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月28日
星期二
|
欢迎来到南京江宁区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进入后台
[
APP下载]
[
APP下载]
扫一扫,既下载
全民阅读
职业技能
专家智库
参考咨询
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浙江省医药卫生科学研究基金(2008A096)
作品数:
3
被引量:17
H指数:3
相关作者:
李方财
陈其昕
陈刚
徐侃
陈维善
更多>>
相关机构: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浙江省医药卫生科学研究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相关作品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相关资助
相关领域
题名
作者
机构
关键词
文摘
任意字段
作者
题名
机构
关键词
文摘
任意字段
在结果中检索
文献类型
3篇
期刊文章
1篇
会议论文
领域
4篇
医药卫生
主题
3篇
腰椎
3篇
融合术
3篇
脊柱
3篇
脊柱融合
3篇
脊柱融合术
2篇
单侧
2篇
单侧固定
2篇
融合节段
2篇
椎间融合
2篇
微创
2篇
节段
2篇
脊柱侧
2篇
脊柱侧凸
2篇
侧凸
1篇
腰椎侧凸
1篇
腰椎间融合
1篇
植骨
1篇
植骨融合
1篇
融合术治疗
1篇
疼痛
机构
4篇
浙江大学医学...
作者
4篇
陈其昕
4篇
李方财
3篇
陈刚
2篇
吴琼华
2篇
陈维善
2篇
徐侃
1篇
韩斌
传媒
3篇
中华骨科杂志
年份
1篇
2012
2篇
2011
1篇
2009
共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全选
清除
导出
排序方式: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排序
微创经椎间孔减压椎体间植骨融合单侧内固定对融合节段对侧结构影响
目的研究微创经椎间孔减压椎体间植骨融合单侧内固定手术对融合节段对侧结构的影响,并探讨术后对侧发生疼痛的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0年1月进行此手术的34例患者。使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
陈刚
李方财
陈其昕
关键词:
微创
单侧固定
疼痛
文献传递
选择性经椎间孔椎间融合结合后路融合术治疗退行性腰椎侧凸
被引量:6
2009年
目的探讨后路融合结合选择性节段经椎间孔腰椎体间融合术(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TLIF)治疗退行性腰椎侧凸的有效性。方法2002年11月至2005年11月,共46例患者,男14例,女32例;年龄41-78岁,平均66-4岁。节段行TLIF的标准:运动节段存在僵硬的后凸畸形,椎体在任一个方向存在明显移位、节段不稳定,冠状位L3或L4椎体明显倾斜;3个节段行TLIF3例,2个节段21例,1个节段22例。随访2-5年,平均3.6年。影像学评价包括腰椎侧凸Cobb角、腰椎前凸角和节段前凸角;临床疗效评价包括腰部和下肢症状的JOA评分。结果Cobb角术前平均31.7°±14.4°,末次随访平均10.2°±6.5°,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26,P〈0.05),术后改善率67.8%。腰椎前凸角术前平均27.5°-±12.6°,末次随访平均39.3°±9.7°,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17,P〈0.05),术后改善率44.4%。TLIF节段前凸角术前平均6.5°±5.1°,末次随访平均11.6°±5.9°;TLIF节段的脊柱其他畸形和椎体移位均得到明显矫正。术前JOA评分平均(14.1±4.2)分,末次随访平均(22.2±4.8)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45,P〈0.05),根据JOA评分恢复率,优良率84.8%;术后JOA评分增加与术后腰椎前凸角增加呈正相关(r=0.61,P=0.02)。结论选择性TLIF的应用有利于进一步恢复腰椎前凸、矫正节段畸形和移位,从而提高脊柱后路融合术治疗退行性腰椎侧凸的临床疗效。
李方财
陈其昕
陈维善
徐侃
吴琼华
韩斌
关键词:
脊柱融合术
脊柱侧凸
腰椎
PLF与TLIF治疗腰椎退行性侧凸的对照研究
被引量:7
2012年
目的比较腰椎后外侧融合术(posterolateral lumbar fusion,PLF)与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TIJIF)治疗腰椎退行性侧凸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40例Cobb角为20°~60°的腰椎退行性侧凸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PLF与TLIF技术进行矫形。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末次随访的Cobb角恢复率、腰椎前凸角恢复率、脊柱冠状面平衡与矢状面平衡恢复率、SRS-22问卷及ODI评分。结果获得完整随访资料者37例,PLF组18例、TLIF组19例。手术时间分别为(187.8±63.5)min、(253.2±57.6)min,术中出血量分别为(1166.7±554.1)ml、(1673.7±922.4)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早期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1.1%和26.3%。两组侧凸Cobb角恢复率(分别为58.3%、63.1%)、冠状面平衡恢复率(分别为52.7%、48.0%)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腰椎前凸角恢复率(分别为36.7%、62.5%)、矢状面平衡恢复率(分别为44.8%、64.1%)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RS-22评估中,TLIF组疼痛及对治疗的满意度优于PLF组。ODI评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TLIF技术增加了手术创伤及并发症,但有利于改善腰椎前凸及脊柱矢状面平衡,对腰椎退行性侧凸患者有更好的临床疗效;对腰椎前凸及矢状面平衡良好的患者,PLF仍然是可选择的方法。
李方财
陈其昕
陈维善
徐侃
吴琼华
陈刚
关键词:
脊柱融合术
腰椎
脊柱侧凸
经椎间孔腰椎间融合单侧固定对融合节段对侧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6
2011年
目的研究微创经椎间孔椎体间植骨融合单侧内固定手术对融合节段对侧结构的影响,并探讨术后对侧发生疼痛的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0年1月进行微创经椎间孔减压椎体间植骨融合单侧内固定手术的34例患者。使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日本整形外科学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腰椎评分评估疗效,并通过CT检查分析手术对融合节段对侧结构的影响。同时对术后发生对侧疼痛患者的CT资料进行分析,以初步探讨疼痛发生的原因。结果术后患者VAS评分和JOA腰椎评分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0.01)。随访中,4例患者术后出现手术对侧腰骶部疼痛。CT显示:L4.5节段手术患者,融合节段手术对侧的腰椎前凸和椎间隙高度的恢复差于手术侧;手术过程中被融合椎体间发生相对旋转。在术后发生对侧腰痛的4例患者中更明显,其中1例患者术后对侧小关节突关节形态发生明显改变。结论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单侧固定术后,对侧腰椎前凸和椎间隙高度恢复不足、融合椎体相对旋转及对侧小关节突关节形态的改变,均可能与对侧疼痛的发生相关。
陈刚
李方财
陈其昕
关键词:
脊柱融合术
微创性
放射摄影术
全选
清除
导出
共1页
<
1
>
聚类工具
0
执行
隐藏
清空
用户登录
用户反馈
标题:
*标题长度不超过50
邮箱:
*
反馈意见:
反馈意见字数长度不超过255
验证码:
看不清楚?点击换一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