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大项目(V200611)

作品数:1 被引量:6H指数:1
相关作者:刘立明堵国成陈坚刘和霍光华更多>>
相关机构:江西农业大学江南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轻工技术与工程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化学工程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1篇嗜热
  • 1篇嗜热子囊菌

机构

  • 1篇江南大学
  • 1篇江西农业大学

作者

  • 1篇何刚强
  • 1篇霍光华
  • 1篇刘和
  • 1篇陈坚
  • 1篇堵国成
  • 1篇刘立明

传媒

  • 1篇生物工程学报

年份

  • 1篇2008
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
排序方式:
嗜热子囊菌利用短链有机酸生产角质酶被引量:6
2008年
以嗜热子囊菌(Thermobifida fusca WSH03-11)发酵生产角质酶为模型,研究微生物利用市政污泥厌氧酸化所产短链有机酸为碳源发酵生产高附加值产品的可能。发现:(1)以丁酸、丙酸和乙酸为碳源时,有机酸和氮元素浓度分别为8.0g/L和1.5g/L有利于角质酶的生产;而以乳酸为碳源时,最适有机酸和氮源浓度分别为3.0g/L和1.0g/L;(2)改变诱导物角质的浓度,以丁酸、丙酸、乙酸和乳酸为碳源,分别比优化前提高了31.0%、13.3%、43.8%和73.2%;(3)在四种有机酸中,T.fuscaWSH03-11利用乙酸的速率最快,平均比消耗速率是丙酸的1.3倍,丁酸的2.0倍及乳酸的2.2倍;以丁酸为碳源时的酶活(52.4U/mL)是乳酸的1.7倍、乙酸的2.5倍和丙酸的3.2倍;角质酶对乳酸的得率(12.70u/mg)分别是丁酸的1.4倍、丙酸的3.0倍和乙酸的3.8倍;(4)以混合酸为碳源生产角质酶,T.fusca WSH03-11优先利用乙酸,而对丁酸的利用受到抑制。进一步研究发现,混合酸中0.5g/L的乙酸将导致丁酸的消耗量降低66.7%。这是首次利用混合酸作碳源发酵生产角质酶的研究报道。这一研究结果进一步确证了利用市政污泥厌氧酸化所产有机酸为碳源发酵生产高附加值产品的可行性,为以廉价碳源生产角质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何刚强堵国成刘立明刘和霍光华陈坚
关键词:嗜热子囊菌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