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772255C3030308)
- 作品数:2 被引量:11H指数:2
- 相关作者:李德全杨兴华黄晓元龙剑虹更多>>
- 相关机构:中南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生物学医药卫生更多>>
- 离体人皮肤成纤维细胞热损伤后转归的形态学观察被引量:5
- 2008年
- 目的:在以往创面愈合研究中,多注意周围正常组织或血液中成纤维细胞的迁入对伤口治愈作用。实验拟验证成纤维细胞热损伤后形态学的变化,为研究"深Ⅱ度烧伤创面自体薄皮覆盖变性真皮"新手术方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实验于2006-04/2007-04在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创伤,烧伤,复合伤国家重点实验室完成。取门诊手术后废弃的小儿包皮,利用体外细胞培养技术对人真皮成纤维细胞进行传代培养,实验分2组,正常组细胞置于37℃水浴30s,实验组细胞采用不同温度(50,51,52,53℃)及不同时间(30,60,90,180s)处理,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法测定细胞生存率;倒置显微镜及透射电镜下观察不同时间(3h,1,2,3,4,5,7d)成纤维细胞损伤后的形态;流式细胞仪技术对烫伤细胞周期进行检测。结果:不同温度以及同一温度不同时间条件下,各实验组成纤维细胞的生存率与正常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与正常组相比,52℃30s成纤维细胞的生存率50%,差异显著(P<0.05)。透射电镜观察热损伤后成纤维细胞变圆钝,体积增大,表面有较多突起,胞浆中有大量的异常疏松透亮区。热损伤后成纤维细胞的形态有明显改变,7d恢复正常。流式细胞仪检测显示成纤维细胞的S期是其热损伤的敏感期,与正常组比,实验组成纤维细胞S期凋亡明显增多(P<0.01)。结论:热损伤后变性的成纤维细胞活性明显降低,形态学及细胞周期发生显著改变,7d形态基本恢复正常。
- 李德全黄晓元杨兴华
- 关键词:成纤维细胞热损伤形态学
- HSP90在离体人真皮成纤维细胞热损伤中的保护作用被引量:6
- 2008年
- 目的:探讨人真皮成纤维细胞热损伤变性后HSP90的保护作用.方法:培养的人真皮成纤维细胞在52℃,30s热水损伤24h后用免疫荧光观察HSP90表达部位的改变并与正常组比较,用Western Blot进一步分析正常的FB和热变性的FB在3,6,12,24,48,72,96及120h时相点HSP90表达量的改变.结果:用免疫荧光观察到FB热损伤后24h胞质胞核中出现HSP90高表达.Western Blot显示3h即有HSP90表达量升高,24h达到高峰,维持到96h,120h恢复到正常.结果:FB热变性可以引起HSP90异常高表达,HSP90对FB热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 李德全黄晓元龙剑虹杨兴华
- 关键词:成纤维细胞热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