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012CB723003)

作品数:5 被引量:18H指数:3
相关作者:张建福谢华安朱永生连玲谢鸿光更多>>
相关机构: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福州国家水稻改良分中心福建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福建省财政专项“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科技创新团队建设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农业科学
  • 2篇生物学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3篇水稻
  • 3篇基因
  • 2篇抗逆
  • 1篇蛋白
  • 1篇蛋白质
  • 1篇蛋白质组
  • 1篇蛋白质组学
  • 1篇稻瘟
  • 1篇稻瘟病
  • 1篇稻瘟病菌
  • 1篇遗传学
  • 1篇遗传学分析
  • 1篇引中
  • 1篇植物病理
  • 1篇植物病理学
  • 1篇水稻基因
  • 1篇逆境
  • 1篇籼稻
  • 1篇籼稻品种
  • 1篇瘟病

机构

  • 3篇福建省农业科...
  • 3篇福州国家水稻...
  • 1篇福建师范大学

作者

  • 4篇谢华安
  • 4篇张建福
  • 3篇朱永生
  • 2篇谢鸿光
  • 2篇连玲
  • 2篇王颖姮
  • 2篇蔡秋华
  • 1篇熊海清
  • 1篇何炜
  • 1篇刘鹏
  • 1篇吴方喜
  • 1篇罗曦
  • 1篇陈玉
  • 1篇曾跃辉
  • 1篇陈由强

传媒

  • 3篇福建农业学报
  • 1篇科学通报
  • 1篇Scienc...

年份

  • 2篇2013
  • 3篇2012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水稻茸毛基因GL6的遗传学分析与精细定位被引量:5
2013年
叶片表面茸毛是水稻形态学特征上的一个重要农艺性状,对水稻的生长及生理特性有着重要的影响.应用叶片具有茸毛特征的水稻品种75-1-127,无茸毛水稻品种明恢63,光身稻品种Lemont,9311分别杂交产生F1及F1自交产生的F2群体对水稻茸毛基因进行遗传学分析,结果表明,水稻茸毛性状为一对细胞核基因控制的显性性状.应用75-1-127/明恢63的F2隐性分离群体,结合分离群体分析法(BSA)和隐性群体分析法(RCA),并通过Mapmaker3.0/MapDraw软件分析,将水稻茸毛基因GL6初步定位在水稻第6号染色体上,位于SSR标记RM20491和RM20547之间,且两标记与该茸毛基因的相对遗传距离分别为7.2和2.2cM.进一步构建大的F2分离群体并同时挖掘新的SSR标记及插入缺失InDel标记用于茸毛基因GL6的精细定位,将茸毛基因GL6精细定位在插入缺失标记InDel-106和InDel-115之间,且两标记与该茸毛基因的相对遗传距离分别为0.3和0.1cM,结合GeneBank数据库分析,在该精细定位区域内,对应粳稻日本晴和籼稻9311的物理距离分别为79和116.82kb,分别注释有7个和8个预测基因,为进一步的基因克隆和功能研究奠定了基础.
曾跃辉朱永生连玲谢鸿光张建福谢华安
关键词:水稻遗传学分析
Genetic analysis and fine mapping of the pubescence gene GL6 in rice (Oryza sativa L.)被引量:7
2013年
The pubescence of the leaf blade surface is an important agronomic characteristic for rice morphology and significantly influences rice growth as well as phys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This characteristic was analyzed in F1 and F2 plants derived by crossing cultivar 75-1-127 with the indica cultivar Minghui 63, as well as the glabrous cultivar Lemont and indica cultivar 9311.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pubescence of the leaf blade surface was a dominant trait and controlled by a single gene. The GL6 gene was primarily mapped on rice chromosome 6 with recessive F2 population derived from 75-1-127/Minghui 63 by combining bulked segregation analysis and recessive class analysis using the Mapmaker3.0/MapDraw software. The genetic distances between the simple sequence repeat markers RM20491 and RM20547 were 7.2 and 2.2 cM, respectively. The GL6 gene was fine mapped in the interval between InDel-106 and InDel-115 at genetic distances of 0.3 and 0.1 cM, respectively. The large, recessive F2 population was derived from 75-1-127/Minghui 63. A high-resolution genetic and physical map of GL6 was constructed. Derived from the map-based sequences published by the International Rice Genome Sequencing Project, the GL6 gene was localized at an interval of 79 (japonica) and 116.82 kb (9311) bracketed by InDel-106 and InDel-115 within the BAC accession numbers AP008403 and AP005760. Seven annotated genes (japonica) and eight annotated genes (9311) were present. The basis was further set for GL6 cloning and function analysis.
ZENG YueHuiZHU YongShengLIAN LingXIE HongGuangZHANG JianFuXIE HuaAn
关键词:水稻基因简单重复序列籼稻品种F2群体
基因芯片技术在水稻抗逆基因表达研究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12年
水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全世界50%以上的人口以水稻为主食,导致水稻减产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受逆境胁迫的影响。为了提高水稻的抗逆性,目前国内外许多实验室正致力于水稻抗逆机制的研究。与抗逆相关的单一基因较难以揭示植物复杂的抗逆机制,而基因芯片技术却可以揭示大量基因表达和调控的情况,使得多基因的调控研究成为可能。本文主要综述了近年来基因芯片技术在水稻受逆境胁迫条件下基因的表达情况。
陈玉刘鹏陈由强张建福谢华安
关键词:基因芯片胁迫响应
蛋白质组学在植物病理学上的应用研究被引量:2
2012年
随着多种模式生物基因组测序的完成及生物技术的快速发展,各研究领域的相互交叉渗透越来越多。蛋白质组学作为后基因组时代新兴起来的交叉学科,已成为新世纪生命科学研究的前沿和热门领域,并已广泛应用于植物病理学科的研究。对蛋白质组学的诞生、发展及研究技术进行了阐述,并综述了蛋白质组学技术在植物病理学上的研究进展,对蛋白质组学在应用研究中尚存在的不足进行了讨论。
朱永生蔡秋华罗曦王颖姮吴方喜张建福谢华安
关键词:蛋白质组学植物病理学
粳稻云引中一个受稻瘟病菌诱导的抗逆候选基因的克隆及表达分析被引量:4
2012年
在对粳稻云引受稻瘟病菌诱导的基因芯片分析的基础上,克隆了其中一个受稻瘟病菌诱导后表达量显著变化的基因。序列比对结果显示,该基因与籼稻AF529237.2序列及普通小麦X51608.1序列分别具有99.0%与88.0%的同源性,与磷酸核酮糖激酶的活性相关,在糖代谢中起到重要的作用。构建该基因的系统进化树,结果表明在小麦、大麦、玉米等禾本科作物中也有其同源序列,并且同源性较高。推测该基因可能参与磷酸核酮糖和磷酸戊糖的代谢,执行磷酸核酮糖激酶的功能,并构建了该基因的过表达载体、干扰表达载体与瞬时表达载体。
何炜连玲熊海清蔡秋华朱永生谢鸿光王颖姮张建福谢华安
关键词:稻瘟病菌功能分析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