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2002BA515B0101)
- 作品数:3 被引量:62H指数:3
- 相关作者:杨立国郑仁华李力杨立伟施季森更多>>
- 相关机构:福建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南京林业大学湖南省林业科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福建省林木种苗科技攻关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 杉木速生、耐瘠薄营养高效型无性系选育技术被引量:16
- 2007年
- 将20个杉木无性系采用双因素随机区组设计,在地位指数为18、16、14的立地条件下进行造林试验,经过14 a的观测,结果表明:20个杉木无性系在地位指数为18的立地条件下交互作用比16、14地位指数条件下变化丰富,大多数杉木无性系在立地条件较好的情况下生长较好,但也有少数无性系在较差立地上生长较好;20个杉木无性系中有11个在不同立地上差异显著,另9个无性系在不同立地上差异不显著;20个杉木无性系材积生长量的前10名中,7个无性系与立地交互作用显著;无性系营养性状的遗传力变化范围为0.077-0.706,平均为0.465,杉木无性系吸收营养受中等遗传控制;16号无性系适应地位指数为14的立地条件,属速生、耐瘠薄营养高效型无性系;13号无性系适应地位指数为16的立地条件,属速生、中等营养高效型无性系;12号无性系适应地位指数为18的立地条件,属速生、高营养高效型无性系.
- 许忠坤徐清乾
- 关键词:杉木无性系
- 杉木无性系微纤丝角遗传变异的研究被引量:17
- 2005年
- 对55个杉木无性系管胞微纤丝角的遗传变异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管胞微纤丝角在无性系间差异极显著;广义遗传力变化为0.734~0.867,微纤丝角无性系间的差异受很强的遗传控制;按10%的入选率,无性系选择的平均遗传增益为19.51%。无性系管胞微纤丝角自髓心向外随树龄的增加逐渐降低,第 10 年的微纤丝角比第1年的约小32.1%,方差分析表明,从第 3 年起,不同林龄微纤丝角之间的相关系数达到了极显著水平,说明对管胞微纤丝角进行早期选择是有效的。
- 黄寿先施季森李力杨立伟杨立国翁玉榛余荣卓陈孝丑郑仁华
- 关键词:杉木无性系微纤丝角遗传增益
- 杉木纤维用材优良无性系的选择被引量:30
- 2005年
- 对杉木无性系生长性状、木材基本密度和管胞长度的遗传变异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无性系间树高、胸径、材积、木材基本密度和管胞长度存在显著至极显著差异。5个性状(树高、胸径、材积、木材基本密度和管胞长度)都受中等强度的遗传控制,无性系重复力分别为0.771,0.651,0.566,0.529和0.495。树高、胸径和材积与木材基本密度、管胞长度间以及木材基本密度与管胞长度间呈遗传负相关。通过多性状综合指数选择选出2个纤维用材优良无性系。
- 黄寿先施季森李力杨立伟杨立国余荣卓陈孝丑翁玉榛郑仁华
- 关键词:杉木无性系木材基本密度管胞长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