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重点科研课题(200709)

作品数:3 被引量:17H指数:3
相关作者:黄有荣安连生刘汝专陆庆张春松更多>>
相关机构:广西中医学院附属瑞康医院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广西壮族自治区骨伤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重点科研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2篇眩晕
  • 2篇手法
  • 2篇颈性
  • 2篇颈性眩晕
  • 1篇凋亡
  • 1篇动物
  • 1篇动物实验
  • 1篇血管
  • 1篇血管内皮
  • 1篇血管内皮素
  • 1篇影像
  • 1篇影像学
  • 1篇影像学分析
  • 1篇正骨
  • 1篇正骨手法
  • 1篇实验兔
  • 1篇手法治疗
  • 1篇手术
  • 1篇手术治疗
  • 1篇皮素

机构

  • 2篇广西中医学院...
  • 1篇河南中医学院...
  • 1篇广西壮族自治...
  • 1篇广西中医药大...

作者

  • 3篇黄有荣
  • 2篇刘汝专
  • 2篇安连生
  • 1篇陆庆
  • 1篇赵明明
  • 1篇唐晓菊
  • 1篇张春松

传媒

  • 1篇中医正骨
  • 1篇中国中医骨伤...
  • 1篇按摩与康复医...

年份

  • 1篇2012
  • 2篇2010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颈性眩晕手法治疗前后影像学分析被引量:5
2012年
目的:探讨颈性眩晕患者手法治疗前后颈椎影像学改变与手法疗效的关系.方法:对65例临床诊断为颈性眩晕患者行颈肩部软组织松解为主手法治疗前后的X线、CT、MRI等影像学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结果:显效率为87.7%(57/65),无效率为12.3%(8/65).X线检查提示:手法前颈椎生理曲度异常占100%,手法后颈椎生理曲度有明显改善的占68.0%;钩椎关节增生35例,占54.0%,手法治疗前后无改变;环枢间隙不对称(差值〉1mm)55例,占85.0%,治疗后有明显改善43例,占66.5%;治疗前颈椎失稳占65.0%,治疗后有明显改善13.5%;治疗前颈椎CT三维重建显示寰椎侧移和旋转41例(89.1%),治疗后寰椎侧移和旋转有明显改善19例(46.31%).MRI提示:治疗前有明显的椎动脉孔左右不等、边缘欠整占72.0%,治疗后明显改善占27.5%.结论:软组织分理筋松解手法,部分配合整复手法治疗颈性眩晕,通过调理颈椎内外平衡、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减轻炎症刺激而收到较好的疗效.
黄有荣刘汝专唐晓菊安连生
关键词:颈性眩晕手法治疗影像学
芍药木瓜汤对脊髓受压实验兔血管内皮素与脊髓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被引量:5
2010年
目的:探讨中药芍药木瓜汤对脊髓型颈椎病家兔模型血管内皮素(ET)与脊髓神经修复的影响。方法:造模前随机取2只正常新西兰大白兔抽取静脉血做ET值的测定并处死进行脊髓病理光镜观察,作为正常组(A组)。兔慢性颈脊髓受压造模成功后按改良Tarlov评分标准进行评定,共选出评分为3分的慢性颈脊髓受压症兔3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B组)15只,中药组(C组)15只,分别给予生理盐水和芍药木瓜汤灌胃,每日3次。于用药后第7天、14天、28天,采用改良Tarlov评分标准评定B组与C组下肢运动功能,每组各取5只动物抽取4ml静脉血做ET值测定;同时切取受压段脊髓切片在光镜下观察脊髓神经细胞病变及修复结果。结果:ET值:造模后7d、14d、28dB组与C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C组第7天、14天、28天间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第28天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理观察:B组神经细胞病变明显,且白质髓鞘断裂、轴突溶解的情况随时间进行而加剧。C组神经细胞有不同程度的恢复,且随时间的变化,白质髓鞘轴突修复明显。下肢运动功能评定:C组运动功能恢复明显好于B组(P<0.01)。结论:芍药木瓜汤对降低慢性脊髓受压实验兔的血管内皮素值,改善脊髓水肿,修复受损脊髓神经,改善下肢运动功能等有明显作用。
黄有荣赵明明张春松
关键词:血管内皮素动物实验
非手术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观察被引量:8
2010年
目的:探讨非手术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颈源性眩晕病人随机分为3组,每组30例,分别采用中药、西药和手法治疗,并结合应用颈椎颈颌布兜牵引,治疗2周后比较各组的临床疗效。结果:3组病人治疗后症状体征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中药组:t=39.49,P=0.00;西药组:t=42.42,P=0.00;手法组:t=42.98,P=0.00);治疗后中药组和手法组主要症状体征评分均低于西药组(q=7.73,P=0.00;q=6.76,P=0.00)。中药组与手法组眩晕症状较西药组缓解快(q=12.21,P=0.00;q=13.89,P=0.00);中药组与手法组颈项累痛症状较西药组缓解快(q=10.74,P=0.00;q=12.47,P=0.00)。各组治疗后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均较治疗前提高(中药组:t=-15.96,P=0.00;t=-18.93,P=0.00;西药组:t=-9.91,P=0.00;t=-10.37,P=0.00;手法组:t=-23.53,P=0.00;t=-21.79,P=0.00),治疗后中药组与手法组椎动脉血流速度均比西药组快(q=13.82,P=0.00;q=13.76,P=0.00);治疗后中药组与手法组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均比西药组快(q=18.43,P=0.00;q=20.61,P=0.00);中药组与手法组的疗效均优于西药组(Z=2.29,P=0.02;Z=-2.10,P=0.04);中药组与手法组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34,P=0.74)。结论:颈椎牵引配合中药或正骨手法治疗颈性眩晕疗效确切,值得在临床推广。
黄有荣安连生刘汝专陆庆
关键词:眩晕颈椎病正骨手法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