  • 5篇赵振伟
  • 5篇李健
  • 4篇高立
  • 4篇于嘉
  • 3篇邓剑平
  • 2篇李立宏
  • 2篇王珩
  • 2篇张文彬
  • 2篇曲友直
  • 2篇李建
  • 2篇邓建平
  • 1篇梁工英
  • 1篇魏孟广
  • 1篇刘琳娜
  • 1篇焦德让
  • 1篇田立桩
  • 1篇王佳
  • 1篇刘禧

传媒

  • 3篇中国临床神经...
  • 1篇功能材料
  • 1篇医学研究生学...
  • 1篇中国微侵袭神...
  • 1篇中华神经外科...
  • 1篇国际脑血管病...

年份

  • 3篇2011
  • 4篇2010
  • 1篇2009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磁性白蛋白纳米微粒的制备及其物理性能分析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探讨磁性白蛋白纳米微粒(MAN)的制备方法及其物理性能。方法用热处理法将人血白蛋白分散在纳米磁性微粒(Fe3O4)中,并加入表面活性剂——聚丙烯酸,在超声激烈搅拌下加热,使人血白蛋白稳定,得到人浆白蛋白包裹的生物相容MAN。结果实验制备出MAN具有纳米级的大小、尺寸和形状,扫描电镜和粒径测试仪测试MAN直径为100~1000nm,且具有确切的磁响应性、磁特性、靶向性和分散性等性能。结论用热处理法可以制备出纳米级具有磁响应性、磁特性、靶向性和分散性的生物相容的MAN。
于耀宇李建李立宏曲友直于嘉邓建平高国栋张文彬焦德让
关键词:物理性能
磁导向纳米磁微粒栓塞脑动静脉畸形的实验研究
2011年
目的探讨磁导向纳米磁微粒定向栓塞脑动静脉畸形(CAVM)的有效性和可靠性。方法将建立了CAVM模型的15头小猪随机分为3组:磁导向组(聚焦磁场导向,n=6),非磁导向组(无聚焦磁场导向,n=6)和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n=3),前两组均采用纳米磁微粒栓塞CAVM。分别在栓塞后1周进行DSA和B超声检查,观察栓塞效果。结果磁导向组在栓塞1周后DSA显示,CAVM和引流静脉几乎全部消失。术后1周B超示引流静脉无血流,右侧颈静脉血栓形成;平均流速为0,与非磁导向组的(70.22±2.26)cm/s和对照组的(75.53±2.24)cm/s相比,差异显著(P<0.01)。结论实验证实在磁场作用下,纳米磁微粒可以有效地、可靠地靶向栓塞小猪的CAVM。这可能为临床治疗CAVM提供了新的途径和栓塞材料。
于耀宇李建李立宏曲友直于嘉邓建平赵振伟高国栋张文彬魏孟广
关键词:脑动静脉畸形小猪
破裂性微小动脉瘤的治疗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探讨破裂性微小动脉瘤的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162例微小动脉瘤(≤4mm)的临床资料,采用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简称显外组)85例,其中动脉瘤夹闭术79例,动脉瘤肌肉包裹术6例;采用血管内栓塞治疗(简称介入组)77例,其中单纯弹簧圈栓塞67例,支架辅助7例,球囊辅助3例。同时行开颅血肿清除、减压术5例。并对所有病例进行术后1年改良RANKIN量表(mRS)评估和分析预后。结果显外组:术后2~3周复查DSA42例,其中瘤颈残留2例,余43例未行DSA复查;介入组:完全栓塞50例,次全栓塞20例,部分栓塞7例。显外组和介入组围手术期并发症分别为:出血性事件2例和6例,缺血性事件7例和2例,颅内感染3例和1例,癫疒间3例和0例。术后1年mRS量表评分,显外组和介入组的预后良好率(mRS0~2分)分别是89.6%和92.9%(P>0.05),本组所有病人入院时Hunt-Hess分级与1年mRS生活质量评分相关(rs=0.404,P<0.001)。结论血管内栓塞治疗是破裂性微小动脉瘤安全而有效的治疗方法;与显微外科手术相比,术后1年临床随访结果相似。
李健于嘉高立邓剑平曲有直高国栋于耀宇赵海康赵振伟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神经外科手术预后
