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项目(2002CB714001)

作品数:37 被引量:297H指数:10
相关作者:许建平刘增宏孙朝辉朱伯康张立峰更多>>
相关机构: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南京气象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海洋局青年海洋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生物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水利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7篇天文地球
  • 3篇生物学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水利工程

主题

  • 10篇浮标
  • 8篇剖面浮标
  • 8篇ARGO剖面...
  • 6篇ARGO
  • 5篇热带
  • 4篇环流
  • 4篇ENSO
  • 3篇数据库
  • 3篇暖池
  • 3篇气旋
  • 3篇灞河组
  • 2篇电导
  • 2篇电导率
  • 2篇障碍层
  • 2篇速度势
  • 2篇漂移
  • 2篇气候
  • 2篇中新世
  • 2篇晚中新世
  • 2篇西太平洋

机构

  • 19篇国家海洋局第...
  • 7篇中国科学院
  • 5篇南京气象学院
  • 5篇中国海洋大学
  • 4篇国家海洋局第...
  • 3篇国家海洋局第...
  • 3篇兰州大学
  • 3篇内蒙古师范大...
  • 2篇厦门大学
  • 2篇国家海洋局
  • 2篇海洋环境科学...
  • 1篇国家海洋信息...
  • 1篇国家海洋环境...
  • 1篇南京信息工程...
  • 1篇海洋环境科学...
  • 1篇中国极地研究...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杭州市气象局

作者

  • 19篇许建平
  • 13篇刘增宏
  • 10篇孙朝辉
  • 7篇朱伯康
  • 6篇于卫东
  • 6篇张立峰
  • 4篇何金海
  • 3篇李立
  • 3篇童明荣
  • 3篇春喜
  • 3篇夏敦胜
  • 3篇赵辉
  • 2篇巢纪平
  • 2篇张兆群
  • 2篇邱云
  • 2篇滕骏华
  • 2篇郭小钢
  • 2篇陈冠芳
  • 2篇范育新
  • 2篇许金电

传媒

  • 9篇海洋技术
  • 6篇海洋科学进展
  • 4篇热带海洋学报
  • 3篇古脊椎动物学...
  • 2篇海洋学报
  • 2篇海洋预报
  • 2篇海洋学研究
  • 1篇干旱区资源与...
  • 1篇科学通报
  • 1篇水科学进展
  • 1篇中国沙漠
  • 1篇自然科学进展
  • 1篇中国科学(D...
  • 1篇海洋通报
  • 1篇盐湖研究
  • 1篇东海海洋

