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自主创新基金(11080070612027)
- 作品数:3 被引量:6H指数:2
- 相关作者:石少颖更多>>
- 相关机构:山东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山东大学自主创新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更多>>
- 从“郑雷卿案”看早期清鲜关系被引量:3
- 2010年
- 沈馆陪臣郑雷卿欲借清廷之手惩处贪赃枉法、作恶于朝鲜的清朝译官郑命寿,却遭案情逆转,终以诬陷罪被处极刑。"郑案"的发生有其偶然性,但却是郑命寿与朝鲜、特别是与朝鲜关西士族之间长期矛盾的集中反映。在审理该案过程中,清朝关注的根本问题在于朝鲜本国的军政动向和政治态度。只要案情性质无关重大军政问题,清廷则尽力依法裁决、谨慎对待。不过,在明清战争的特殊背景下,专管朝鲜事务的清朝外交官员被赋予了更多裁决权力,也是毋庸置疑的,这在很大程度上增添了"郑案"的悲剧性。"郑案"发生后,朝鲜方面未能积极展开营救,反映了其"弱国无外交"的现实,但郑雷卿的忠义精神仍得到朝鲜上下的充分肯定。
- 石少颖
- 关键词:清朝
- 试论近代朝鲜对清朝政策的演变(1863-1905)
- 2012年
- 国家是外交决策的主体,朝鲜的外交近代化并不纯粹是一个"刺激—反应"的被动过程;朝鲜对清朝关系的亲近抑或疏远,始终服从于朝鲜内政的现实需要。从"藩臣无外交"到"以夷制华"、"脱清独立",朝鲜对清朝的政策延续了现实主义的外交传统;其变化过程反映了朝鲜政治的风云变化,也体现了朝鲜民族意识的觉醒和国权观念的增强,是"开港"之后朝鲜主动适应近代条约体制、积极维护国家安全利益的结果。然而,一个缺乏统合性的政权,其外交政策难以保证连续性和有效性;一个国家没有强大的国力,它在国际社会上也不会拥有真正的外交权力。当朝鲜统治层还在为权力而争斗、朝鲜上下还在为"脱清、自主"而纠结的时候,朝鲜已经无法扭转日渐沦亡的命运。
- 石少颖
- “名分外交”的困境——以朝鲜仁祖时期“斥和”与“主和”论争为中心被引量:3
- 2010年
- 仁祖上台后,一改光海君"两端外交"路线,重竖"对明义理论"的大旗。"丁卯之役"和"丙子之役"给朝鲜带来了空前灾难,也使朝鲜陷入了"名分外交"的困境。从对"缓祸论"的指责到围绕"斥和误国"的争议,朝鲜内部在"斥和"与"主和"问题上进行了长期争论。斥和派与主和派彼此对立,但其政治目标并无本质分歧。在内忧外患面前,朝鲜高举的"对明义理论"更强烈地内化为"救亡图存"的现实要求。通过这场论争,朝鲜进一步肯定了朱子学"名分论"、"义理论"在朝鲜社会历史观和道德观中的重要地位,这就为朝鲜战后尽快恢复统治提供了重要的思想准备;同时,这场论争也使朝鲜统治者在反清问题上的态度更为谨慎。
- 石少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