脑动静脉畸形动物模型的初步建立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建立一种新型、简单的脑动静脉畸形(AVM)模型,并研究其血流动力学变化。方法选用健康家猪6头,通过显手术将右侧颈总动脉与颈内静脉吻合建立脑AVM模型。手术前3 d随机选取2头猪行颈总动脉造影。分别于手术后即刻、1及1月时行手术对侧颈总动脉血管造影及B超检查。观察模型建立是否成功及其血流动力学变化。结果术前双侧颈总动脉影,均仅能看到造影侧单侧颅底微血管网。实验组在手术后即刻、1周及1月时行手术对侧颈总动脉造影,均可见血流经手术侧咽升动脉到双侧颅底微血管网,并引流入手术侧咽升动脉和(或)颌内动脉。结论通过侧侧吻合家猪同侧颈总动脉及颈内静的方法建立的脑AVM是一种经济、重复性强的动物模型。
李健于耀宇赵振伟高立高国栋王珩刘玉峰刘禧王佳
关键词:脑动静脉畸形动物模型血管造影B超
脑动静脉畸形模型的建立和应用新进展
2009年
脑动静脉畸形是一种先天性异常血管团,导致颅内出血、癫痫、严重头痛以及进行性神经功能障碍。既往因缺乏理想的脑动静脉畸形模型,治疗策略多建立在临床经验基础上。为进一步提高外科治疗成功率和降低并发症,文章对近年来动静脉畸形模型的建立和应用新进展进行了综述。
李健于耀宇高立高国栋
关键词:颅内动静脉畸形疾病模型动物
Fe_3O_4/BSA纳米磁性复合颗粒的磁响应性能被引量:1
2010年
利用化学液相共沉淀法制备出不同尺寸、具有超顺磁性的纳米磁性Fe3O4/BSA颗粒,经分散后包覆蛋白使其具备良好的生物兼容性,该颗粒可长期、稳定地分散在溶液中。在外加交变磁场(414kA/m,50Hz)下纪录不同颗粒的浊度变化率,并利用光透射性可即时测得介质中浑浊程度与时间的关系,结合浊度-浓度拟合曲线,计算出在外加磁场作用下,磁性纳米复合颗粒对外加磁场的响应程度,半定量计算出相同时间下不同尺寸的微粒吸附在管壁上的质量百分比。结果显示,稳定在介质中的纳米磁性颗粒在外加磁场后,磁响应性随颗粒尺寸增大而增大,颗粒大小分别为10、108和210nm,所对应的磁响应性分别为6%、10%和12%;在外加磁场30s后,该磁性纳米复合颗粒在管壁附着的质量百分比分别为39.9%、70.4%及86.7%。
杨采桦孙前进梁工英
关键词:复合纳米粒子超顺磁性
罂粟碱明胶微球的合成和体外药物释放研究被引量:6
2010年
目的为保持蛛网膜下腔的罂粟碱药物浓度,缓解脑血管痉挛,探索将微球药物控释系统引入治疗脑血管痉挛的可行性。通过优化试验条件,制备合适的明胶微球,并负载罂粟碱,考察其体外释药特性。方法以天然的可生物降解的明胶为载体,液体石蜡为油相,Span80为乳化剂,采用正交设计优化空白明胶微球的制备工艺,用双相乳化冷凝聚制备罂粟碱明胶微球。并在人工的脑脊液中测定其体外释放速度。结果优选所制罂粟碱明胶微球形态圆整,大小均匀,表面光滑,载药量为28%。体外释药结果表明,微球无明显的突释现象,药物在2周能平稳缓慢释放。结论制备工艺稳定可行,所得罂粟碱明胶微球具有良好的缓释效果。
李健于耀宇赵振伟高立刘琳娜邓剑平
关键词:罂粟碱明胶正交设计微球缓释
3D DSA辅助下弹簧圈栓塞颅内微型动脉瘤被引量:5
2011年
目的探讨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3D DSA)辅助下应用弹簧圈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微型动脉瘤的技术要点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5年1月至2008年12月,23例颅内微型动脉瘤患者临床资料(瘤体最大径≤3.0 mm),全部经二维造影及三维重建,并行血管内介入治疗。结果 3D DSA在诊断此类动脉瘤方面最为精确,7例2D DSA定诊为阴性后,3D DSA检查发现动脉瘤,我们定义宽颈动脉瘤体颈比<1.5,2D DSA为13例(81.3%),3D DSA为11例(47.8%),在统计学上有显著差异(P<0.05);23例动脉瘤全部栓塞成功,其中致密栓塞7例,次全栓塞8例,部分栓塞8例,球囊辅助1例,支架辅助3例。术中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3例,无死亡病例。脑血管造影复查5例,4例动脉瘤稳定,1例复发。所有患者随访中改良Rantin评分为0~1,生活可自理。结论 3D DSA在颅内微型动脉瘤的诊断和介入治疗中有重要的辅助作用,应用弹簧圈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微型动脉瘤疗效确切,术中微导管和弹簧圈技术是成功的关键。
李健王祝峰王珩于嘉邓剑平田立桩高国栋赵振伟
关键词: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弹簧圈栓塞介入治疗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