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062006)
- 作品数:10 被引量:32H指数:3
- 相关作者:董东杨长青谭波刘波肖明贵更多>>
- 相关机构:桂林理工大学玉林师范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西壮族自治区科技攻关计划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交通运输工程矿业工程更多>>
- 重塑膨胀土三向膨胀变形试验研究被引量:12
- 2014年
- 以广西宁明灰白重塑膨胀土为研究对象,运用自制“膨胀土三向胀缩测试仪”开展了不同初始含水率和三向压力的膨胀试验,研究了初始含水率和三向压力对胀限、三向膨胀率的影响规律。试验表明,三向等压时,竖向的膨胀率始终大于水平向膨胀率,比值为1.21~1.27,该比值与初始含水率、三向压力无关;三向膨胀时程均可以分为快速膨胀、缓慢膨胀和趋于稳定3个阶段;胀限与三向压力的对数线性相关,与初始含水率无关;相等初始含水率和干密度条件下,三向膨胀率均与三向压力的对数线性相关。
- 杨长青董东谭波刘波
- 管井降水动力联合预压固结法加固福安某厂软土地基的研究被引量:1
- 2012年
- 结合福安某厂软土地基加固工程,采用管井降水动力联合预压固结法处理软土地基,分析了其基本原理、设计参数、施工工艺。对有代表性区域的地下水位、沉降进行监测,利用静力触探和载荷试验等原位测试手段对加固效果进行检测。工程实践表明:管井降水动力联合预压固结法处理软土地基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 张群吴名江郑钰昊殷征
- 关键词:管井降水动力固结软土地基
- 深基坑桩锚支护实例及监测分析被引量:1
- 2014年
- 通过桩锚支护的深基坑的工程实例,从桩体水平位移、土体深层水平位移及预应力锚索轴力的监测及分析,得到了深基坑位移和受力变形的相关规律,为深基坑工程的设计和施工提供重要参考。
- 晏航宇周琪刘波
- 关键词:深基坑桩锚支护受力变形
- 有限差分对高边坡稳定性数值模拟分析被引量:1
- 2015年
- 基于有限差分FLAC5.0的数值模拟,建立工程地质模型,模拟了边坡开挖过程的应力、应变与位移,最终计算得出边坡的安全系数。通过与极限平衡结果相比较,证明了数值模拟的可行性与可靠性。
- 周琪晏航宇
- 关键词:应力稳定性
- 灰色理论在基坑沉降预测分析中的应用被引量:3
- 2012年
- 通过灰色理论中的GM(1,1)模型,对软土地区基坑开挖后引起的地表沉降进行了分析预测,其预测结果与监测结果接近。结果表明,在GM(1,1)模型中,利用初期沉降位移实测值来预测未来一定时间内的沉降位移值能够得到比较准确的预测结果,因此对指导基坑开挖和支护具有一定的作用。
- 郑钰昊殷征张群
- 关键词:基坑沉降GM(1,1)模型
- 不同重塑膨胀土的抗拉强度实验研究被引量:5
- 2014年
- 对广西四种不同重塑膨胀土试样进行了不同条件下的劈裂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的干密度和含水率条件下,四种膨胀土土样的抗拉强度均先增大后减小,当含水率达到13%,干密度达到1.7g/cm3时,四种膨胀土土样的抗拉强度均达到最大值;四种土样的抗拉强度与其在不同干湿循环次数下裂隙的发育程度具有关联性,抗拉强度是膨胀土裂隙发育的影响因子。
- 董东肖明贵谭波杨长青
- 关键词:膨胀土劈裂试验抗拉强度裂隙
- 碳纤维粉煤灰陶粒混凝土抗压龄期强度试验研究被引量:1
- 2014年
- 为了研究不同碳纤维掺量对于粉煤灰陶粒混凝土立方体抗压龄期强度的影响,设计了碳纤维掺量分别为0%、0.5%、0.8%、1.0%四组试块,通过对不同龄期(7 d、14 d、21d、28 d)试件的强度回归分析得出碳纤维掺量对于粉煤灰陶粒混凝土抗压强度的影响以及各龄期相对抗压强度和龄期的关系。在工程实践中,可以通过7 d早期强度较为准确地预测28d抗压强度。
- 王国旭王银茹杨宽
- 关键词:抗压强度龄期
- 指数曲线与双曲线拟合在软基沉降预测中的对比分析被引量:5
- 2011年
- 简要介绍路基沉降预测方法。根据厦深客运专线福建段第2标段D1K62+780的沉降观测数据对该断面进行指数曲线和双曲线拟合,将实测数据与拟合数据对比分析,得出指数曲线在沉降预测中相对于双曲线更加准确的结论。此外,指数曲线和双曲线拟合法相对于其他的沉降预测方法都要简单,便于工程技术人员的运用。
- 周鑫张强曾奕衡孙刚臣
- 关键词:路基沉降沉降预测
- 土钉墙支护结构土钉轴力计算方法分析被引量:2
- 2013年
- 考虑土体开挖和施工过程的影响,在增量法的基础上对土钉受力情况进行分析,结合工程实例计算,得出的土钉轴力计算结果与实测值相吻合,表明增量法计算土钉轴力是可行的。
- 曹杰肖明贵徐小虎
- 关键词:土钉支护增量法施工过程土钉轴力
- 电场作用下平果铝矿泥的沉降研究被引量:1
- 2019年
- 铝土矿尾矿泥是氧化铝生产过程中形成的高含水量泥浆,具有粒径小、比表面积大、含水率高、沉降难的特点。为研究铝土矿泥在外加电场下的沉降机理,通过外加电场对矿泥进行沉降试验,即在不同的直流电压条件下(0 V、9 V、12 V、24 V、36 V),对矿泥沉降过程中的上清液高度、瞬时沉降速度、沉降速度等数据进行实时记录,并对试验过程中矿泥出现的电泳现象,结合电泳理论知识从物理学角度对矿泥沉降机制进行探讨。试验结果表明:矿泥的沉降效果随电场强度的加强而相应增强;由于矿泥颗粒带负电荷,随着电场强度的增强,矿泥颗粒会加速向金属电极片正极移动;在给出的直流电压条件下(0 V、9 V、12 V、24 V、36 V),24 V是分界点电压,48 V是该范围内的'上限电压'。
- 胡跃发孙刚臣孙刚臣晏航宇
- 关键词:矿泥电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