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项目(SX2004-011)

作品数:5 被引量:206H指数:5
相关作者:谢宗强平亮陈芳清樊大勇衣英华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项目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主题

  • 2篇植物
  • 2篇桉树
  • 1篇演替
  • 1篇演替趋势
  • 1篇叶绿
  • 1篇叶绿素
  • 1篇叶绿素荧光
  • 1篇引种
  • 1篇育林
  • 1篇植物区
  • 1篇植物区系
  • 1篇生物多样性
  • 1篇栓皮栎
  • 1篇水势
  • 1篇天然林
  • 1篇气体交换
  • 1篇区系
  • 1篇群落
  • 1篇群落调查
  • 1篇人工林

机构

  • 4篇中国科学院植...
  • 2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中国林业科学...

作者

  • 4篇谢宗强
  • 2篇平亮
  • 1篇衣英华
  • 1篇樊大勇
  • 1篇陈芳清
  • 1篇李庆梅
  • 1篇李传龙
  • 1篇赵常明
  • 1篇熊高明
  • 1篇邹莉

传媒

  • 1篇植物生态学报
  • 1篇生物多样性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 1篇自然资源学报

年份

  • 2篇2009
  • 1篇2007
  • 1篇2006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三峡库区桉树人工林封育后的群落特征和演替趋势被引量:9
2009年
为了解封育后桉树人工林的群落特征和演替趋势,以三峡库区中游地段世坪林场封育11年后的桉树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通过群落调查(样方法),分析了区系组成、群落外貌、垂直结构和主要种群年龄结构。结果显示,在4 800 m2样地中共记录维管植物(不含桉树)46科76属88种,科属分布型都以热带分布为主,但温带分布也占有一定比例;群落主要由具中小型革质全缘单叶的高位芽植物构成,但落叶树比例高于当地常绿阔叶林;群落层次分明,可分为乔木层、亚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优势种巨桉(Eucalyptus grandis)更新不良,将会逐渐衰退,而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丝栗栲(Castanopsis fargesii)和小红栲(C.carlesii)种群径级结构呈金字塔型,幼苗储备充足,为增长种群。通过分析桉树人工林的群落特征和主要种群年龄结构,认为封育后三峡库区桉树人工林处于向地带性常绿阔叶林演替过程中一个不稳定的过渡阶段,随着演替的进行,桉树的优势地位将逐渐为丝栗栲和小红栲等顶级树种所取代。
平亮熊高明谢宗强
关键词:桉树人工林群落调查封山育林植物区系演替趋势
引种桉树对本地生物多样性的影响被引量:45
2009年
桉树以速生和适应多种环境的特性成为世界著名的造林树种.但引种桉树对环境可能产生负面影响,如导致土地退化、地下水水位下降和多样性降低等,特别是对林下本地生物物种多样性的影响及其原因还存有争议.本文对此进行了综述,认为大部分桉树人工林本地物种数量低于天然林,一般不高于乡土树种人工林,但总体上好于其他外来树种人工林.导致桉树人工林生物多样性低的原因主要是桉树的生理生态特性、人类不合理的规划和砍伐等,其中人为因素起主导作用.若根据引种地的群落性质,通过严格的设计和科学管理,可以将这种负面影响最小化.应按照有利于群落正常发育和植被更新的方式栽种桉树人工林,保留天然植被,减少人为干扰,从而减轻引种桉树的负面影响.
平亮谢宗强
关键词:桉树外来植物引种天然林生物多样性
模拟淹水对枫杨和栓皮栎气体交换、叶绿素荧光和水势的影响被引量:99
2006年
研究了人工模拟淹水胁迫对两年生栓皮栎(Quercusvariabilis)和枫杨(Pterocaryastenoptera)树苗的影响。经过70d的淹水处理两种植物的存活率均为100%。淹水对两种植物生理生态过程的早期影响是快速降低了二者的最大净光合速率(Pmax)、气孔导度(Gs)、最大光化学量子效率(Fv/Fm)。经过7d的淹水处理后,受淹栓皮栎的最大净光合速率是对照的39%,枫杨是对照的42%;受淹栓皮栎的气孔导度是对照的38.8%,枫杨是对照的71.9%;水淹5d后,枫杨和栓皮栎的最大光化学量子效率分别为0.694和0.757。但经过最初的下降后,枫杨的最大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最大光化学量子效率逐渐恢复,而栓皮栎的则持续下降。到淹水70d时栓皮栎的最大净光合速率下降了94.1%,最大光化学量子效率的平均值为0.537。在试验过程中,枫杨产生了有利于吸收氧气的不定根和肥大的皮孔,而栓皮栎没有产生不定根。随淹水时间的增加枫杨的叶绿素含量与对照没有显著差异;而栓皮栎的叶绿素含量在第33d后大幅降低,Chla/Chlb的比值下降。淹水后第10d和第70d测定的清晨水势,受淹栓皮栎比对照高,而受淹枫杨比对照低,因此淹水导致的叶片水势的变化可能与树种相关。以上的试验结果表明受淹的栓皮栎的光合机构运转受到了严重影响,因此栓皮栎应属于对淹水较敏感的树种。从两种植物受淹水胁迫的形态和生理变化看,枫杨比栓皮栎更耐淹,更适合库塘消落区生境。
衣英华樊大勇谢宗强陈芳清
关键词:栓皮栎枫杨
神农架巴山冷杉种子雨的时空格局被引量:36
2007年
巴山冷杉(Abies fargesii)是我国特有树种,其分布区以秦巴山地为中心。在湖北神农架自然保护区选择不同的巴山冷杉群落设置样地,通过布设种子收集器结合室内实验分析,对巴山冷杉的种子雨进行研究。各样地巴山冷杉种子雨开始和持续时间大致相同,始于10月初,持续超过2个月,但是不同的巴山冷杉种群表现出不同的种子雨时空格局。巴山冷杉-箭竹(Fargesia nitida)群落种子雨的平均强度为167.93±111.14粒/m2,有活力种子比例占22.31%,落种高峰期集中于10月27日到11月2日间,种子雨呈现聚集分布。巴山冷杉-茵芋(Skimmia reevesiana)群落的种子雨强度在3个样地中最小,只有16.41±14.41粒/m2,有活力种子仅占3.05%。对巴山冷杉-陕甘花楸(Sorbus koehneana)群落,沿等高线方向和垂直等高线方向布置收集器带,收集器自群落内中心母树延伸至林冠范围之外(距中心母树的距离>18m)。收集结果表明种子雨落种高峰为10月15–21日,种子雨主要集中在林冠范围内,林冠内种子雨数量占到了收集总数的87.95%。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各方向的种子雨数量不存在显著差异,按照远离中心母树的距离进行分段比较,0–6m区段内的收集数量和其他各区段间(6–12m,12–18m,>18m)存在显著差异,扩散的种子数量与离开中心母树的距离间的关系近似正态分布。研究结果说明巴山冷杉种子雨的强度大但种子质量不高,而且种子雨的扩散距离有限。这些特征将影响到巴山冷杉种群的分布格局和种群更新。
邹莉谢宗强李庆梅赵常明李传龙
关键词:ABIES种群种群更新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