年份

  • 1篇2009
  • 4篇2008
  • 5篇2007
  • 11篇2006
  • 10篇2005
  • 5篇2004
  • 1篇2003
3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西太平洋暖池研究的新进展被引量:10
2006年
对近几年国内外有关热带西太平洋暖池的现场观测、暖池物理机制、暖池与ENSO的关系、暖池异常变化对气候的影响等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作了回顾;同时,对目前暖池研究中存在的几个问题进行了简要的讨论。
张立峰许建平何金海
关键词:西太平洋暖池物理机制ENSO气候变化
南海东北部障碍层特征及其形成机制被引量:8
2006年
南海东北部(16°~25°N,112°~124°E)存在显著的障碍层分布.障碍层发生概率秋季最大(45.7%),夏季次之(31.1%),春季最小(23.3%).吕宋海峡及其以西的南海东北部中心海域(18°~22°N,112°~120°E)障碍层年发生几率约为40.0%,中国台湾海峡南端、台湾岛南端东西两侧、台湾岛以东(22°~24°N,122°~124°E)和吕宋岛东北海域(18°~20°N,122°~124°E)障碍层年发生几率分别为19.0%,61.1%,33.3%和80.0%:其他海域障碍层年发生几率偏小.层结机制和降水机制分别是南海东北部春季(特别是冬末春初)和夏、秋季障碍层形成的主要原因,TRMM卫星观测为后者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潘爱军万小芳许金电郭小钢v李立
关键词:障碍层降水吕宋海峡
ARGO剖面浮标电导率传感器漂移问题探讨被引量:6
2004年
ARGO剖面浮标在海上长期工作 ,其携带的电导率传感器漂移会导致测量数据误差 ,从而影响观测资料的质量。文章利用误差理论和回归分析、曲线拟合等数理统计方法 ,检测和处理由 ARGO剖面浮标电导率传感器漂移所带来的测量误差 ,并对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上已经发现有电导率传感器漂移的 ARGO资料进行了校正 。
童明荣许建平马继瑞刘增宏孙朝辉
关键词:ARGO剖面浮标漂移
ARGO全球海洋观测计划实施进展被引量:3
2004年
朱伯康孙朝辉刘增宏童明荣张立峰
关键词:ARGO浮标
一个Argo剖面浮标的观测过程及其资料应用探讨被引量:7
2008年
提取了一个在海上长达5年的Argo剖面浮标观测资料,对观测资料进行评估和质量控制,通过对浮标观测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帮助人们了解Argo浮标的观测过程及其资料的应用。
刘增宏许建平朱伯康
关键词:ARGO剖面浮标ARGO资料
乌兰布和沙漠的形成与环境变化被引量:41
2007年
在对乌兰布和沙漠进行野外考察的基础上,通过地貌学、沉积学和年代学的研究,为恢复该地区全新世以来沙漠的形成与演化找到了新的证据。乌兰布和沙漠西南部的吉兰泰盐湖周围及沙漠南部丘间低地湖相地层下部风成砂的系统OSL测年结果表明,乌兰布和沙漠的形成年代约在7ka BP前后。此外,该沙漠腹地众多的干盐湖,大量含有蓝蚬的湖岸堤,以及丘间低地中的湖相地层和植物根系等的存在,证明了沙漠腹地大古湖的存在。乌兰布和沙漠的形成,可以归因于吉兰泰古湖面积的不断缩小和干涸,湖泊周围松散沉积物的风蚀、搬运及选择性堆积过程。
春喜陈发虎范育新夏敦胜赵辉
关键词:环境变迁风成沉积
陕西蓝田灞河组乌米兽亚科(Urmiatheriinae,Bovidae)一新属被引量:8
2004年
记乌米兽亚科 (Urmiatheriinae,Bovidae)一新属 :Lantiantraguslongirostralisgen .etsp .nov.。其主要特征是个体大 ;脸部窄而高 ;吻部细长 ,前颌骨与鼻骨接触 ;鼻骨狭长 ,背面平 ,前端无侧翼 ;鼻切迹位置靠前 ;眶下孔位置低 ,位于P3之上方 ;颊齿中等高冠 ,臼齿列长 ,前臼齿列与臼齿列之长度比小于 60 % ;一珐琅质中孔出现在磨蚀的上臼齿两叶之间 ,靠近唇侧 ;下第一门齿不增大 ;p4的下后尖指向后内 ,与下内尖相连 ;下臼齿具底柱 ;c~p2之间的齿隙长等。它出现在陕西蓝田灞河组下部 ,生存时代为晚中新世早期。
陈冠芳张兆群
关键词:灞河组牛科偶蹄目
南海中部海域障碍层特征及其形成机制被引量:5
2006年
南海中部海域(10°~19°N,108°~122°E)存在显著的季节变化的障碍层.障碍层发生概率夏季最大(52.8%),秋季次之(41.0%),春季最小(10.5%).夏季(2000年8~9月)障碍层最显著,平均厚度约为14.2m;除114°E以东、吕宋岛以西海域为障碍层的多发区外,中南半岛东南海域(12°~14°N,110°~114°E)也存在显著的障碍层;春季(1998年4~6月)和秋季(1998年12月)障碍层平均厚度分别为6.8和11.2m,障碍层多位于114。E以东、吕宋岛以西海域.此外,吕宋岛以西海域(12。~16。N,116。~120。E)及中沙和西沙群岛附近(16。~18°N,110°~116°E)海域障碍层年发生几率超过20%,相对而言,其他海域障碍层年发生几率偏小.降水机制和层结机制分别是南海中部海域春、夏季和秋季障碍层形成的主要原因.其中,降水机制及东南向的Ekman平流较好的解释了春、夏季吕宋岛以西附近海域成为障碍层多发区的原因;此外,强降水是夏季中南半岛东南海域(12°~14°N,110°~114°E)障碍层产生的关键,反气旋涡(暖涡)有助于形成更强的障碍层,上升流对障碍层的影响有待进一步研究.
潘爱军万小芳许金电郭小钢吴日升
关键词:障碍层层结降水反气旋涡
Argo光盘数据集的研制与应用被引量:1
2009年
早期的Argo数据光盘主要基于文件系统的数据管理,都没有提供对查询结果的保存和打印功能,更没有引入数据库系统对浮标数据进行综合管理。文中针对Argo数据共享和分发过程中存在的不足,特别是Argo光盘数据集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进方法,并引进数据库技术对Argo光盘数据集进行了补充和完善;提出了使用Winrar压缩软件对光盘数据资料进行压缩,从而解决了日益增加的Argo数据与光盘容量有限的矛盾,可以更好的满足Argo数据分发和共享的需求。为了充分发挥Argo光盘数据集的功能,文中还针对Argo资料用户对图形文件的需求,利用VC++和Matlab混合编程的方法,开发了Argo视图软件。最后,基于数据库技术研制完成了一张包含了1997-2006年全球海洋上全部Argo剖面浮标观测的Argo光盘数据集,并系统介绍了该数据集的结构、功能和应用过程等。
宁鹏飞许建平
关键词:ARGO计划ARGO资料数据集数据库技术
Argos漂流浮标的若干观测结果被引量:10
2005年
表层漂流浮标是一种利用Argos卫星系统定位与传送数据的海洋观测设备,它可以利用Lagrangian法则连续观测表层海流及表层水温。文章利用近年在南海和西太平洋投放的部分卫星跟踪表层漂流浮标所取得的观测资料,分析观测海域的表层海流特征及其漂移路径上的温度变化,得出以下结果。(1)由浮标的漂移轨迹看出,黑潮表层流路年际变异相当大。(2)2003年1月,黑潮表层水有入侵南海的趋势,似无西北太平洋表层水深入南海的迹象;夏季南海表层水由南海流出经吕宋海峡汇入黑潮主干。(3)秋季台湾东北海区存在一个强反气旋涡,空间尺度约270km。(4)黑潮主干在秋末冬初经过东海时明显呈弯曲流动,并形成许多小尺度的气旋式涡。(5)在九州西南海域,黑潮表层流并无分支北上进入对马暖流区。(6)2003年春季,黑潮在日本以南的弯曲不明显,并伴随有冷、暖涡产生,暖涡的强度和空间尺度都要比冷涡大得多。(7)由漂流浮标观测得到的的表层海水的温度分布明显呈日变化和季节变化的特征。在浮标漂移路径呈反气旋或气旋式转动的区域,表层水温对应出现高或低温区;但出现在台湾以东的低温区则与此时期的台风过境有关。
刘增宏许建平朱伯康
关键词:黑潮海流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